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视频教程之vi编辑器

时间:2022-09-01 07:38:39

 这次主要说一下vi编辑器

    vi:是标准的Linux文本编辑程序,相当于DOS下的EDIT 基本上vi 共分为三种模式     一般模式:以vi 处理一个档案的时后,一进入该档案就是一般模式了。 在这个模式中,你可以使用『上下左右』按键来移动光标,您可以使用 『删除字符』或『删除整行』来处理档案内容,也可以使用『复制、贴上』 来处理您的文件数据。          编辑模式:在一般模式中可以处理删除、复制、贴上等等的动作,但是却 无法编辑的!要等到您按下『i, I, o, O, a, A, r, R』等字母之后才会 进入编辑模式。注意了!通常在Linux 中,按下上述的字母时,在画面的 左下方会出现『INSERT 或REPLACE 』的字样,才可以输入任何字来输 入到您的档案中!而如果要回到一般模式时,则必须要按下『Esc』这个 按键即可退出编辑模式。       指令列命令模式:在一般模式当中,输入『: 或/ 』就可以将光标移动到 最底下那一行,在这个模式当中,可以提供您『搜寻资料』的动作,而读 取、存盘、大量取代字符、离开vi 、显示行号等等的动作则是在此模式 中达成的!     一般模式: 搜寻与取代 /word 向光标之后寻找一个字符串名称为word 的字符串。(常用) ?word向光标之前寻找一个字符串名称为word 的字符串。 如果是一屏装不下,n是向下继续查找 :n1,n2s/word1/word2/g 在第n1 与n2 行之间寻找word1 这个字符串,并将该字符串取代为word2 !(常用) :1,$s/word1/word2/g 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寻找word1 字符串,并将该字符串取代为word2 !(常用) 原来的root变成了rokokokt   :1,$s/word1/word2/gc 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寻找word1 字符串,并将该字符串取代为word2 ! 且在取代前显示提示字符给使用者确认是否需要取代!(常用)       一般模式: 删除、复制与贴上 x, X x 为向后删除一个字符, X 为向前删除一个字符(常用) nx 向后删除n 个字符 dd 删除游标所在的那一整列(常用) ndd删除光标所在的向下n 列,例如20dd 则是删除20 列(常用) d1G 删除游标所在到第一行的所有数据 dG 删除游标所在到最后一行的所有数据 yy 复制游标所在的那一行(常用) nyy复制光标所在的向下n 列,例如20yy 则是复制20 列(常用) y1G 复制游标所在列到第一列的所有数据 yG 复制游标所在列到最后一列的所有数据 p, P   p 为复制的数据在光标下一行贴上,P 则为贴在游标上一行!(常用) J 将光标所在列与下一列的数据结合成同一列 c 重复删除多个数据,例如向下删除10 行,[ 10cj ] u 复原前一个动作。(常用)就和MS下的ctrl+z类似       进入编辑模式 i, I插入:在目前的光标所在处插入输入之文字,已存在的文字会向后退;(常用) a, A增加:由目前光标所在的下一个字开始输入,已存在的文字会向后退:(常用) o, O插入新的一行:从光标所在的下一行枝行首开始输入文字;(常用) r, R取代:r 会取代光标所在的那一个字符;           R会一直取代光标所在的文字,直到按下ESC 为止;(常用) Esc 退出编辑模式,回到一般模式中(常用)           指令列命令模式 :w 将编辑的数据写入硬盘档案中(常用) :w! 若档案属性为『只读』时,强制写入该档案 :q 离开vi (常用) :q!若曾修改过档案,又不想储存,使用! 为强制离开不储存档案。 :wq储存后离开,若为:wq! 则为强制储存后离开(常用) :e! 将档案还原到最原始的状态! ZZ若档案没有更动,则不储存离开,若档案已经经过更动,则储存后离开! :w [filename] 将编辑的数据储存成另一个档案(类似另存新档) :r [filename]在编辑的数据中,读入另一个档案的数据。    亦即将『filename』这个档案内容加到游标所在行后面 :set nu显示行号,设定之后,会在每一行的前缀显示该行的行号 :set nonu 与set nu 相反,为取消行号! n1,n2 w [filename] 将n1 到n2 的内容储存成filename 这个档案。 :! command暂时离开vi 到指令列模式下执行command 的显示结果!例如[ :! ls /home ]       cp指令用在复制文件或目录,和DOS里的copy命令一样的作用   语法: cp [选项] 源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    该命令的各选项含义如下:   - a 该选项通常在拷贝目录时使用。它保留链接、文件属性,并递归地拷贝目录,         其作用等于dpR选项的组合。   - d 拷贝时保留链接。   - f 删除已经存在的目标文件而不提示。   - i 和f选项相反,在覆盖目标文件之前将给出提示要求用户确认。回答y时目标文件         将被覆盖,是交互式拷贝。    - p 此时cp除复制源文件的内容外,还将把其修改时间和访问权限也复制到新文件中。    - r 若给出的源文件是一目录文件,此时cp将递归复制该目录下所有的子目录和文件。         此时目标文件必须为一个目录名。   - l 不作拷贝,只是链接文件。        需要说明的是,为防止用户在不经意的情况下用cp命令破坏另一个文件,如用户指定的         目标文件名是一个已存在的文件名,用cp命令拷贝文件后,这个文件就会         mv功能:用户可以使用mv命令来为文件或目录改名或将文件由一个目录移入另一个目录中。 该命令如同DOS下的ren和move的组合。   语法:mv [选项] 源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    说明:视mv命令中第二个参数类型的不同(是目标文件还是目标目录),mv命令将文件         重命名或将其移至一个新的目录中。当第二个参数类型是文件时,mv命令完成文件重命名,         此时,源文件只能有一个(也可以是源目录名),它将所给的源文件或目录重命名为给定的         目标文件名。当第二个参数是已存在的目录名称时,源文件或目录参数可以有多个,mv命令         将各参数指定的源文件均移至目标目录中。在跨文件系统移动文件时,mv先拷贝,再将原有         文件删除,而链至该文件的链接也将丢失。   命令中各选项的含义为:   - I 交互方式操作。如果mv操作将导致对已存在的目标文件的覆盖,此时系统询问是否         重写,要求用户回答y或n,这样可以避免误覆盖文件。   - f 禁止交互操作。在mv操作要覆盖某已有的目标文件时不给任何指示,指定此选项后,         i选项将不再起作用。   如果所给目标文件(不是目录)已存在,此时该文件的内容将被新文件覆盖。为防止用户 在不经意的情况下用mv命令破坏另一个文件,建议用户在使用mv命令移动文件时,最好使用i选项。  需要注意的是,mv与cp的结果不同。mv好象文件“搬家”,文件个数并末增加, 而cp对文件进行复制,文件个数增加了。      cp mv 参数不再细说 大部份用的时候也不会加什么参数 cp -a 这个还是经常用的 因为/home里还有其它的文件夹,所以不可以cp过来  加了-a 就可以了 并递归地拷贝目录             wc命令的功能为统计指定文件中的字节数、字数、行数, 并将统计结果显示输出   - c 统计字节数。   - l 统计行数。   - w 统计字数。   行数、字数、字节数、文件名      cat  一般是来查看一些文件  只是看内容,不能修改   tail -n 从这个文件的后面向前看,n表示看多少行       文本编辑的命令和参数都很多,有些时候可以根据习惯来选择,要多多练习     成功!!!!!!!!!!!          

本文出自 “鑫的技术平台”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liuxin1982.blog.51cto.com/4338970/79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