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做性能测试时,有时需要自己编写测试脚本,很多测试工具都支持自定义编写测试脚本,比如LoadRunner就有很多自定义脚本的协议,比如"C Vuser","Java Vuser"等协议.同样,Jmeter也支持自定义编写的测试代码,不过与LoadRunner不同的是,Jmeter没有自带编译器,需要借助第三方编译器才能实现.下面举一个简单的Java自定义测试代码例子,使用Java编译器编写测试代码(Java编译器可以用Eclipse,JBulider等),实现功能为:在测试前输入任意一个字符串,然后判断该字符串的长度是否大于5,如果大于则测试结果成功,否则测试结果位失败,然后在放到Jmeter中模拟10个用户测试,同时运行这段代码,具体实现如下:
1.打开Java编译器,新建一个项目"TestLength",然后新建一个包"app".
2.从Jmeter的安装目录lib/ext中拷贝两个文件"ApacheJMeter_core.jar"和"ApacheJMeter_java.jar"到"Tester"的项目中,然后引入这两个JAR文件.(具体的引入方法参考各个Java编译器的使用方法)
3.在"app"包中新建一个类,名字叫"TestLength",不过这个类要继承"AbstractJavaSamplerClient"类,如果项目引入步骤二中的两个文件,就可以找到"AbstractJavaSamplerClient"类了.
4."TestLength"类在继承"AbstractJavaSamplerClient"类的同时也会继承四个方法,分别是"getDefaultParameters","setupTest","runTest"和"teardownTest"方法."getDefaultParameters"方法主要用于设置传入的参数;"setupTest"方法为初始化方法,用于初始化性能测试时的每个线程."runTest"方法为性能测试时的线程运行体;"teardownTest"方法为测试结束方法,用于结束性能测试中的每个线程.
5.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package app;
import org.apache.jmeter.config.Arguments;
import org.apache.jmeter.protocol.java.sampler.AbstractJavaSamplerClient;
import org.apache.jmeter.protocol.java.sampler.JavaSamplerContext;
import org.apache.jmeter.samplers.SampleResult;
import com.passpod.core.t8.*;
/**
* @author乐以忘忧
*
* TODO To change the template for this generated type comment go to
* Window - Preferences - Java - Code Style - Code Templates
*/
public class TestLength extends AbstractJavaSamplerClient{
private SampleResult results;
private String testStr;
//初始化方法,实际运行时每个线程仅执行一次,在测试方法运行前执行,类似于LoadRunner中的init方法
public void setupTest(JavaSamplerContext arg0) {
results = new SampleResult();
testStr = arg0.getParameter("testString", "");
if (testStr != null && testStr.length() > 0) {
results.setSamplerData(testStr);
}
}
//设置传入的参数,可以设置多个,已设置的参数会显示到Jmeter的参数列表中
public Arguments getDefaultParameters() {
Arguments params = new Arguments();
params.addArgument("testStr", ""); //定义一个参数,显示到Jmeter的参数列表中,第一个参数为参数默认的显示名称,第二个参数为默认值
return params;
}
//测试执行的循环体,根据线程数和循环次数的不同可执行多次,类似于LoadRunner中的Action方法
public SampleResult runTest(JavaSamplerContext arg0) {
int len = 0;
results.sampleStart(); //定义一个事务,表示这是事务的起始点,类似于LoadRunner的lr.start_transaction
len = testStr.length();
results.sampleEnd(); //定义一个事务,表示这是事务的结束点,类似于LoadRunner的lr.end_transaction
if(len < 5){
System.out.println(testStr);
results.setSuccessful(false); //用于设置运行结果的成功或失败,如果是"false"则表示结果失败,否则则表示成功
}else
results.setSuccessful(true);
return results;
}
//结束方法,实际运行时每个线程仅执行一次,在测试方法运行结束后执行,类似于LoadRunner中的end方法
public void teardownTest(JavaSamplerContext arg0) {
}
}
6.把上面的例子打包,然后把生成的"TestLength.jar"文件拷贝到Jmeter的安装目录lib/ext下.
7.运行Jmeter,添加一个线程组,然后在该线程组下面添加一个Java请求(在Sampler中),在Java请求的类名称中选择咱们刚创建的类"app.TestLength",在下面参数列表的"testStr"后面输入要测试的字符串,然后添加一个监听器(聚合报告),设置一下模拟的用户数就可以测试了.如果测试不成功,Jmeter会在它自己个输出框中抛出这个字符串.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使用Jmeter自定义Java测试代码,配合Jmeter自带的函数,就可以实现出LoadRunner中"Java Vuser"协议的绝大多数功能,而且是没有用户数限制和完全免费的(嘿嘿).上面的例子非常简单,而且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一个简单的Jmeter测试代码示例,用于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一起交流,共同 进步.
相关文章
- 在Jmeter中使用自定义编写的Java测试代码
- 散户持股增厚工具:智能T0算法交易-1.选择交易平台:首先需要选择一个支持算法交易的平台,如大部分的证券交易平台都提供此服务。2. 开设账户:按照平台要求开设个人账户,并完成相关身份认证。3. 入金:向账户中转入足够的资金,以覆盖交易所需的保证金和手续费。4. 编写算法:根据自己的交易需求,编写相应的交易算法。这需要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算法设计能力。5. 测试算法: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务必对算法进行充分测试,以验证其有效性和稳健性。6. 部署算法:将编写的算法部署到交易平台上,并设置相应的参数。7. 监控交易:在算法执行过程中,密切关注账户的资金变动和交易记录,以便及时调整策略或应对异常情况。8. 出金:当不再需要使用算法交易时,将账户中的资金转出。第二:智能T0算法交易方式 一:先买后卖T0(正向T0)运用于相对底部具有上升趋势的时候,当日在股价紧急下挫情况下,大胆买入小于主仓的股数。然而在振荡拉升的时候,将获利的部分及时卖出*。适用场景:探底回升特点:避免价格二次杀跌
- 4.编写Java应用程序。首先,定义一个时钟类——Clock,它包括三个int型 成员变量分别表示时、分、秒,一个构造方法用于对三个成员变量(时、分、秒) 进行初始化,还有一个成员方法show()用于显示时钟对象的时间。其次,再定义 一个主类——TestClass,在主类的main方法中创建多个时钟类的对象,使用这 些对象调用方法show()来显示时钟的时间。
- RabbitMQ 优点和缺点- 消息可靠性:RabbitMQ 提供了持久化功能和消息确认机制,确保消息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可靠地存储和处理。 灵活的路由:通过多种交换机类型和绑定规则,RabbitMQ 能够灵活地路由消息到指定的队列。 支持多种消息协议:实现了 AMQP 等(MQTT、STOMP)标准化、开放的消息队列协议,使其能够与多种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进行通信。 插件化扩展:RabbitMQ 提供了丰富的插件系统,可以通过插件扩展功能,如死信队列、压缩、追踪等。 高可用性:支持集群模式和镜像队列,确保服务的可用性 易用性和可管理性:提供了丰富的 API 和管理工具,以及多种客户端库和框架支持,易于集成和使用。 多语言支持:RabbitMQ 支持多种编程语言的客户端,包括 Java、Python、Ruby、C#、Node.js 等,方便开发人员集成到各种应用中。 高性能:在处理大量并发消息时表现出色。 广泛的社区支持:拥有庞大的开发者社区和丰富的文档资源。 劣势: 性能和吞吐量较低:相比于 Apache Kafka 等面向大数据流处理的消息队列系统,RabbitMQ 的吞吐量较低,不适合处理海量的实时数据流。RabbitMQ 的设计更注重消息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而非极高的吞吐性能。
- 使用mongo-java-driver3.0.2.jar和mongodb3.0在java代码中的用户验证4
- JSP——java代码块在JSP中的使用
- Java 数据结构-特点: 代表一个队列,通常按照先进先出(FIFO)的顺序操作元素。 实现类: LinkedList, PriorityQueue, ArrayDeque。 堆(Heap) 堆(Heap)优先队列的基础,可以实现最大堆和最小堆。 PriorityQueue<Integer minHeap = new PriorityQueue<>; PriorityQueue<Integer maxHeap = new PriorityQueue<>(Collections.reverseOrder); 树(Trees) Java 提供了 TreeNode 类型,可以用于构建二叉树等数据结构。 class TreeNode { int val; 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TreeNode(int x) { val = x; } } 图(Graphs) 图的表示通常需要自定义数据结构或使用图库,Java 没有内建的图类。 以上介绍的只是 Java 中一些常见的数据结构,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可以根据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其他一些说明 以下这些类是传统遗留的,在 Java2 中引入了一种新的框架-集合框架(Collection),我们后面再讨论。 枚举(Enumeration) 枚举(Enumeration)接口虽然它本身不属于数据结构,但它在其他数据结构的范畴里应用很广。 枚举(The Enumeration)接口定义了一种从数据结构中取回连续元素的方式。 例如,枚举定义了一个叫nextElement 的方法,该方法用来得到一个包含多元素的数据结构的下一个元素。 关于枚举接口的更多信息,请参见枚举(Enumeration)。 位集合(BitSet) 位集合类实现了一组可以单独设置和清除的位或标志。 该类在处理一组布尔值的时候非常有用,你只需要给每个值赋值一"位",然后对位进行适当的设置或清除,就可以对布尔值进行操作了。 关于该类的更多信息,请参见位集合(BitSet)。 向量(Vector) 向量(Vector)类和传统数组非常相似,但是Vector的大小能根据需要动态的变化。 和数组一样,Vector对象的元素也能通过索引访问。 使用Vector类最主要的好处就是在创建对象的时候不必给对象指定大小,它的大小会根据需要动态的变化。 关于该类的更多信息,请参见向量(Vector) 栈(Stack) 栈(Stack)实现了一个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 你可以把栈理解为对象的垂直分布的栈,当你添加一个新元素时,就将新元素放在其他元素的顶部。 当你从栈中取元素的时候,就从栈顶取一个元素。换句话说,最后进栈的元素最先被取出。 关于该类的更多信息,请参见栈(Stack)。 字典(Dictionary) 字典(Dictionary) 类是一个抽象类,它定义了键映射到值的数据结构。 当你想要通过特定的键而不是整数索引来访问数据的时候,这时候应该使用 Dictionary。 由于 Dictionary 类是抽象类,所以它只提供了键映射到值的数据结构,而没有提供特定的实现。 关于该类的更多信息,请参见字典( Dictionary)。 Dictionary 类在较新的 Java 版本中已经被弃用(deprecated),推荐使用 Map 接口及其实现类,如 HashMap、TreeMap 等,来代替 Dictionary。
- 编写一个Java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包括2个类:Print类和主类E。Print 类里有一个方法output()功能是输出100 ~ 999之间的所有水仙花数(各位数字的 立方和等于这个三位数本身,如: 371 = 33 + 73 + 13。)在主类E的main方法中来 测试类Print
- 6.编写一个Java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包括2个类:Print类和主类E。Print 类里有一个方法output()功能是输出100 ~ 999之间的所有水仙花数(各位数字的 立方和等于这个三位数本身,如: 371 = 33 + 73 + 13。)在主类E的main方法中来 测试类Print。
- 自定义编写jmeter的Java测试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