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决定第三次创业,做一件人工智能和教育结合的事,成立一家叫“快乐智慧”的公司

时间:2022-03-23 08:59:03
雷鸣第一次参与创业,地点是北大资源宾馆,1999年的他24岁,北大硕士刚毕业,放弃了7个全奖出国的机会,被校友学长李彦宏打动,加入到中文搜索的结构设计中,后来被江湖称作“ 百度七剑客”。

  雷鸣第二次创业,地点是中关村知春路,2005年的他斯坦福MBA学成归来,看到垂直内容的大趋势,创立酷我音乐。直到近年酷我酷狗合并,加上几家版权公司,成为海洋音乐集团。雷鸣说:“大势已经明朗,音乐完全成了版权的生态游戏,而我是个工程师,决定逐步退出管理。”

  于是雷鸣决定第三次创业,做一件人工智能和教育结合的事,成立一家叫“快乐智慧”的公司。

“其实我是个工程师”

雷鸣决定第三次创业,做一件人工智能和教育结合的事,成立一家叫“快乐智慧”的公司

  实际上,创业可以不是雷鸣的必选项。

  如果从财富积累的角度来说,前两次创业就早已让他实现了财务*。从名声的角度,作为百度搜索技术框架的奠定者,雷鸣在业内评价颇高。职业方面更不用考虑,他可以考虑在北大和北师大全职任教,毕竟现在也是北京大学大数据与机器学习中心联合主任、北师大心理学院人工智能与儿童成长研究中心联合主任,还是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或者跟诸多老友一样,开启全职VC投资生涯。

  当新浪科技问他,是否有心理包袱,是否害怕因为再创业毁掉“一世英名”。雷鸣回答:“成败无所谓,我其实就是个工程师。”

  雷鸣解释称,身边不少朋友因为功成名就了,再创业会有心理压力,怕毁了一世英名,但自己没有这种包袱,“我一直把自己当做一个工程师,是视技术如信仰的人,最核心的是希望趁着还有精力有机会的时候,继续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还回忆说,在酷我酷狗几家公司完成合并后,自己逐渐不再介入日常管理,开始有时间看书、与朋友聊感兴趣的事情,雷鸣称状态非常好,“当时为了研究这些相关的知识,一周大概有两三个晚上,都是抱着书睡着的,状态非常好,不时有新想法新思路,脑子非常兴奋。本质上就是对这些东西感兴趣,至于创业成败之类的根本没去考虑,我也从没把自己当成过成功人士。”

  回过头来看,人工智能正是雷鸣始终最感兴趣的大方向之一,而对人工智能的热情,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是技术驱动。虽然人工智能不是新概念,但近几年来,雷鸣越来越感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他一边在北大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中心带博士研究前沿科技,另一边不断组织专门从业者相互启发。

  “人工智能始终特别关注,组织了不少论坛和虚拟论坛,比如拉了一个群,吴恩达、李飞飞、CMU的邢波教授、余凯、秦致、张一鸣……还有一些Google、Facebook以及BAT的顶尖科学家,不断在围绕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交流,另外也有一些VC的朋友,比如红杉中国的沈南鹏,听听投资人对于技术和趋势的看法。”雷鸣说。

  另一方面是社会意义。雷鸣认为人工智能产生的社会价值,将远远超过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工业革命让人类从重复性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则可以把人从重复性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雷鸣还进一步解释说,比如厨师、驾驶员、银行服务员等,都是先经历大量的重复性训练,完成后提供服务,但如果利用人工智能改变这一过程,整个人类的劳动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人的工作价值就会被进一步提升。

  名利早已无碍的雷鸣,希望参与这次人类意义的变革。

“有了孩子生活就变了”

雷鸣决定第三次创业,做一件人工智能和教育结合的事,成立一家叫“快乐智慧”的公司

  另一个让雷鸣深具兴趣的大方向是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5年前,准备要孩子的他开始花大量时间研究如何科学育儿,甚至和北师大的教授和学生一起专门以论题项目的形式进行研究,希望从脑科学、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等角度着手,在这个过程中,雷鸣自称收获很大,感慨颇多,还希望能够把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推动更多的普罗大众“科学育儿”。

  “现在关于育儿和儿童教育,网络上纷繁复杂,你有什么问题上网问一下,总会有所谓的专家能说一说,但细致一看,那些东西多半基于经验主义、基于情感。从我们理科的角度来看,首先没有证据,其次没有数据,太不科学了。”雷鸣说。

  雷鸣还告诉新浪科技,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很少看到关于学前教育方面有对比验证和数据事实,“你有没有做过这种对比的验证,用数据说话,对于孩子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对于这些能力的提升,到底这种方法有没有用处,提升了多少?”

  越专研,发现其间问题越大,越交流,越发现这是大部分人的诉求。雷鸣称不只以论题的形式研究,还在中美两地组织小论坛交流,甚至名声传出去以后,还有人专门组织硅谷的华人工程师专场,希望雷鸣可以分享他的研究。“我也一直在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更多人能够在儿童学前这个阶段分享到科学的方法,于是去年想到了人工智能。”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学前教育对于孩子成长习惯、智力发育和个性形成等的重要性,但在这个领域里,一来缺成体系的方法,二来经济差异造成的分隔非常明显——有一定收入的家庭的方法是送高端幼儿园,收入一般则没办法,但归根结底幼儿园的首要任务是安全,对于孩子的性格、智力、阅读、逻辑,表达等,其实要求并不高,而且缺乏个性化培养。

  于是雷鸣把研究和人工智能专家们一碰,发现其间利用人工智能“有得做”。

  首先是人工智能发展很快,虽然打造一个成人助手出来还不简单,但放到知识空间小很多的儿童学前领域,却是切实可行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相关技术,不断把孩子智识教育和个性化结合起来,让孩子在学前有一个科学可靠的“玩伴”。

  其次是孩子天然是语音交互的接受者,由于文字输入和阅读等能力不足,儿童对于语音对话和沟通,会比成年人自然很多,而且现在语音识别技术已经大为进步了。

  所以利用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一方面可以在陪伴孩子,在知识积累方面科学可靠,另一方面通过机器学习等,能够不断掌握孩子的个性化特点,有一些游戏式、任务式的启发教育,让学前儿童能够享受沉浸式的提高,摆脱强制性学习的痛苦,这成为雷鸣关于儿童学前教育的落脚点。

  其实这些研究和思考背后,还有一股“私心”作为推动力,作为一个4岁小孩的父亲,雷鸣希望自己可以在儿子成长最关键的阶段做点什么,特别是“授之以渔”。

  “我是一个受西方观念影响比较大的人,并不打算给孩子留遗产,那既然这样总觉得该做点啥,以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后来觉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把一些硬财富带给孩子,那不如多培养他的能力,让他成为一个智力、情感各方面都不错的人。”雷鸣解释说。

  最后,2015年年底,雷鸣决定再创业,做一家人工智能和学期教育结合起来的公司,取名“快乐智慧”——希望用人工智能的技术,让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过程变得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