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推跨界合作.pdf

时间:2022-12-24 12:03:08
【文件属性】:

文件名称:大数据助推跨界合作.pdf

文件大小:1.21MB

文件格式:PDF

更新时间:2022-12-24 12:03:08

文档资料

大数据技术正渗透物流行业 按照 G 7 老总翟学魂的话来说,这就是数 据感知的力量。数据服务将会对于物流行业进 行价值的重新定位, 促进物流行业在数字化时 代的转型升级。 实际上,大数据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物流 行业当中, 包括仓储、 运输以及终端等各个环节。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每个环节中的信 息流量都十分巨大,对这些数据进行及时、 准 确地处理, 对物流企业来说, 至关重要。" 翟学 魂告诉 《中国储运》 记者, 数据的关键在于准确 及时, 而不是数量多。只有准确及时的数据才 会产生力量, 包括物流行业的跨界合作, 想要 成功, 数据的分析也必须准确。 毋庸置疑, 大数据让跨界合作变得简单易 行, 提高了数据的准确率, 降低了市场分析的 错误率和成本。在大力倡导智慧物流的今天, 大数据技术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者。 互联网企业更懂大数据 2 0 1 6 年 8 月, 中国知名的在线外卖订餐平台 "饿了么" 宣布其配送平台 开放战略, 主打即时配送和开放平台概念, 蜂鸟系统将支持这一平台。所谓 即时配送, 即为依托社会化库存, 可满足 4 5 分钟内送达要求的配送方式。 三个月后的双十一电商大战, "饿了么"配送与圆通达成战略合作, "饿了么" 蜂鸟配送员开始在北上广等 1 5 个城市参与圆通快递配送。 据有 关数据推算, 去年双十一期间配送单量可达 1 0 0 万单 / 天。 据接近 "饿了么" 的人士向 《中国储运》 记者透露, "饿了么" 与圆通快 递的合作, 主要还是对与城配市场进行摸底。 "毕竟 '饿了么' 作为一家互 联网公司, 在后台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饿了么' 肯定要将这些信息利用起 来" 。 上述人士表示, "饿了么" 的即时配送规划是以加盟伙伴为主体, 以自 营为模板, 以众包合作来解决长尾订单, 形成一种开放式平台, 支持日均 3 0 0 万以上的配送订单需求。在补贴大潮过后, "饿了么" 现在正将即时配 送作为 "饿了么" 的核心竞争力, 这其实也是顺势而为, 水到渠成。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 传统物流行业对即时配送领域的涵盖缺乏掌 S P E C I A LS C H E ME R 特别策划 开启物流新业态—— —跨界合作 大数据助推跨界合作 文 / 本刊记者 徐翔 近日, G 7发布了一份 《中国物流大数据报告》 , 里面 有个数据迅速地变成了业内的一个段子。按照这份报 告, 在中国的货车司机团体里, 驾驶技术最好的货车司 机, 比一般的司机, 每 1 0 0 0公里可以节省 3 0升油耗, 一年节省 3 2 8 5 升。 而这个驾驶技术最好的司机, 利用了 大数据技术做到了这一点。 大数据可以全程监控货车司 机的驾驶行为, 什么地方上坡, 什么地方下坡, 什么时候 该踩油门, 什么时候该去服务区休息, 大数据都能给出 一个最优的路径。 特别策划 S P E C I A L S C H E M E R C h i n as t o r a g e& t r a n s p o r tma g a z i n e 2 0 1 7 . 0 4 4 4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控能力, 而 "饿了么" 在即时配送这方面具有先 天优势。 "饿了么" 和圆通的合作, 显然是一次共 赢, 为两者在未来即时配送领域的布局积累一 些真实的经验。 "饿了么" 先天的互联网基因, 让 他们对于培养消费者习惯, 研究消费路径方面 得心应手" 。北京物流从业人员赵大春表示, 类 似于 "饿了么" 与圆通这样的跨界合作, 今年会 越来越多, 这也将城配市场向纵深发展。 这种想法在打车软件滴滴战略投资"饿了 么"这件事情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印证, 2 0 1 5 年 1 1 月, "滴滴" 宣布与 "饿了么" 敲定战略投资方 案。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滴滴" 可能会借这一合 作向外卖配送领域进行扩张。 虽然到目前为止, "滴滴" 在这方面尚未有很明显的动作, 但或许 只是一股东风而已。 大数据技术助力物流行业升级 "面对海量数据, 物流企业在不断增加大 数据方面投入的同时, 不该仅仅把大数据看作 是一种数据挖掘、 数据分析的信息技术, 而应 该把大数据看作是一项战略资源, 充分发挥大 数据给物流企业带来的发展优势,在战略规 划、 商业模式和人力资本等方面做出全方位的 部署。" 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杜 茜向 《中国储运》 杂志记者表示, 物流大数据研 究和应用刚刚起步,尚属新兴的研究领域, 发 展比较缓慢。 很多企业尚未意识到大数据的重 要性, 也并不知道怎么有效利用企业在生产经 营过程中产生的这些宝贵数据。 中国文化学者余秋雨就曾说道, 中国是一 个没有数字感的国家,大家不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