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质量管理工作经验总结(二)----质量管理技能

时间:2021-01-26 04:06:02


研发质量管理工作经验总结(二)----质量管理技能

第二章 质量管理技能

第一节过程改进-过程制定、改进及推广

  • 有能力根据经验制定某个过程的流程规范、工作指引、审核检查单,能固化日常工作流程、最佳实践,形成标准流程

  • 对公司现有的流程规范非常熟悉,能对项目成员提供培训,传播公司质量管理文化,能随时回答项目成员对流程的疑问

  • 能够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设计适合本项目的质量管理流程,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 在项目团队内部建立质量意识,促使团队成员主动改进产品质量,形成质量内建文化

  • 随时记录各种途径收集到的过程改进意见,不断优化流程


  • 第二节质量策划-目标、策略、计划

  • 质量目标

    • 质量目标是项目的交付标准,未达目标一般意味着产品还存在重大缺陷,不允许提交给客户

    • 规划阶段,需与项目经理一起制定项目质量目标,并让项目成员了解项目达到什么标准,才能放行。

  • 质量策略

    • 为达到质量目标,需针对每一项质量目标制定对应的质量策略,否则空有目标也很难达成,或者到了放行阶段又不得不放行

    • 比如质量目标“BUG关闭率>=85%”,相应的策略可以是:1、各项BUG信息需完整正确的录入;2、所有BUG都有明确的责任人;3、当前负责人处理后需及时指派BUG,测试及时完成验证;4QA每周收集BUG关闭数据,出现异常的及时与项目负责人沟通;……

  • 质量保证计划

    • 质量保证计划是QA执行质量保证活动的纲领,内容一般包含:角色职责、过程审核计划、工作产品审核计划、审核频度、审核方法、沟通计划、记录和保存

    • 质量保证计划需与项目开发计划相对应,并跟随项目的开发过程不断更新,项目发生变更,质量保证计划也需相应调整

  • 质量保证计划是逐步细化的过程,项目每进入一个阶段要跟项目团队明确本阶段的质量活动。


  • 第三节过程跟踪和控制-跟踪和控制

  • QA根据质量保证计划,参与各项活动,并对活动过程进行跟踪,控制项目全流程符合公司规范,同时还要将项目的真实情况客观的展示给干系人。

  • 发现问题后,能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并与责任人一起制定改进措施,跟踪措施的落地,保证项目健康运行。

    • 发现问题后,如何让责任人接受你的观点,是最考验QA能力的

    • 发现未后还要确保问题得到闭环处理

  • QA执行过程跟踪和控制最重要的产出物:审核报告、质量报告、质量回溯报告。

    • 按照QA审核检查单,对项目全过程、重要交付物、关键活动都可以进行审核,并输出客观的审核报告。审核报告必须能体现做的好的,需要改进的

    • 定期发布质量保证报告,将本周期内项目的质量状况反映出来,重点报告项目的问题和风险,提醒项目注意改进。

    • 重大问题要组织项目进行质量回溯(复盘),输出回溯报告。

  • 常用审核方法

    • 直接参与\访谈\旁观\内审\外审\供应商审核

    • 直接参与是比较好的办法,比如参与需求设计评审、代码会议评审等活动,虽然不一定能提出建设性的问题,但至少你能知道各评委提了哪些问题,确保这些问题是否得到记录、跟踪、解决

  • 当你对某个活动一窍不通的时候,可以要求对方给你讲解,讲的通就行了


  • 第四节度量及数据分析-度量方法及数据分析的意义

  • 度量也是质量保证的一项重要活动,由于软件开发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想客观反应开发过程的真实情况,必须采集度量数据。

  • 度量必须是一面镜子,真实反映项目客观情况,数据一旦造假就失去意义,所以度量指标尽量不用于考核。

  • 度量一般是简单易行的,要考虑度量成本,如果需要花费太大的工作量,那是得不偿失。

  • 数据获取后,还需进行分析,发现数据异常后,需引导项目深入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请阅前面的质量管理工具章节。

  • CMMI四级标准中,要求组织建立完善的度量体系,可以利用度量对软件过程和产品做出推断和控制。


  • 第五节问题风险识别与管控-识别并管控

  • 风险说白了就是影响质量目标达成的因素。QA需把规避项目的风险/问题放在质量管理的重要位置,逐步积累风险管控经验。

  • 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和风险跟踪。

    • 风险识别可以对照风险/问题库(清单),从需求、技术、成本和进度等方面依次判断项目是否可能存在类似的问题。平时需要收集整理常见风险,补充到风险/问题库。

    • 风险分析主要是对风险进行量化,确定风险的影响、优先级、概率,确定一个最终的风险系数。

    • 风险系数超过一定阈值的,就要对风险进行控制,是避免、减弱、转移、还是承担?都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 最后要定期跟踪这些控制措施是否有效执行

  • 风险/问题管理最终是要项目负责人执行的,要引导项目主动识别问题风险,建立质量内控文化才是根本办法。


  • 第六节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控制成本,提升效率

  • 做了一系列的质量活动,是否都值得?质量投入是否能大于产出?需要引入质量成本的概念。

    • 质量成本指在产品生命周期中为预防不符合要求、为评价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因未达到要求,而发生的所有成本。

  • 质量成本包含一致性成本和非一致性成本。

    • 一致性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如同行评审)和评估成本(如测试、QA审核);

    • 非一致性成本又称为失败成本,又分为内部失败成本(项目主动发现问题并弥补发生的成本,如改BUG)和外部失败成本(已给客户造成损失,如返工)。

    • 质量成本=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外部失败成本

  • 不管是一致性成本还是非一致性成本,都是要降低的。

    • 我们执行质量保证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到成本因素。

    • QA不管做什么都是产生质量成本的,要让自己的活动有价值,就要尽量提升效率,减少非一致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