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安全XSS、CSRF和SQL注入

时间:2023-11-20 12:08:20

SQL注入

  SQL注入是以用户的输入作为sql语句的一部分,如后端接收到用户的请求数据后,不经过数据转义,就把数据拼接到SQL中执行,容易导致SQL的语义被篡改,即受到攻击了。

  解决办法是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转义即可,如果使用框架,则基本不用考虑sql注入攻击了,框架已经实现了相关处理了,能保证安全。

XSS

  页面被插入恶意JS,导致页面的逻辑被篡改。常见的篡改方式有:使页面自动跳转到另一个地址、修改超链接的地址、修改页面的展示内容等。

  插入恶意的JS: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的输入,将输入数据保存起来,然后供其他地方展示。如果用户输入的是一段JS脚本,则其他地方展示时,将文本渲染到html中,文本是脚本的时候,脚本会马上执行,这就实现了插入脚本的目的。

  防范措施:对于页面要渲染的数据,都要经过JS转义后再显示出来,这样一来,即使出现恶意脚本,被转义后也不会执行了。

  到这里可以发现,XSS和SQL注入本质都是一样,只不过前者是针对JS,而后者是针对SQL,解决办法都是在使用数据的时候,都转义即可避免。

CSRF

  本质就是页面的src元素可以跨域,而且会带上这个域名下的cookie,从而使用了用户身份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测试如下:

  我现在登录某网站了,登录成功了,网站给我一个cookie身份凭证,如下:

  Web安全XSS、CSRF和SQL注入

  然后再任意页面的控制台,执行如下: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懒得写页面了,以下方式虽然不常规,但足以模拟用户打开了其他页面的情况了并且发出了跨域请求】

  Web安全XSS、CSRF和SQL注入

  页面就发出了一个请求(自动包含用户的身份信息了,即之前登录的cookie):

  Web安全XSS、CSRF和SQL注入

  以上可以看出,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只是访问了一个其他页面,他的身份信息就被盗用了。所以简单cookie方式不能代表就是用户本人的操作,因为这是浏览器的特征:发出请求的同时,会自动带上对应域的cookie。

防范措施

  1.后端判断refer头是否与当前服务器地址一致。因为客户端发来的请求,可以手动修改请求里面的refer头,所以不完全可信,这个方式不行。

2.发送请求前,将cookie手动读取出来,放在请求参数(GET)或放在数据体(POST)中,后端读取这个额外的数据来判断用户的身份。这个方式能行,是因为JS没办法操作第三方的cookie,也就是说攻击者没办法将cookie数据移动到请求参数或数据体中。

针对iframe

  以上提到一个可行的方式是基于同源协议,即不能跨域。如使用iframe打开一个第三方的页面,是能打开,但是没办法通过对应的iframe.contentWindow对象来操作页面数据,这个window对象是能获取到,只不过这个对象没有数据,这就起到了保护作用。举个例子,跨域访问window对象,里面没有数据

Web安全XSS、CSRF和SQL注入

而正常情况下:

Web安全XSS、CSRF和SQL注入

  但是对于客户端程序,如nw.js,里面就没有同源限制,也就是说如果在nw中嵌入一个iframe,则js是可以跨域访问数据的,即所有cookie都能随意被读写。所以登录客户端时(非浏览器),一定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