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波器基本原理之四:波形捕获率

时间:2024-02-17 09:23:22

[整理自Keysight官网资料]

波形更新率可以说是极为重要的 — 有时与带宽和存储深度一样重要。所有的示波器都有一个内在特性,称为“死区时间”。这是示波器进行每一次重复采集之间的时间,此时其正在处理先前采集的波形。遗憾的是,示波器的死区时间有时会比采集时间更长。在示波器的死区时间期间,任何出现的信号将会丢失,这会使随机采集和示波器的罕见毛刺成为一种赌博。

1. 了解示波器静寂时间

在您调试新设计时,波形和解码捕获率极为重要,尤其是当您尝试找出并调试偶发或间歇发生的异常时,这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更快的波形和解码捕获率可提高示波器捕获偶发事件的几率。要知道这是为什么,首先您必须了解什么是示波器的“静寂时间”(有时也称为“死区时间”)。所有示波器都有“静寂时间”,如图 1 所示。“静寂时间”是指示波器两次采集之间(即示波器处理上一个捕获波形,然后将其显示在示波器显示屏上)的时间。在此处理过程中或静寂时间内,示波器“无视” 您正在调试的设计中出现的任何信号活动。

请注意图 1 中突出显示的毛刺发生在示波器的静寂时间内。在两次示波器采集周期之后,这些毛刺不会在示波器屏幕上显示。当您知道设备的捕获速率时,可轻松计算示波器的静寂时间百分比。示波器的静寂时间百分比等于示波器采集周期减去屏幕上捕获时间得出的值和示波器采集周期的比率。示波器的采集周期是示波器波形捕获率的倒数,必须根据所用的特定设置条件进行测量。

Image 1

Image 2

然而,示波器的静寂时间要比屏幕上捕获时间长了几个数量级,即便是拥有极高捕获率的示波器也是如此。这是多数示波器厂商竭力回避的一个事实。也就是说,通过示波器来采集偶发事件和复杂疑难事件,纯粹是以几个不同的设置参数为基础的几率游戏。事实上,示波器捕获偶发事件的几率和掷色子时猜中哪一面向上的几率算法类似。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掷色子的几率,其次再讨论它与示波器捕获几率之间的关联。

2. 掷色子的启示

当您一次掷一个色子(六面)时,某一面向上的几率是 1/6,非常好算!那么掷两次色子时,至少一次某一面向上的几率是多少呢?如果不认真思考,有人可能会直观地认为几率是 2/6 或 33.3%。假设这种推断正确,那么掷 10 次色子时至少一次某一面向上的几率岂不是大于 100%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S”面的色子掷“N”次时,至少一次某一面向上几率(PN)的百分比为:

Image 3

为了便于理解,实际上先考虑计算某一面不向上的几率作为相反的结果要比直接计算某一面向上的几率更简单。掷色子时某一面不向上的几率是“(S-1)/S”。因此一个六面的色子某一面不向上的几率是 5/6。掷色子的次数(N)越多,这一面一直不向上的几率就成指数下降。也就是说,至少出现一次这一面向上的几率逐步增加,但绝不会达到或超过 100%。

对于示波器捕获率来说,“S”是异常事件的平均出现时间与示波器显示窗口时间的比率。例如,如果一个毛刺每 10 ms(每秒 100 次)出现一次,而示波器时基设置为 20 ns/ 格,则屏幕上捕获时间为 200ns,那么 S = 10 ms/200 ns 既 50000。

在本例中,即是一个 50000 个面的色子,您可以借助图 2 中的色子想象一下,出现异常波形的那一面向上的几率。因此仅一次采集就可捕获毛刺的几率是 1/50000,而无法捕获毛刺的几率是 49999/50000。

Image 4

为了在固定时间段内提高捕获偶发毛刺的几率,示波器必须多次捕获信号,而且越快越好。这就是方程中要加入的示波器波形捕获率因数。“N”是指示波器的捕获数量,等于示波器波形捕获率乘以适当的观察时间。观察时间是指观察示波器屏幕上的波形的时间,以确定将探头移到另一个测试点之前状态是否正常。对于示波器来说,异常事件捕获几率方程可简化为:

Image 5

3. 毛刺捕获比较

使用上述几率方程和静寂时间方程式,可以对两个具有相似性能特征和价位的 500-MHz 带宽示波器进行测量比较。

在进行比较测量时,使用真实电路来生成一个随机亚稳状态(偶发毛刺),平均每秒生成大约 5 次。分别启用每个示波器的默认设置(Default Setup)。由于我们需要观察的毛刺长度为 5 至 15 ns 的跨度,因此针对这个特定测量,我们将时基设置为最佳的 10 ns/ 格。为了能让每个示波器实现最高捕获率,我也没有开启其他的特殊功能,比如测量、波形运算、串行总线分析,或数字通道采集等。每个示波器开启 5 秒钟的余辉,但这不会影响它的最佳波形捕获率。使用示波器的默认上升边沿触发条件,触发电平设为 +1.40 V;在采集过程中出现的亚稳状态可以在屏幕*看到。为了确定示波器捕获毛刺的几率,在计算中假定 5 秒是合适的观察时间。

从图 3 中可以看到 Keysight 3000 X 系列示波器以 1,000,000 个波形 / 秒的波形捕获率能够在 5 秒钟内可靠地捕获多次随机和偶发亚稳状态。

Image 10

通过以下计算方程可以算出 Keysight 3000 X 系列示波器的静寂时间百分比:

Image 6

当时基设置为 10 ns/ 格时,尽管示波器的静寂时间百分比约为 90%,可能感觉会显得过长,但在 5 秒内捕获毛刺的几率实际上非常高,通过以下几率计算方程得出:

Image 7

使用 Tektronix DPO/MSO3000 系列信号示波器,测量结果有很大差异,如图 4 所示。

Image 11

尽管该示波器所宣称的波形捕获率高达 55,000 个波形 / 秒,但是当我们在 10 ns/ 格进行操作时,其最大捕获率仅为 2,600 个波形 / 秒。下面是在相同测量条件下, Tektronix MSO3000 系列示波器的静寂时间百分比:

Image 8

在 5 秒钟过后,通过 Tektronix 示波器我们无法观察到偶发亚稳状态。原因是静寂时间太长,从而导致捕获毛刺的几率极低。假设信号中的问题信号发生概率较低,并且您愿意等,那么该示波器最终会捕获到这个亚稳状态。以下是使用 Tektronix DPO/ MSO3000 系列示波器时在 5 秒观察时间后捕获毛刺的几率。

Image 9

4. 确定示波器的真实波形捕获率

影响示波器的波形捕获率的因素有很多。示波器厂商往往只突出宣传示波器的“优点”或最佳情况下的波形捕获速率,而这通常只会在极为有限的设置条件下才能达到。

示波器的时基设置通常是影响捕获率的首要设置条件,这是因为时基设置决定了采集显示的时间窗口。把示波器的时基设为较长的时间 / 格设置时,示波器可对更长的波形进行数字转换。例如,在 2 ms/ 格时,示波器的屏幕采集时间是 20 毫秒。如果示波器的静寂时间为零(理论上是不可能的),则绝对最佳条件下的波形捕获率将是每秒 50 个波形(1/20 ms)。

如果您需要了解示波器的波形和解码捕获率,那么必须在各种预计会用到的设置条件下进行测量,不要轻信厂商标榜的波形捕获率参数。

测量示波器的捕获率并不难,大多数示波器都提供了一个触发输出信号――通常用于使其他仪器与示波器的触发同步。您可以通过外部计数器来测量这个输出触发信号的平均频率,进而测量示波器的捕获率。但要切记,用作示波器输入触发源的信号的潜在触发速率必须要超过示波器的预计捕获率。否则,较慢的触发速率会限制示波器的捕获率。

Image 12

Image 13

image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