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定义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UML
优点
- 对客户屏蔽了其子系统组件,因而减少了客户处理对象的数目,并使得子系统实用起来更方便。
- 它实现了子系统与客户之间的松耦合关系,而子系统内部的功能组件往往是紧耦合的。松耦合关系使得子系统的组件变化不会影响到它的客户。 Facade模式有助于建立层次结构系统,也有助于对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分层。 Facade模式还可以消除复杂的循环依赖关系,这一点在客户程序与子系统是分别实现的时候尤为重要。
- 如果应用需要,它并不限制它们实用子系统类。因此你可以在系统易用性和通用性之间进行选择。
缺点
- 限制了客户的*,减少了可变性。
应用场景
- 设计初期阶段,应该有意识的将不同层分离,层与层之间建立外观模式。
- 开发阶段,子系统越来越复杂,增加外观模式提供一个简单的调用接口。
- 维护一个大型遗留系统的时候,可能这个系统已经非常难以维护和扩展,但又包含非常重要的功能,为其开发一个外观类,以便新系统与其交互。
示例
假设我们的项目中有一个代码生成工具,用来生成供前后端使用的代码,客户端在调用时需要先加载配置文件,然后再依次生成前后端的代码文件,这个顺序不能乱掉。我们如果直接提供每个小模块的代码给到客户端,那么当系统变得复杂时,调用会变得非常麻烦。这时如果提供一个外观类来管理所有的小模块,在给到客户端调用就会变得非常的方便了。
Java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使用外观模式可以方便的调用来生成代码
new Facade().generate();
} /**
* 代码生成配置类
*/
public static class GenerateConfig
{
public void readConfig()
{
System.out.println("读取代码生成配置表");
}
} /**
* 生成客户端代码类
*/
public static class GenerateClientCode
{
public void generate()
{
System.out.println("生成客户端代码");
}
} /**
* 生成服务端代码类
*/
public static class GenerateServerCode
{
public void generate()
{
System.out.println("生成服务端代码");
}
} /**
* 代码生成外观模式
*/
public static class Facade
{
public void generate()
{
new GenerateConfig().readConfig();
new GenerateClientCode().generate();
new GenerateServerCode().generat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