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用户不用担心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同时,在微信体系中,“小程序”和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是并行的,用户可以像关注某个公众号一样关注某个应用,然后就可以使用它了。
今年1月份,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发表生平第一次公开演讲时,曾经提到微信将在订阅号和服务号的基础上,推出一个应用号。目前看来,“小程序”其实就是张小龙当初所说的“应用号”。
微信开启“小程序”内测邀请之后,外界出现了一些诸如“APP已死”之类的议论。对此,科技自媒体人王冠雄认为,并非所有的APP都会被“小程序”的颠覆,但是那些使用频率比较低的APP可能会遭遇灭顶之灾。
微创新研究中心创始人金错刀则认为,未来会被微信“小程序”消灭的是那些所谓的“轻应用”,比如各种小工具类的APP。
不过,也有观点指出,目前为止,APP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规模总体还是高于公众号很多的,不要因为微信活跃度高,就认为“小应用”的活跃度也会很高。
微信开放“小程序”接口,意味着降低APP的开发和维护成本。因此不难想象,微信开发者将越来越多,生态越来越强,企业移动端应用的成本也将继续下降。有人甚至认为,很多企业可能以后不用再开发APP了。
还有很多人觉得,微信的未来就是手机操作系统,微创新研究中心创始人金错刀表示,微信实际上已经是一个操作系统了。科技自媒体人王冠雄说,苹果公司对于微信的这次举动有很强的戒心,正是在苹果的反对下,微信的“应用号”才改名成了“小程序”,未来,双方的矛盾会进一步加深,但是,无论怎样,苹果都不可能把微信下架。
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微信创始人张小龙的设想中,“小程序”的理想形态是“很安静的存在”,“平时这个号不会主动向用户发东西,等用户需要的时候找到它就好了。”但是,“安静的存在”会带来应用推广难的问题。如何让广大用户了解自己的产品,会让很多开发者感到头疼。
而且,微信缺少展示位,很难让用户把常用的“小应用”都展示出来。据内部人士透露,微信钱包功能中二级入口的“第三方服务”,包括58到家、美丽说、滴滴出行、大众点评等在内,但导流效果并不理想。
总而言之,小程序的出现令不少人感到振奋,但微信在越来越开放的路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