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ivation

时间:2024-01-06 19:26:26

觉得一个需求不错,却没有意愿去做,唯一可能的意愿就是生活需要。可这并不能很好的带动起来什么,除了让自己觉得在逼自己。

后来在这个需求的基础上,延伸出新的需求,可能更适应生活。仍然没有意愿去动手,虽然生活需要去做些什么,可是发现如果没有意愿的话就是没办法做进去。或许时机还不对。

经常看到一个软件,是很复杂很头痛,还是有人去做赚这份钱。看到我这样的谈“意愿”的人,大部分人大概会觉得有病。

软件业可以是一种设计,做出来需要有相应的意愿。这种意愿是对生活需求的感悟。在这种动力下,才可以做出好的软件。就像学画画的人都会学习怎么去动笔,怎么去设计比例。可是掌握这些只是掌握了一个工具,想要画出带感情的作品,还是要去感受生活。软件是生活里一种比较新的生产手段,它可以作为思维的发动机,协助人更好的完成工作。有软件和没软件就像镰刀和收割机的区别,最核心的就是多了 一个发动机,省出来很多人力。生活中有些事情可以用这个自带发动机的磨具来生产制造,减少人的思考过程。

有很多软件都已经有成熟的市场,这时候多一个同样的去争夺市场显得没有让人有那么多动力。有很多人也在开拓新的市场,也在已有的市场上探索多一些新意的需求,可这些并没有什么。并没有的是认识和尊重软件本身,而后去开发。更多趋向于面向怎样的用户,软件本身内部怎么样没有那么多讲究。总觉得这样不对,没走好第一步,就去关注短期利益的第二步。现在很多软件都很累人,开发者在做循环工作。编程语言设计更多倾向于怎么容易开发怎么来,而不是疏通内部逻辑,做好合理分工。就像想用一种语言,js,做完所有的事。却并不考虑js本身的承受极限就在那里,并没有规格的审查。当包装一层包一层,最后一层出现错误的时候,如果不懂整个包装,有可能找不到这个错误。图眼前利益,不考虑之后的维护,没有觉得做出的这个软件是自己的作品。

这种状况很让人头痛。有人会说能做出来已经不错了,可也总有人会有更多的追求吧。后者为什么都搀和进前者的队伍里,不做自己应该做的探索?

想起来有些比较好的公司谈人才,说自己的竞争对手不是给钱多的那些公司,是做的事情比他们更有意义的公司。这时候那些高级人才就会去工作内容更有意义、对他们来说更好玩的公司,原公司没办法留住他们。我并不觉得他所说的“更有意义”是真的更有意义、更好玩,不过很认同有人可以去以这种方式做选择。

并不是说生活苦,要顶着这份苦继续追求自己的意愿。这种不好做到,虽然总让人觉得是对的。而是说生活并没有很不舒适,在稍微还可以的基础上,不要去为难自己为了生活而工作。多尊重一点自己的意愿,做出一些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