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Qt信号与槽机制的传递方向性研究(结论其实是错误的,但是可以看看分析过程)

时间:2023-11-15 00:07:26

最近由于项目的需求,一直在研究Qt。信号与槽机制是Qt的一大特色,该机制允许两者间传递参数,依次来实现对象间的通信。这个参数会分别存在于信号的参数列表和槽函数的参数列表中。需要注意的是,若将槽函数绑定至信号,槽函数的参数列表元素数目只能少于等于信号的参数列表元素数目。而且顺序和类型不能改变。至于缺少的参数应从信号参数尾部开始缺少。

突然今天想起来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对象发出信号,将内部的一个成员变量(非简单类型)作为参数向外发送,槽函数就可以接收到这个对象,那么槽函数是否可以完全操作这个对象呢?如果可以完全操作,那么这个信号与槽机制就是一个双向的通讯过程,即A可以触发B,B又能对A进行操作;如果操作无效,则说明该机制是一个单向的通讯过程,即A触发B,B进行处理,但不能反向写数据。

闲言少叙,让实例说话

先建立一个console application

建立头文件CustomClasses.h

代码如下:

  1. #ifndef CUSTOMCLASSES_H
  2. #define CUSTOMCLASSES_H
  3. #include <QObject>
  4. class TPerson
  5. {
  6. private:
  7. QString _Name;
  8. public:
  9. TPerson();
  10. void SetName(QString Name);
  11. QString GetName();
  12. };
  13. class TSender:public QObject
  14. {
  15. Q_OBJECT
  16. private:
  17. TPerson _p;
  18. public:
  19. TSender();
  20. void click();
  21. void disp();
  22. signals:
  23. void NewName(TPerson P);
  24. };
  25. class TReceiver:public QObject
  26. {
  27. Q_OBJECT
  28. public:
  29. TReceiver();
  30. public slots:
  31. void GetNewName(TPerson P);
  32. };
  33. #endif // CUSTOMCLASSES_H

这里定义了三个类TPerson、TSender和TReceiver。

TPerson是一个很简单的类,包含了一个私有成员_Name,分别具有Get和Set方法。

TSender类中包含一个私有的TPerson实例_p,click()方法模拟按钮单击,当执行click()方法后会发出NewName(TPerson P)信号。

TReceiver类中包含一个GetNewName(TPerson P)槽,用于接收来自TSender的NewName(TPerson P)信号。

建立对应的CustomClasses.cpp

代码如下:

  1. #include "CustomClasses.h"
  2. #include <QtCore>
  3. #include <QObject>
  4. TPerson::TPerson()
  5. {
  6. //
  7. }
  8. void TPerson::SetName(QString Name)
  9. {
  10. this->_Name=Name;
  11. }
  12. QString TPerson::GetName()
  13. {
  14. return this->_Name;
  15. }
  16. TSender::TSender()
  17. {
  18. this->_p.SetName("Jack");
  19. }
  20. void TSender::click()
  21. {
  22. qDebug()<<"now begin to send person";
  23. emit this->NewName(this->_p);
  24. qDebug()<<"Person has sended";
  25. }
  26. void TSender::disp()
  27. {
  28. qDebug()<<"current person name is:"<<this->_p.GetName();
  29. }
  30. TReceiver::TReceiver()
  31. {
  32. //
  33. }
  34. void TReceiver::GetNewName(TPerson P)
  35. {
  36. qDebug()<<"receive a person name is:"<<P.GetName();
  37. qDebug()<<"begin to change name";
  38. P.SetName("Rose");
  39. qDebug()<<"finish to change name";
  40. }

该文件是上述内容的实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void TReceiver::GetNewName(TPerson P)的实现中,对P参数进行了操作,调用了SetName方法。

主文件main.cpp

代码如下:

  1. #include <QtCore/QCoreApplication>
  2. #include <QtCore>
  3. #include <QObject>
  4. #include "CustomClasses.h"
  5.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6. {
  7. QCoreApplication a(argc, argv);
  8. TSender send;
  9. TReceiver recv;
  10. QObject::connect(&send, SIGNAL(NewName(TPerson)), &recv, SLOT(GetNewName(TPerson)));
  11. send.disp();
  12. send.click();
  13. send.disp();
  14. return a.exec();
  15. }

该代码实例化TSender类和TReceiver类,并绑定NewName信号与GetNewName槽。代码很简单,其他的就不再多做介绍了。

下面看运行结果:

关于Qt信号与槽机制的传递方向性研究(结论其实是错误的,但是可以看看分析过程)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程序。在声明了send实例和recv实例后,绑定了相关事件。首先查看了一下当前send对象中的TPerson类实例 _p的Name属性。第一行显示的是初始的Jack;然后调用了send的click()方法,该方法放出了NewName信号,此时该信号被recv的GetNewName槽函数接收,该函数显示了当前接收到对象的Name值。然后调用了接收对象的SetName方法,将Name设置为“Rose”。槽函数执行完毕后,代码跳转到触发NewName信号的位置,即click()方法的“emit this->NewName(this->_p); ”后面;最后再显示一下send实例内部的_p实例Name属性。此时观察到虽然在槽函数中重新设置了Name属性,但并没有改变信号发起方实例的属性值(依旧是Jack)。因此我们可以说,这种传递对象的信号与槽机制是单向通信的。传递方向是信号发出方到信号接收方。当然这个例子中只是传递的一个对象,本人试验了一下,如果将上述代码进行小幅修改,将传递参数变为对象指针,则最终会影响到信号发送发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关于Qt信号与槽机制的传递方向性研究(结论其实是错误的,但是可以看看分析过程)

也就是说,如果传递的是指针,则该机制是双向通讯的,关键还是看如何去使用它们。我个人不推荐使用指针传递。因为一个信号可以绑定多个槽函数,若其中有一个对数据进行了修改,则会影响后续的槽函数执行,此时的参数状态未知,也不易于维护。当然了,什么事也不是绝对的,特殊情况下除外。

另外补充两点:

第一:上文中提到的“槽函数”这个词并不贴切。因为该方法是不能包含返回值的。必须是void,因此称之为“槽过程”比较贴切,但是已经广泛认同了这个叫法了,所以就没有深究。

第二:开始时为了图省事,将TPerson、TSender和TReceiver三个类的定义和实现都放到了main.cpp中。结果无论如何也编译不过去。提示“undefined reference vTable for class ...”, ...是这三个类的类名。后来查到资料得知在Qt程序编译时,遇到signal和slots定义的地方会调用moc工具对其进行转换,转换为标准c++代码(signal和slots不是标准C++的关键字),而moc工具是只识别.h文件的,因此还是老老实实用标准的C++类定义方法,别偷懒了吧:)

http://blog.csdn.net/chaijunkun/article/details/6249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