____tz_zs学习笔记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及研究进展》龙长权、高雪梅.幼儿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4
百度百科
感性认识(Perceptual knowledge)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性质:哲学、类别:心理学】
直觉行动思维(Intuitive thinking,别称:直觉思维,直观行动思维)是指直接与物质活动相联系的思维,指主要利用直观的行动和动作解决问题的思维。0~2岁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等都是直觉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思维,2至6、7岁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又称抽象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阶段,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定义:是人的理性认识的高级阶段】
孟亮.直觉决策机制研究的综述与展望:决策神经科学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13(17):6-9+26.
直觉决策具有“快速、潜意识性、在涉及多维度的决策中使用、基于先前的大量经验、更多的被专家所使用、在决策做出之后难以解释清楚做出决策的原因、通常在高度自信的情况下做出”等特征。相应的,推理决策的做出是缓慢的、受规则约束的、受控的,而在做出决策的过程中也需要付出精力。
行为科学视角的研究:
Dijksterhuis等(2006)指出,深思熟虑不一定能够带来高质量的购买决策。→这项研究的结论是,当被试面对的是简单选择时,他们经过有意识的思考,可以做出更优的决策;而当被试面对的是复杂选择时,他们在无意识思考情景中,可以做出更好的决策。这项研究从一个侧面证实了直觉决策系统具有高容量的特征。
Adam等(2007)试图激活推理决策系统,从而克服直觉决策系统的缺陷。→Adam等人总结到,当人们在认知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推理决策系统就会被激活,从而纠正直觉决策系统的产出。
Nina等(2009)采用眼动技术分析了这种指导语是如何影响信息搜集与整合的。→实验的结果支持“综合的过程”假设——推理决策只是在基本的直觉过程基础上增加了额外的特征(“综合的过程”假设)
Albrechtsen等(2009)设计了两个实验,研究直觉、推理两种处理模式(processing style)在察觉欺骗(deception detection)任务中的作用。→两个实验共同说明直觉处理模式将显著提高人们在察觉欺骗任务中的表现。
神经科学视角的研究:
目前,主要有两类常见的无损伤研究大脑活动的设备,一类用于记录大脑活动的磁感应变化成像,空间分辨率高,考虑到全脑扫描速度慢,其时间分辨率较低;另一类用于记录脑电压在时间维度的变化,时间分辨率很高,但受到颅骨、头皮阻抗影响,空间分辨率低。
Wen-Jui Kuo等(2009)在《科学》上发表了题为《直觉与蓄意:大脑决策的两种系统》的文章,第一次试图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揭示直觉决策的神经机制。
Harenski等(2010)选择道德判断这一特定情景对道德判断过程中直觉的神经机制进行研究
实验研究的主要贡献:
Kahneman等(2002)提出了双系统理论,至今仍为阐述直觉决策机制最经典的理论。根据双系统理论,直觉与推理是两种不同的决策系统,直觉系统具有潜意识、迅速、自发性、高容量等特征,而推理系统是有意识的、缓慢的、深思熟虑的。Sloman(2002)假设,直觉决策与推理决策是两种完全不同、可区分的过程。假设,根据“差异性过程”假设,制定两种系统、两种算法的目的是实现不同的计算目标。关于双系统理论,还有另一种“综合性过程”假设,根据这一假设,直觉与推理两种决策模式只存在部分差异,直觉决策过程是推理决策过程的基础,在推理决策模式下也会被激活。
Price等(2008)认为直觉并非完全意识或完全无意识,而是介于二者之间。他们提出了边缘意识这一新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存在意识但是不清楚这种意识根源的认知状态,对于直觉的这种理解打破了双系统模式对于直觉与推理两大决策系统二分法的严格划分。
Dijkstra(2012)提出了全局/局部处理模式假说。处理模式指的是人们处理信息的方式。全局处理模式与理解模糊、复杂而抽象的刺激有关,而局部处理模式与搜索细节信息有关;全局处理模式支持创造力与隐喻感知,而局部处理模式支持分析思维与具体解释。Dijkstra等认为,推理决策采用了局部处理模式,这一过程模式将概念性的注意力聚焦,可能会对判断和决策的结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等提出了全局/局部处理模式假说。处理模式指的是人们处理信息的方式。全局处理模式与理解模糊、复杂而抽象的刺激有关,而局部处理模式与搜索细节信息有关;全局处理模式支持创造力与隐喻感知,而局部处理模式支持分析思维与具体解释。Dijkstra等认为,推理决策采用了局部处理模式,这一过程模式将概念性的注意力聚焦,可能会对判断和决策的结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什么是“直觉决策”》 科普中国 2015-12-30
人类的大脑有哪些天生的设计缺陷? - 东华君的回答 - 知乎
简单的说,大脑是进化的产物,背负着许多历史的包袱。
在进化的过程中,祖先们不断面临新的环境和挑战,这促进了我们大脑的进化。比如,为了应付复杂的视觉信息,产生了视皮层;为了应付复杂任务,产生了前额叶。因为大脑是连续进化的产物,所以只能在旧有结构的基础上做改良,而不能推倒重来。所以它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缺陷”:大脑中的各大部分的进化程度参差不一,遗留了很多“历史问题”。
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 Peipei的回答 - 知乎 | 认知神经科学有哪些研究领域? - 知乎
心理学偏文科,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和人际关系等许多领域;而神经学偏理科,是专门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发育、演化、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及病理学的一门科学,实验通常涉及测量神经元的反应,测量脑子里某个化学成分等等,总之很理科很偏生物学。而认知神经学,就是这两个学科杂交出来的新兴品种。一方面,认知神经学家们关注心理或认知功能,而另一方面他们探讨引发这些感知机制的生物基础。所以叫认知神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