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学习笔记1——R语言中的基本对象 - Hiroki

时间:2024-04-15 13:50:45

R语言学习笔记1——R语言中的基本对象

R语言,一种*软件编程语言与操作环境,主要用于统计分析、绘图、数据挖掘。R本来是由来自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Ross IhakaRobert Gentleman开发(也因此称为R),现在由“R开发核心团队”负责开发。R是基于S语言的一个GNU计划项目,所以也可以当作S语言的一种实现,通常用S语言编写的代码都可以不作修改的在R环境下运行。R的语法是来自Scheme。

R的源代码可*下载使用,亦有已编译的可执行文件版本可以下载,可在多种平台下运行,包括UNIX(也包括FreeBSD和Linux)、Windows和MacOS。R主要是以命令行操作,同时有人开发了几种图形用户界面

R内置多种统计学及数字分析功能。R的功能也可以通过安装(Packages,用户撰写的功能)增强。因为S的血缘,R比其他统计学或数学专用的编程语言有更强的面向对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功能。

R的另一强项是绘图功能,制图具有印刷的素质,也可加入数学符号。

虽然R主要用于统计分析或者开发统计相关的软件,但也有人用作矩阵计算。其分析速度可媲美专用于矩阵计算的*软件GNU Octave和商业软件MATLAB。

可以在R-project的官网http://www.r-project.org/获取R的安装包

另外,建议安装一个R集成开发环境比如Rstudio,可以在https://www.rstudio.com/获取

R语言中的基本对象

R语言中的基本对象有:向量、矩阵、数组、数据框、列表等等。

1.R语言的向量对象

向量是用于存储数值型、字符型或逻辑型数据的一维数组。

R语言中建立一个向量的函数是c(),

例如:

c(1,2,3,4),结果是[1] 1 2 3 4

此外,也可以用c()函数建立字符向量,

例如:

c("hello", "world!"),结果是[1] "hello"  "world!"

如果传递给c()的参数既有数值又有字符串,则c()会默认将数值转化成字符串,例如:c(1.5, \'a\'),结果是[1] "1.5" "a" 

使用str()函数察看结果的类型,也表明结果是字符串类型的向量:

> str(c(1.5,\'a\'))
 chr [1:2] "1.5" "a"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同一个向量中无法混杂不同格式的数据

tip:建议不要使用R的内置函数名,如c作为变量,以避免混淆

除了c函数,我们也可以使用冒号:创建一个规则的向量,

比如:

#创建1:6的向量,增量为1

> 1:6
[1] 1 2 3 4 5 6

> 6:1
[1] 6 5 4 3 2 1

R语言中,可以用等号或者箭头给变量赋值:

> a=c(1,2,3)
> a
[1] 1 2 3

> b<-c(1,2,3)
> b
[1] 1 2 3

也可以

> c(1,2,3)->b
> b
[1] 1 2 3

tip:rstudio中可以用快捷键alt+- 键入箭头符号

注意:R允许使用=为对象赋值。但是这样写的R程序并不多,因为它不是标准语法,某些情况下,用等号赋值会出现问题,R程序员可能会因此取笑你。你还可以反转赋值方向。例如,rnorm(5) -> x与上面的语句等价。

向量的四则运算

向量之间可以直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如:

> c(1,2,3,4)+c(5,6,7,8)
[1]  6  8 10 12

> c(1,2,3,4)-c(5,6,7,8)
[1] -4 -4 -4 -4

> c(1,2,3,4)*c(5,6,7,8) [1] 5 12 21 32

如果是两个长度不同的向量相加,则会将短的向量重复若干次,比如下面这个例子中,后一个向量重复了一次:

> c(1,2,3,4)+c(5,6)
[1]  6  8  8 10

进行不同长度向量加/减法,最好长向量的长度必须是短向量长度的整数倍,否则会出现警告:

> c(1,2,3,4)+c(5,6,7)
[1]  6  8 10  9
警告信息:
In c(1, 2, 3, 4) + c(5, 6, 7) : 长的对象长度不是短的对象长度的整倍数

向量的比较

除了四则运算外,我们还可以比较两个向量的大小,产生的结果是个逻辑向量:

> c(2,3,4,5)>c(1,4,5,3)
[1]  TRUE FALSE FALSE  TRUE

向量元素的访问

R语言中采用方括号中的数字来访问向量中一个特定位置的元素。值得注意的是,R语言与传统编程语言如C、Java不同,其数组元素是从位置1开始的。

> a <- c(1,2,3,4)
> a[1]
[1] 1

当然,如果我们不需要某个元素还可以这样:

> a[-2]
[1] 1 3 4

第二个元素就被丢掉了,如果想丢掉多个,可以这样:

 

> a[c(-1,-3)]
[1] 2 4

 

这样,第一个和第三个元素都被丢掉了。

 

2.R语言的矩阵对象

矩阵是一个二维数组,每个元素都拥有相同数据类型。R中使用matrix函数创建一个矩阵

 

matrix(data = NA, nrow = 1, ncol = 1, byrow = FALSE, dimnames = NULL)

 

参数中,data是矩阵的元素,nrow是行数,ncol是列数,byrow指定按行填充(TRUE)还是按列填充(FALSE),默认按列填充,dimnames指定每一维的名字。

例1:

 

> m1 <- matrix(1:20,nrow=5,ncol=4) #创建5x4的矩阵,按列填充
> m1
[,1] [,2] [,3] [,4]
[1,] 1 6 11 16
[2,] 2 7 12 17
[3,] 3 8 13 18
[4,] 4 9 14 19
[5,] 5 10 15 20

例2:

> cell <- c(1,2,3,4)

> rnames <- c("R1", "R2") #行名为"R1", "R2"
> cnames <- c("C1", "C2") #列名为"C1", "C2"
> m2 <- matrix(cell, nrow=2, ncol=2, byrow=TRUE, dimnames=list(rnames, cnames)) #2x2,按行填充

> m2
C1 C2
R1 1 2
R2 3 4

R语言中可以使用方括号+下标来选择矩阵中的行、列或元素。

如:

> m1[1,] #m1矩阵的第一行
[1] 1 6 11 16

> m1[,1] #m1矩阵的第一列
[1] 1 2 3 4 5

这样做返回的结果是一个向量,有时我们不想丢掉矩阵的格式,那么我们可以加上drop=F选项来保持返回结果的格式:

> m1[,1,drop=F]
     [,1]
[1,]    1
[2,]    2
[3,]    3
[4,]    4
[5,]    5

> m1[3,4] #m1第3行,第4列元素
[1] 18

当然,也可以同时选择多行或者多列

> m1[,c(2,3)] #同时选择第2列和第3列
[,1] [,2]
[1,] 6 11
[2,] 7 12
[3,] 8 13
[4,] 9 14
[5,] 10 15

使用dim函数可以很方便地查询矩阵的维度:

> dim(m1)
[1] 5 4

 

 

 

3.R语言的数组对象

数组与矩阵类似,但是维度可以大于2。数组由array()函数创建,形式如下:

array(data = NA, dim = length(data), dimnames = NULL)
其中data包含了数组中的数据,dim是一个数值型向量,给出各个维度下标的最大值,而dimnames是可选的、各个维度名称的标签的列表。

例子:

> dim1 <- c("A1", "A2")
> dim2 <- c("B1", "B2", "B3")
> dim3 <- c("C1", "C2", "C3", "C4")
> z <- array(1:24, c(2,3,4), dimnames=list(dim1,dim2,dim3))
> z

, , C1

   B1 B2 B3
A1  1  3  5
A2  2  4  6

, , C2

   B1 B2 B3
A1  7  9 11
A2  8 10 12

, , C3

   B1 B2 B3
A1 13 15 17
A2 14 16 18

, , C4

   B1 B2 B3
A1 19 21 23
A2 20 22 24
> z[1,2,3] #A1,B2,C3
[1] 15

4.R语言的数据框对象

数据框中不同的列可以包含不同模式的数据,较矩阵来说更为一般。它与SAS,SPSS和Stata中看到的数据集类似。数据框是R中最常处理的数据结构。数据框可以用data.frame()创建:

mydata<-data.frame(col1, col2, ...)

其中的列向量col1,2,...可以为任何类型。每一列的名称可由函数names指定。

例:

> patientID <- c(1,2,3,4)

> age <- c(25,34,28,52)

> diabetes <- c("Type1", "Type2", "Type1", "Type1")
> status <- c("Poor", "Improved", "Excellent", "Poor")
> patientData <- data.frame(patientID, age, diabetes, status)
> patientData
patientID age diabetes status
1 1 25 Type1 Poor
2 2 34 Type2 Improved
3 3 28 Type1 Excellent
4 4 52 Type1 Poor

  • 选取数据框中的数据

> patientData[1:2] #选择数据框的前2列
patientID age
1 1 25
2 2 34
3 3 28
4 4 52

也可以用变量名来选择数据,如:

> patientData[c("diabetes", "status")]
diabetes status
1 Type1 Poor
2 Type2 Improved
3 Type1 Excellent
4 Type1 Poor

此外,还可以用记号$来选择数据框中的特定变量,例如你想知道糖尿病类型变量diabetes和病情变量status的列联表,可以使用以下代码:

> table(patientData$diabetes,

patientData$status)
Excellent Improved Poor
Type1 1 0 2
Type2 0 1 0

每次引用变量名都必须键入一次patientData显得很麻烦,可以使用函数attach()和detach()或单独使用函数with()来简化代码。

函数attach()可以将数据框添加到R的搜索路径中,R在遇到一个变量名后,将检查搜索路径中的数据框。

使用attach函数将数据框patientData加入搜索路径:

> attach(patientData)
The following object(s) are masked _by_ \'.GlobalEnv\':

age, diabetes, patientID, status

接着就可以直接引用patientData的变量了:
> age
[1] 25 34 28 52
> diabetes
[1] "Type1" "Type2" "Type1" "Type1"
> patientID
[1] 1 2 3 4
> status
[1] "Poor" "Improved" "Excellent" "Poor"

注意:当我们环境中已经有与数据框中某个变量同名的变量时,原始变量将取得优先权。任何情况下都要当心那些告知某个对象已被屏蔽的警告。

5.R语言中的列表对象

列表是R的数据类型中最为复杂的一种,它是一些对象的有序集合。可以使用list()创建列表:

mylist <- list(object1, object2,...)

其中的对象可以是上面提到的任何结构。还可以为列表中的对象命名:

mylist <- list(name1=object1, name2=object2,...)

例:

> g <- "my first list"
> h <- c(25,26,15,39)
> j <- matrix(1:10, nrow=5)
> k <- c("one", "two", "three")
> mylist <- list(title=g, ages=h, j, k)
> mylist

$title
[1] "my first list"

$ages
[1] 25 26 15 39

[[3]]
     [,1] [,2]
[1,]    1    6
[2,]    2    7
[3,]    3    8
[4,]    4    9
[5,]    5   10

[[4]]
[1] "one"   "two"   "three"

> mylist[[2]] #输出第二个成分
[1] 25 26 15 39

或:

> mylist[["ages"]]
[1] 25 26 15 39

由于两个原因,列表成为R中的重要数据结构。首先,列表允许以一种简单的方式组织和重新调用不相干的信息。其次,许多R函数的运行结果都是以列表的形式返回的。需要取出其中哪些成分由分析人员决定。

tip:R不提供多行注释或块注释的功能。你必须以#作为多行注释每行的开始。处于调试目的,你也可以把想让解释器忽略的代码放到语句if(FALSE){...}中。将FALSE改为TRUE即允许这快代码运行。

其他的一些注意事项:

  • 对象名称中的句点(.)没有特殊意义。但美元符号($)却有着其他语言中句点类似的含义,即指定一个对象中的某些部分。例如,A$x是指数据框A中的变量x
  • 将一个值赋给某个向量、矩阵、数组或列表中一个不存在的元素时,R将自动扩展这个数据结构以容纳新值。

比如:

> x <- c(1,2,3)
> x[8] <- 10
> x
[1]  1  2  3 NA NA NA NA
10

  • R中没有标量。标量以单元素向量的形式出现
  • R中的下标不以0开始,而从1开始。
  • 变量无法被声明。它们在首次赋值时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