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数模选修课作业

时间:2021-08-28 07:49:13

第二周数模选修课作业

1. 问题的提出

学校共1000名学生,235人住在A楼,333人住在B楼,432人住在c楼。学生要组织一个10人委员会,试用最大剩余方法和Q值方法分配各楼的委员数,并比较结果。

2. 最大剩余法

符号说明

\(N\): 委员会人数
\(p_{i}\): i楼拥有的人数
\(r_{i}\): i楼占的人口比例
\(d_{i}\): i楼理想占有的席位数
\(n_{i}\): i楼占有的席位数

模型的建立

我们可以知道在理想情况下,每个楼层占有的席位数为:
\[d_{i}=N\times r_{i}\]其中,\(r_{i}\)的计算方法为:
\[r_{i}=\frac{p_{i}}{\sum_{i=A,B,C}p_{i}}\qquad\]
最终表达式如下:
\[d_{i}=\frac{N\times p_{i}}{\sum_{i=A,B,C}p_{i}}\qquad\]

模型的求解

我们将题目中的5个数据带入模型,可得到如下结果:

楼号(\(i\)) 学生人数(\(p_{i}\)) 比例(\(r_{i}\)) 理想席位数(\(d_{i}\)) 最终结果(\(n_{i}\))
A 235 0.235 2.35 3
B 333 0.333 3.33 3
C 432 0.432 4.32 4

可知由最大剩余法分配的结果为A楼3位委员,B楼3位委员,C楼4位委员。

3. Q值法

符号说明

\(n_{i}\): i方已经占有的席位
\(p_{i}\): i楼拥有的人数
\(R_{i}\):i方的不公平度

模型的建立

我们不妨从三方中取出两方来分析这个问题:

不公平度指标

设两方的人数分别为\(p_{1}\)\(p_{2}\),占有委员数分别为\(n_{1}\)\(n_{2}\),则比值\(\frac {q_{1}}{n_{1}}, \frac {q_{2}}{n_{2}}\)为两方每个委员所代表的人数。显然只有两个比值相等的时候分配才是完全公平的,但是因为人数和席位都是整数,所以通常不相等。
因此我们用相对标准来定义:
\[R_{A}(n_{1},n_{2})=\frac {p_{1}/n_{1}-p_{2}/n_{2}}{p_{2}/n_{2}}\]
为对A的相对不公平度。
对B的相对不公平度同理:
\[R_{B}(n_{1},n_{2})=\frac {p_{2}/n_{2}-p_{1}/n_{1}}{p_{1}/n_{1}}\]
则我们制定席位分配的原则是使它们尽可能小。

Q值

假设A,B,C方已分别占有委员数\(n_{1}\)\(n_{2}\),利用相对不公平度\(R_{A}\)\(R_{B}\)\(R_{C}\)讨论每当委员增加一人时,应该分配给哪一方。
可知可能出现下面三种情况:

  • \(\frac {p_{1}}{n_{1}+1}>\frac {p_{2}}{n_{2}}\),说明即使A增加1人仍然对A不公平,应该分配给A。
  • \(\frac {p_{1}}{n_{1}+1}<\frac {p_{2}}{n_{2}}\),说明A增加1人将对B不公平,计算出B的不公平度为:
    \[R_{B}(n_{1}+1,n_{2})=\frac {p_{2}(n_{1}+1)}{p_{1}n_{2}}-1\]
  • \(\frac {p_{1}}{n_{1}}>\frac {p_{2}}{n_{2}+1}\), 说明B增加1人将对A不公平,计算出A的相对不公平度为:
    \[R_{A}(n_{1},n_{2}+1)=\frac {p_{1}(n_{2}+1)}{p_{2}n_{1}}-1\]
    在使相对不公平度尽量小的分配原则下,如果
    \[R_{B}(n_{1}+1,n_{2}) < R_{A}(n_{1},n_{2}+1)\]
    则增加的1人应分配给A,反之分配给B。上式等价为:
    \[\frac {P_{2}^{2}}{n_{2}(n_{2}+1)} < \frac {P_{1}^{2}}{n_{1}(n_{1}+1)}\]
    于是我们得到结论:当上式成立时应分配给A,否则分配给B。
    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有\(m\)方分配人数的情况。计算
    \[Q_{i}=\frac {p_{i}^{2}}{n_{i}(n_{i}+1)}, i=1,2,…,m\]
    增加的一个名额应该分配给Q值最大的一方。

    模型的求解

    我们可以将A,B,C三楼最初的委员数都设为0,利用上述的Q值法每次增加1人,得到最终的人数。
    我们借助Python编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先将各项的值初始化
n_A=n_B=n_C=1
p_A=235
p_B=333
p_C=432
while (n_A+n_B+n_C)<10:
Q_A=float(p_A**2)/float(n_A*(n_A+1))
Q_B=float(p_B**2)/float(n_B*(n_B+1))
Q_C=float(p_C**2)/float(n_C*(n_C+1))
if Q_A>=Q_B and Q_A>=Q_C:
n_A+=1
elif Q_B>=Q_A and Q_B>=Q_C:
n_B+=1
else:
n_C+=1
print "A楼有%d位委员,B楼有%d位委员,C楼有%d位委员"%(n_A,n_B,n_C)

最后得到结果:A楼有2位委员,B楼有3位委员,C楼有5位委员

17.3.12凌晨1点更新:
将文中python程序部分进行修改,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如下:

n_all=int(raw_input('请输入需要分配的阵营数:'))
n_sum=int(raw_input('请输入需要分配的席位数:'))
p=[]#每个阵营的人数数组
n=[]#每个阵营席位数
Q=[0 for x in range(n_all)]#每个阵营当前的Q值
for i in range(n_all):
p.append(input("请输入第%d个阵营的总人数:"%(i+1)))
for i in range(n_all):#给每个阵营初始分配1个席位,防止Q值无法计算
n.append(1)
while sum(n)<n_sum:#当席位没有分配完时继续循环
for i in range(n_all):#计算每个阵营当前的Q值
Q[i]=float(p[i]**2)/float(n[i]*(n[i]+1))
for i in range(n_all):#将Q值最大的阵营的席位加1
if Q[i]==max(Q):
n[i]+=1
for i in range(n_all):
print "第%d个阵营分配%d个席位"%(i+1,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