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 第二章 存货 错题及重难点记录

时间:2021-10-27 21:39:36

自行总结:

存货章节比较重要的是判断存货的期末计量,准则规定:存货期末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这里要注意,就是可变现将值这个概念,是需要判断和计算的,只有判断和计算出来后,再与成本去比较,然后确定是否计提减值(或转回),然后才有存货期末的值,即在报表中的值。

可变现净值判断的方法,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判断,方法及情况如下(四种情况):

1、产成品、商品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没有销售合同的,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为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即市场销售价格)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等后的金额。

产成品/商品,可变现净值=产成品/商品一般销售价格 - 估计的销售费用 - 相关税费

2、用于出售材料等,应当以市场价格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等后的金额作为其可变现净值。这里的市场价格是指材料等的市场销售价格。

材料,可变现净值=材料市场销售价格 - 估计的销售费用 - 相关税费

3、需要加工材料存货,如原材料、在产品、委托加工材料等,由于持有该材料的目的是用于生产产成品,而不是销售,该材料存货的价值将体现在用其生产的产成品上。因此,在确定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需要以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与该产成品的成本进行比较,

如果该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其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照其成本计量;

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以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其可变现净值为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

需加工的材料存货,可变现净值=以该材料生产的产成品估计售价 - 至完工估计要发生的成本 - 估计的销售费用

步骤(书上例子):

第一步:计算用该原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
C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C型机器估计售价 - 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135万元-5万元=130万元

第二步:将用该原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与其成本进行比较
C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130万元小于其成本140万元,即钢材价格下降和C型机器销售价格的下降表明C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因此该批钢材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第三步:计算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并确定其基本价值。
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C型机器的估计售价 - 将该批钢材加工成C型机器尚需投入的成本 - 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135万元-80万元-5万元=50万元。
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50万元小于其成本60万元,因此该批钢材的期末价值应为其可变现净值50万元,即该批钢材应按50万元列示为2×16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之中。

 4、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而不是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等后的金额确定。

企业与购买方签订了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下同),并且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企业持有的存货数量,在这种情况下,与该项销售合同直接相关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计量基础。
即如果企业就其产成品或商品签订了销售合同,则该批产成品或商品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如果企业销售合同所规定的标的物尚未生产出来,但持有专门用于该标的物生产的材料,其可变现净值也应当以合同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如果企业持有的同一项存货数量多于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订购的数量的,应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金额。
超出合同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

 


 轻一:存货章节 历年考题计算分析题(自行做)P32

(1)计算甲公司2016年12月31日S型机床的可变现净值。

S型机床14台中,与乙公司签订的S型机床共10台,其可变现净值=(45-0.18)×10=448.2(万元);剩余4台,其可变现净值=(42-0.15)×4=167.4(万元),则甲公司2016年12月31日S型机床可变现净值=448.2+167.4=615.6(万元)

(2)判断甲公司2016年12月31日S型机床是否发生减值,并简要说明理由。如果发生减值,计算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S型机床14台中,与乙公司签订的S型机床共10台,其可变现净值448.2(万元)大于其成本44.25×10=442.5(万元),故签订合同的10台机床未发生减值;

剩余4台,其可变现净值167.4(万元)小于其成本44.25×4=177(万元),发生了减值,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177-167.4=2.6(万元)【更正:口头计算177-167.4结果错误,正确应为9.6万元,考试时要用计算器或电脑算一遍,不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其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2.6(万元)

  贷:存货跌价准备--S型机床        2.6(万元)

(3)判断甲公司2016年12月31日是否应对M材料计提或转回存货跌价准备,并简要说明理由。如果发生计提或转回存货跌价准备,计算应计提或转回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第一步,先判断W型机床可变现净值=(12-0.1)×10=119(万元),W型机床生产成本=80+50=130(万元),因W型机床可变现净值119万元小于其成本130万元,故W型机床发生了减值;

第二步,M材料可变现净值=W型机床可变现净值-尚需投入成本=119-50=69(万元),M材料的账面价值=80-5=75(万元),因M材料可变现净值69万元小于M材料的账面余额80万元,故应对M型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因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存货跌价准备-M材料账面余额为5万元,故仍需补提存货跌价准备=(80-69)-5=6(万元)

其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6(万元)

  贷:存货跌价准备-M材料    6(万元)

需注意:回答第(2)、(3)问时,要先亮结论,再说理由。

(2)S型机床中有合同部分未减值,无合同部分发生减值。理由:

(3)甲公司2016年12月31日应对M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理由:

 


 【错题记录】轻一P35

T12  ①采购原材料时,运输中短缺属于盗窃所致,其入账总成本应扣除盗窃部分:3000万元×(1-6%)来计算;②甲公司还为该批原材料发生仓库保管费15万元,关键字“保管”,则属于已经入库的费用,不应计入存货成本。一般如果是入库前的仓储保管费,会在题目中告诉你“入库前”。

 

轻一P36  计算分析题 T1

(1)编制甲公司与A材料初始计量有关的会计分录。

12月1日,购入A材料的入账成本=80,000 + 1,200 + 800=82,000(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A材料                                       8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400

  贷:银行存款                                                       92,400

12月8日,购入A材料的入账成本=32,800(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A材料                                          32,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264

  贷:应付账款                                                         37,064

12月15日,接受投资A材料的入账成本=49,200(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A材料    49,200

  贷:实收资本                     40,000

         营业外收入                   9,200            (所有者投入资本,超出所占比例的,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而非营业外收入,切记)

(2)编制甲公司发出A材料的会计分录,并计算年末结存的A材料成本。

发出存货单位成本=(40,000+82,000+32,800+49,200)/(1000+2000+800+1200)=40.8(元/公斤);其中丁商品领用A材料成本=40.8×2000=81,600(元),管理部门领用A材料成本=4.08(万元)

借:生产成本-丁商品                81,600

       管理费用                           40,800

  贷:原材料-A材料                            122,400

年末结存的A材料成本=40.8×(1000+2000+800+1200-3000)=81,600(元)

(3)编制甲公司年末计提A材料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应交税费”科目写出明细科目,本题答案金额单位以元表示)

期末剩余A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丁商品,其A材料的数量=1000+2000+800+1200-3000=2000(公斤)

丁商品可变现净值=95,000 - 5,000=90,000(元),丁商品成本=81,600+9,400=91,000(元),丁商品可变现净值小于其成本,故年末丁商品发生了减值,则A材料也发生了减值。

A材料可变现净值=95,000 - 5,000 - 9,400=80,600(元),而A材料成本为81,600(元),则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1,600-80,600=1,000(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A材料         1,000

 

轻一P36  计算分析题 T2

(1)根据资料一,计算2018年12月31日A产品应当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并编制2018年年末与计提资产减值相关的会计分录。

①有合同部分,A产品80件:其可变现净值=(13.1-0.8)×80=984(万元),其成本为12×80=960(万元),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有合同部分未发生减值;

②无合同部分,A产品120件:其可变现净值(11.8-0.8)×120=1320(万元),其成本为12×120=1440(万元),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无合同部分发生了减值,其减值金额=1440-1320=120(万元)

则2018年12月31日A产品应当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为120万元,其相关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120

  贷:存货跌价准备-A产品      120

(2)根据资料二,计算2018年12月31日B在产品应当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并编制2018年末与计提资产减值相关的会计分录。

B产成品可变现净值=(8.5-0.5)×600=4800(万元),B产成品成本=3000+3.8×600=5280(万元),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B产成品发生了减值。

B在产品可变现净值=4800-3.8×600=2520(万元),B在产品成本=3000(万元),其减值金额=3000-2520=480(万元)

则2018年12月31日B在产品应当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为480万元,其相关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480

  贷:存货跌价准备-B在产品          480

(3)根据资料三,计算2018年12月31日乙原材料应当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并编制2018年年末与计提资产减值相关的会计分录。

C产品可变现净值=(6-0.2)×100=5800(万元)【计算错误,应为580(万元)】,C产品成本=100×(5.3+0.8)=6100(万元)【计算错误,应为610(万元)】,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则C产品发生了减值。

乙原材料可变现净值=5800-100×0.8=5720(万元)【计算错误,应为580-100×0.8=500(万元)】,乙原材料成本=100×5.3=5300(万元)【计算错误,应为530(万元)】,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则乙原材料未发生减值。(正确应为: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乙原材料减值=530-500=30(万元))

则2018年12月31日乙原材料应当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为0万元,无需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其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30

  贷:存货跌价准备-乙原材料         30

 【自行总结】

1、作答第(2)个计算题时,其可变现净值、成本的比较,均可直接比较“单位”,即单位可变现净值,单位成本;

2、在考试时,计算可变现净值,要把其公式的文字描述一同写下来,

如X产品可变现净值=X产品估计售价 - 预计发生的相关费用和税费=A-B;

Y材料可变现净值=X产品估计售价-将Y材料加工成X产品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X产品估计将发生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