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抄底的心态去投资

时间:2022-11-05 14:36:52
 

    这十多年来,国外著名的投资学专著我读了20多本,经济学类有点名气的书,读有至少200多本。但我没有看到一本书,是讲解如何抄底的。倒是在国内,这样的言论时常见诸于报端,各大论坛,抄底永远是一个热点词汇。抄底,真的那么吸引人吗?
   
抄底的意思是,在最合适的时间买到最低价位,获取激动人心的暴利。
   
然而,投资讲的是一种趋势。假设一个市场没有做空机制只能做多,那么,理性的投资者研究趋势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在下跌趋势中空仓,规避风险。二是在上涨趋势中投资,获取利润,这种利润绝不是建立在抄底基础上的,而是一种风险经过充分释放后的结果。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买到的价位或许不是底部,但却是相对安全的。而对于一位成熟的投资者,规避风险、保住本钱永远是第一位的。就连投资大师巴菲特也说,投资的要诀是: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第一、第二条。
   
抄底的思维危险在哪里呢?

   
第一,抄底是在下跌趋势中完成的投资决策行为,是风险最大的逆势操作。因为逆势中,反弹的几率本来就不高,转势的几率更低。第二,抄到的底可能是下一阶段走势的顶部。第三,抄底由于是对风险极度忽略情况下的选择,最容易发生巨亏甚至爆仓的严重后果。
   
通过这种剖析,我们不难理解:抄底不是投资选择,而是一种赌博的心态在作祟。
   
遗憾的是,这种抄底的思维是如此的顽固,以至于一些投资行为,也被冠以抄底。比如,2008212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宣布,已向美国最大的3家债券保险商AmbacMBIA以及黑石集团参股的FGIC提出建议,拟以50亿美元为他们的8000亿美元市政债券提供再保险服务。中国媒体用巴菲特抄底这样的大标题来吸引眼球。
   
但实际上,这严重曲解了巴菲特的投资行为,说巴菲特抄底的人根本没有弄明白,巴菲特做的是什么。巴菲特投资的业务是再保险,对象是市政债券。这种投资的风险相对而言是比较小的,而收益却很大,50亿美元与8000亿美元的对比本身就透露出巴菲特以小博大的精明:市政债券属于低风险、收益稳定的投资品种,在次债危机导致国际资本市场动荡的当下,投资于市政债券的再保险业务将能够稳赚一把。
   
保险公司当然对巴菲特的精明心知肚明,这一交易不了了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透过这一心态,可以想象,国人抄底的心态是何等的根深蒂固。
    11
20日,我应邀到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做嘉宾,期间,一位北大的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吁大家去抄底——股市底和楼市底。他认为,股市现在是最底部,可以抄底,至少有一到两倍以上的利润。他同时认为,现在投资房价正当时,是抄底的好机会。教授的话很具有鼓动性和感染力。
   
这种直言不讳的呼吁令我惊讶,房价刚刚步入调整周期,还处于相当于股市5500点以上的位置,哪里来的底?更令我惊讶的是,当主持人问他抄股市的理由时,他给出的答案竟然是:股市已经跌了60%多了,下跌还能有多大空间?现在绝对是底了,至少,上涨空间比下跌空间大吧?他还把融券当成利多,我才发现,他连基本概念都没有搞清楚。
   
一位著名的经济学教授,竟然是以这种判断来引导投资者。
   
我反驳他说。20056月,中国股市创出近年来的历史最低点998点时,无论是中国经济还是全球经济,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并且,既没有通货膨胀的影响,也没有次债危机的困扰,企业盈利趋势明显。而现在,次债危机恶化,全世界面临衰退危险,中国的实体经济亦受到冲击。从市场容量来看,2005的时候,大小非才刚刚起步阶段,而现在,存量大小非的解禁股,已经相当于再造一个多的A股市场,加之新股上市尤其是大盘股上市后导致的扩容,目前这个市场的供应已经比2005年时增大了几倍。
   
也就是说,目前的股市比2005年到达998点的时候更危险,既然如此,有什么理由认为现在就是底部呢?
   
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应该清楚真正的风险在哪里,然后,权衡利多利空力量的对比,作出投资决策,而非凭借一厢情愿的想象去投资。
   
带着抄底的心态去投资是危险的,因为投资最安全的做法是顺势而为,而抄底是逆势行为。也许,有人碰巧抄到了底部,但因为这个底部,不知道有多少人赔得血本无归。在趋势转好以前,除了少数板块和个股(比如我此前非常看好的水泥板块,但个股大都已有60%1倍多的涨幅),对于无法准确把握趋势的投资者而言,最好的选择仍然是空仓。
        
写于20081120
   
补充:
   
一、这是上周四(1120日)为报纸写的专栏文章。周五,《中国经营报》便报道:在新股发行缄默长达两个多月之后,资本市场IPO(首次公开发行)的闸门或将重新开启。在积压了几十家过而未发的企业之后,证监会可能将于近期重新放开这些公司IPO,恢复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一方面是已经过会的企业将要公开发行,另一方面,已经在证监会排队等待过会的近300家企业也在准备接受过会考验。注意报道原文在近期国务院召开的一次关于如何拯救经济的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被问到资本市场如何对实体经济做贡献,支持企业融资问题。这让尚福林处于尴尬的境地。在企业最需要资金的时候,资本市场反而不能发挥帮助企业融资的功能,这不能不说是当前市场的一个困境。而央行,银监会等其他部门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企业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如果稳定资本市场的用意在于继续为支持企业融资(一旦融资过度就容易演化成圈钱),如果把刚刚有转暖迹象的股市当成刺激经济发展的一个工具,必将带来严重后果。要知道,中国股市之所以有今天的萧条,很大程度上就是竭泽而渔的结果。中国股市需要回报广大股民,增加他们的收入,为内需的启动创造条件,而不是继续让他们沦为某种经济目标的牺牲品。必须认识到,现在的股市已经不能竭泽而渔,明修栈道(制造利多)暗渡陈仓(发新股、为大小非减持创造条件)的结果,只会使A股更加脆弱。
   
二、大小非疯狂减持。据20081122日的《中国经营报》报道,年底是企业结账时期,不少企业存货较多,资金周转压力较大。减持*将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手段。上海某主流研究机构的高层预计,11月至12月中旬将成为大小非减持的年度高峰期。据统计,11月以来,至少有14家上市公司遭到重要股东的减持,减持股份达2.16亿股。而在整个10月份,24家上市公司被重要股东减持的股份数才2.72亿股。
    除了上市公司的公告,大宗交易平台的空前活跃,也凸显了11月的减持密度。统计显示,113日至18日期间,两市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共成交100多笔,成交量为4.9亿股,日均成交量突破4000万股。这与101118.7万股的日均成交量相比,环比放大了2.6倍,创历史新高,此前每月的日均成交量从未突破过2500万股。
  Top view数据同样可以看出
小非出逃的端倪。11月第一周,法人股东账户净卖出金额为20.18亿元。随着第二周大盘大幅上涨,法人股东账户净卖出的金额大幅上升至37.35亿元,其中仅1114日一天就达到24.7亿元。
   
三、由于美国经济恶化的速度超过市场预期,纽约股市已经跌到10年前的水平。1119日,道琼斯指数自20033月以来首次跌破8000点整数关口,而距离10年内该指数最低点7700点也只有咫尺之遥。换个角度看,如果10年前你投资美国市场并一直持股到现在的话,那么其结果有90%的可能是亏损。
    但上周五(1121日),受到纽约联储银行行长蒂莫西·盖特纳可能出任美国下届*财政部长的消息刺激,纽约股市在连续两天遭到重创之后出现强劲回升,涨幅达到6.32%,道琼斯指数重新回到8000点之上。分析人士指出,奥巴马新*的财经班底的确有助于消除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市场的影响。我仍然坚持我此前对美国股市的判断,有反弹,但不可能转势。但美国股市的短暂反弹,一般会导致A股的高开。
    近日利多因素不断,但与实体经济的恶化速度相比,作用能有多大、能持续多久是值得正视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ZF的态度非常明确,稳住市场,人*弹,暗渡陈仓,发新股,融资,救经济。
   
说明:我的第一部书,已经与出版社正式签订合同。关于书名,我原来拟定的是《次债危机改变世界》,但与出版社谈过后,最终确定为《金融保卫战》。我犹豫再三,只授权出版社国内版权。这本书耗尽我心血,它对于我们透视血淋淋的掠夺内幕,保护我们这个民族的财富,有清晰的分析和详细的建议,国外看到的越晚越好(听起来有点狭隘,但现实境况下只能如此)。《金融保卫战》最晚将在下月底以前上市。——暖之<?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