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分析报告

时间:2022-12-11 16:58:1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籍管理系统








 

撰写人:曲艺、周凯昇、杨明珠、徐航、付圣

2016年3月
目录
一、引言1
1.1编写目的1
1.2 背景1
1.3 定义2
1.4 参考资料2
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3
2.1 要求3
2.2 目标6
2.3 条件、假定和限制7
2.4 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7
2.5 评价尺度8
三、对现有系统的分析8
3.1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8
3.2 工作负荷8
3.3 费用开支9
3.4 人员9
3.5 设备9
3.6 局限性9
四、所建议的系统9
4.1 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9
4.2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10
4.3 改进之处11
4.4 影响11
4.5 局限性12
4.6 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12
五、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12
六、投资及效益分析13
6.1 支出13
6.2 收益15
6.3 成本/收益分析15
6.4 敏感性分析15
七、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15
7.1 法律方面的可行性15
7.2 使用方面的可行性16
八、结论16

任务分工
曲艺:第七章、第八章;周凯昇:汇总排版、第六章;杨明珠:第二章;徐航:第四章;付圣:第一章、第三章、第五章

一、引言
1.1编写目的
编写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们的学籍信息,了解学生们的相关情况,为管理学生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为学校的统一管理系统奠定基础。
1.2背景
学籍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学籍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籍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档案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因此,开发这样一套学籍管理软件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
a.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地大一流学校学籍管理系统;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付圣、杨明珠、周凯昇、曲艺、徐航;
c.开发者:付圣、杨明珠、周凯昇、曲艺、徐航;
d.用户:我校全体在籍学生;
e.实现该软件的计算中心或计算机网络:Internet网与我校校内网;
f.该软件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的学籍信息,所以保密工作一定要到位;另外如果学校学生、学校其他管理系统调用非本人的资料时,务必征得该本人同意,才能查看。
1.3定义
地大一流学校学籍管理系统:学工处为服务于地大学生的学籍而设立的学籍管理系统。
注册功能:为用户提供注册信息的功能。
权限功能:为用户设置权限功能,用户只能对授权范围内进行相应修改及删除。
录入功能:为用户提供对所有信息的录入功能。 
查询功能:为用户提供查询的功能,可查询允许范围内的所有信息。 
维护功能:为用户提供查询及相应的修改,删除功能。 
打印功能:能打印全校学生的信息及积各班信息,科目成绩等。 
退出功能:结束并关闭系统。
1.4参考资料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暂无);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暂无);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需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构建之法》、《软件工程基础》、《软件管理基础》、《系统学》等。
[1] 戚桂杰、彭志忠,《管理信息系统》,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2] 刘世峰,<<数据库基础与应用>>,*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3] 郑荣贵、黄平、谷会东,《VB6.0数据库开发与应用》,中科多媒体电子出版社,2002 .
[4] 伍俊良,《VB6控件应用实例教程》,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
[5] 卢国俊,《VB6数据库开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6] 边萌,《VB编程起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7] 谢季萍 徐孝凯,《ACCESS上机操作指导》,*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8] 陈明,《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说明对所建议的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如要求、目标、假定、限制等。
2.1要求
a.功能;
(1)系统管理:包括用户信息(用户名、密码等)的添加,更改、删除和退出系统等功能。
(2)成绩管理:包括学生成绩管理(课程号、课程名、学号、成绩)的添加、更改、删除和查询(按学号、班级和查询全部)等功能。
(3)学生管理: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其中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编号、姓名、性别、生日、所在专业等)的添加、更改、删除和查询(按学号、班级、专业、院系)等功能。
(4)课程管理:包括课程信息(课程号、课程名称和授课老师)的添加和删除。
(5)打印报表:包括输出学生自然状况、学生的各科成绩和补考学生报表。

图1 学籍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
b.性能;
(1)权限功能:为用户设置权限功能,用户只能对授权范围内进行相应修改及删除。
(2)录入功能:,为用户提供对所有信息的录入功能。 
(3)查询功能:为用户提供查询的功能,可查询允许范围内的所有信息。 
(4)维护功能:为用户提供查询及相应的修改,删除功能。 
(5)打印功能:能打印全校学生的信息及积各班信息,科目成绩等。 
(6)退出功能:结束并关闭系统
c.输出如报告、文件或数据,对每项输出要说明其特征,如用途、产生频度、接口以及分发对象; 
系统管理员可以查询学生学籍信息,并连接打印机打印输出。产生频度为每学期两次,发布对象为在校学生。
d.输入说明系统的输入,包括数据的来源、类型、数量、数据的组织以及提供的频度;
学生个人信息的输入由工作人员手工输入,学生每个学期的成绩等数据由老师在学期末进行手动输入传入系统,评分数据由工作人员给出,学生的所有信息均由学校学籍管理系统存储与管理。
e.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用图表的方式表示出最基本的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并辅之以叙述;

图2 学籍管理系统流程图


图3 学籍管理系统数据流图

f.在安全与保密方面的要求;
在校学生的登陆信息(账号的密码、个人成绩信息)、学生成绩及个人信息数据需要高度保密,其他数据可供使用者查询显示。
g.同本系统相连接的其他系统;
学费收缴系统、奖学金管理系统、教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h.完成期限。
小组共五人,需用20-30天完成。
2.2 目标
a.人力与设备费用的减少;
目前学籍管理系统还在采用人工管理或者采用一些通用型的管理软件。
人工管理都是靠工作人员用纸笔记录来替代计算机管理,工作量大且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丢失会员消费信息等情况时常发生。
通用型管理软件缺乏针对性,软件中有许多不必要的模块。因而使用起来比较复杂,上手难,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不便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工作量。
本项目建议开发的系统结合了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手机软件和互联网络、计算机的操作,减少了人力的支出,设备也仅需一台系统后台管理计算机即可。
b.处理速度的提高;
本系统获取数据方便,精度高,实时性好,相较于人工处理计算而言,数据处理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在数据分析和成图显示方面。
c.控制精度或生产能力的提高;
精度控制由开发人员预先设定,可使精度一致且保持在一定的水平,系统效率大大提高。
d.管理信息服务的改进;
个人信息由学生提供,信息的校验由软件自动执行,信息一旦保存就提交到了系统数据库中,系统对其部分信息进行加密保护。
e.自动决策系统的改进;
在软件运行的很多地方,都有自动决策系统,例如判断两门课程是否在时间上发生冲突,判断课程容量是否已满,判断提交相同课程的两个学生优先选择哪个老师的课程等。这使得系统有强的自动化能力,减少了人工的判断决策。
f.人员利用率的改进。 
系统的自动化使得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得到了降低,人员利用率提高。
2.3条件、假定和限制
使用该系统的管理者需要购买电脑,架构网络。而若要完成对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最大的问题就是针对学籍管理体系,如何编制出一套较为通用的规范化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网络化,因为系统要被学生、老师、工作人员等使用,所以整个系统的管理模块要简单完整,系统安全性要高,系统运行要稳定且运行速度要快,系统操作性要简单。
系统由C++语言和VS2010平台等开发工具开发,操作系统都能够顺利运行。但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有专门人员来维护系统,及时更新系统。
2.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学籍管理系统的项目课题是经项目组经过调查后提出的,然后本课题针对性的对该项目制定出调查问卷并在一些地区进行相关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项目组分别与老师、学生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统计,发现他们对现有系统的功能等方面有很多顾虑。所以,问卷调查之后,项目组及时总结了调查对象的需求,提出了本项目对学籍管理系统的结构分析,最后确定了要解决的方案。
2.5评价尺度
本项目对系统进行评价时所使用的主要尺度就是对象的满意程度,大部分未投入使用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学校很期望该系统能从功能发生变化,而且希望能简化操作方法。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总结归纳出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几点:一、系统安全性要高;二、系统运行稳定且速度要快;三、简易的操作;四、实现网络化的管理系统。
三、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这里的现有系统是指当前实际使用的系统,这个系统可能是计算机系统,也可能是一个机械系统甚 至是一个人工系统。
分析现有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阐明建议中的开发新系统或修改现有系统的必要性。
3.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说明现有系统的基本的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此流程可用图表即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并加以叙述。
3.2工作负荷
列出现有系统所承担的工作及工作量。
目前现有系统的承担工作是进一步完善学生学籍的信息;如有学籍改动,需相关人员进行更改。
3.3费用开支
列出由于运行现有系统所引起的费用开支,如人力、设备、空间、支持性服务、材料等项开支以及开 支总额。
3.4人员
列现有系统的运行人员:5人;维护所需要的人员的专业技术:5人。
3.5设备
列出现有系统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学校机房设施机器。
3.6局限性
经过严谨的分析,可知原有的系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技术的过于陈旧,人员工作负荷大,系统维护及费用支出巨大,人员与设备技术含量低等等一系列缺点,所有这些都明确了需要一个新的适应新的信息化时代的高科技的系统。所以开发这样一个系统还是很有必要的。

四、所建议的系统
4.1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新系统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数据库的支持,使用了先进的数据库技术与数据管理技术,使数据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且在用户的并行操作与用户管理方面也有了极大地改善。 
学生管理系统可大致分大致实现以下功能: 
学生基本信息管理:要求对学生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并有强大的查询功能,可支持模糊查询。并可将查询结果进行报表打印,同时可导入各种数据类型。还可分别按照系、班级、地区、民族、政治面貌等进行统计,分别显示出人数,并可打印。软件内建强大的数据备份功能和密码管理功能,使用简单无需专业知识即可使用此功能丰富的档案管理系统。
成绩管理:课程情况,对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有关信息进行录入、增加、修改、编码,提供课程及学分的查询;提供对每学期的必修课、选修课、补考、重修等的成绩的录入;提供成绩单自动生成功能;能够提供根据各种方便形式的查询,并可以对不及格、欠学分等进行统计。
奖惩情况管理:对每学期的奖惩情况进行登记。
4.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4.3改进之处
很明显,在以上几点中已可以看出新系统的性能与功能上与现有系统的差别,首先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数据信息越来越多,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才能维持它的正常运作,同时它的查询、修改、删除等都很繁琐而且容易出错,新系统克服了原来系统的资金投入大,人员设备技术含量低,系统工作负担重等缺点。而且加入了对数据的安全性保护的功能,使原有系统在可用性与稳健性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4.4影响
采用建议系统与现有系统的差别在上面已说过,在此从不同方面具体说一下:
4.4.1对设备的影响  
采用建议系统后,改进了原有系统的性能所以对设备要求自然更高,建议系统使用了最先进的技术使设备也必须跟着升级。 
4.4.2对软件的影响 
由于建议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数据库技术以及一系列高技术含量软件,使得原来系统上的一些软件无法继续使用,不过在新系统开发过程中将尽量考虑到,对现有软件的兼容性。 
4.4.3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建议系统使用的新技术是完全基于原有的系统上的,故用户不必考虑新系统带来的人员培训等等。
4.4.4对开发的影响
开发过程需要用户进行密切的配合,准确阐明需求。
4.4.5对经费开支的影响
建议系统是为了改善原有系统在经费支出过高的缺点的,所以新系统一经使用在经费支出方面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改善,用户在使用了新系统后只需要花一定资金购买一部分计算机与软件就能实现自动化。
4.5局限性
经过严谨的分析,可知原有的系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技术的过于陈旧,人员工作负荷大,系统维护及费用支出巨大,人员与设备技术含量低等等一系列缺点,所有这些都明确了需要一个新的适应新的信息化时代的高科技的系统。所以开发这样一个系统还是很有必要的。
4.6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就目前使用的开发技术来说建议系统的功能目标应该能够达到;利用现有的技术在规定的期限内开发工作基本能够完成。
五、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
扼要说明曾考虑过的每一种可选择的系统方案,包括需开发的和可从国内国外直接购买的,如果没有供选择的系统方案可考虑,则说明这一点。
说明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并说明它未被选中的理由。


目前技术无法开发该系统,主要是因为该系统的信息是单向传递的,即教学部门把相关信息输入到学籍管理系统,学生或用人单位或的信息,但是缺少学生或用人单位在获得信息之后的反馈,例如:成绩输入有误,或学籍信息有误,无法直接通过系统直接进行反馈。
改正的措施和途径:
补充相关程序,以实现该功能,或者有学生对信息的确认功能,如果学生不确认,教学部门是无法输出相关的信息给用人单位的。

六、投资及效益分析
6.1 支出
6.1.1 基本建设投资
包括采购、开发等费用,假设本系统运行期为10年,主要有以下几个项目:
(1)房屋费用,本系统运行期为10年,需要购置一约15m^2的办公室,按3000元/平方米的价格计算,需要45000元。
(2)系统开发、建立费用共10.8万元,其中:
本系统开发期为1.5个月,需开发人员5人。根据软件系统的规模估算,开发工作量为7人月,每人月的人工费按4000元计算,开发费用为2.8万元。
教师、学生等基础信息建立需要20人、2个月,即40人月,没人月的人工费用按2000元计算,需8万元。
(3)硬件设备共12.5万元,其中:计算机5台约2.5万元;服务器3台及网络等设备10万元、ADP设备约1万元。
(4)软件设备共9万元,其中:ADP操作系统和应用的软件约2万元,安全软件约2万元,办公软件约2万元,数据库软件约3万元。
6.1.2 其他一次性支出
数据库建立费用约2万元。
一次性支出总费用约36.8万元。
6.1.3 非一次性支出
主要是系统运行费用,假设本系统运行期为10年,则每年额运行费用(包括系统维护、设备维护等)5万元,按照年利率5%计算如下表。另外,还有人员的工资,需要10名管理员,工资每月2500元,合计300万元,但现也有20个人员,所以不将工资计入投资成本内。
系统投资成本总额为:36.8+38.6082=75.4082万元。
年份将来费用(万元)现在费用值(万元)累计现在费用值(万元)
154.7619054.761905
254.5351479.297052
354.31918813.61624
454.11351217.72975
553.91763121.64738
653.73107725.37846
753.55340728.93187
853.38419732.31606
953.22304535.53911
1053.06956638.60867
6.2 收益
假设投入本系统,效率可以提高50%,以现有工作人员20人计算,可减少10人,每人每月按平均工资2500元计算,每年节约人员工资10*12*0.25=30万元/年。按年利率5%计算,效益计算如下表。
年份将来费用(万元)现在费用值(万元)累计现在费用值(万元)
13028.5714328.57143
23027.2108855.78231
33025.9151381.69744
43024.68107106.3785
53023.50578129.8843
63022.38646152.2708
73021.32044173.5912
83020.30518193.8964
93019.33827213.2347
103018.4174231.652
系统收益总额为231.6437万元。
6.3 成本/收益分析
收益/投资=231.6437万元/75.4082万元≈3;
投资回收期=3+(75.4082-55.7823)/25.91513≈3.75年;
纯收益=231.6437-75.4082=156.2355万元。
6.4 敏感性分析
设计运行期为10年,估计最长可大15年。
七、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
7.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法律方面的可行性问题很多,如合同责任、侵犯专利权、侵犯版权等方面的陷井。本项目是小组写出来供与学校内部使用的,其开发也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技术资料都由我们小组保存,项目内所有数据来源也都是合法的,而且在正式投入使用前会拟订合同来一式两份、双方签署,但最终解释权归我们所有。所以相信本项目没有法律问题。
7.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本项目的开发工作建立在详细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使用该系统的最基本要求都可以满足。详细来讲,使用该软件的是学校的学工处等相关部门,在里面工作的职员都是专门培训来管理学籍系统的,每一步操作严格根据规章流程。而且系统所需的基本的信息录入、检索、系统维护等都是由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专业人员来操作,所有人员在使用本系统前都要经过本系统相关的使用培训,即可熟练操作本系统。而且对于系统内部资料,相关工作人员也遵守保密原则,不会随意外泄信息,给系统造成困扰。所以具备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八、结论
经过研究发现,基本上所有的学校都很需要甚至是依赖学籍管理系统来支持学校工作的日常运行,而本系统具有成本低、方便快捷、操作简单、对于使用者技术要求低等优势,使得学生学籍实现电子化管理,符合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技术实力达标,在法律方面也可行,有着广阔的前景,所以本项目的开发可以立即开始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