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lc编译器对代码自动优化导致某些语句被忽略

时间:2024-05-23 10:06:56

.c文件如下:Keilc编译器对代码自动优化导致某些语句被忽略
1.开启调试后,打开 视图->监视和调用堆栈窗口(w) 监视变量i和j的值,在单步调试结束时(程序结束前),可以发现 第7条赋值语句:i=2;被直接跳过不执行,最后i、j的值如下:
Keilc编译器对代码自动优化导致某些语句被忽略
这是Keilc编译器对编译后的代码优化所导致的,查看汇编指令,如下:
Keilc编译器对代码自动优化导致某些语句被忽略

也可以发现:第7条语句时没有对应的汇编指令的。说明代码被优化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在变量定义之前,加个 volatile,禁止编译器优化
源代码:
Keilc编译器对代码自动优化导致某些语句被忽略
监视变量:
Keilc编译器对代码自动优化导致某些语句被忽略
汇编指令:
Keilc编译器对代码自动优化导致某些语句被忽略
2.设置Keil的编译器,把优化级别调整到0,也就是禁止优化
Keilc编译器对代码自动优化导致某些语句被忽略
Keilc编译器对代码自动优化导致某些语句被忽略
级别中可以调整优化级别:9种优化级别的作用都可以在网上搜到。(版本不同,对应的优化级别也不同)
0级优化:
1、 常数折叠:只要有可能,编译器就执行将表达式化为常数数字的计算,其中包括运行地址的计算。
2、 简单访问优化:对8051系统的内部数据和位地址进行访问优化。
3、 跳转优化:编译器总是将跳转延至最终目标上,因此跳转到跳转之间的命令被删除。
1级优化:
1、 死码消除:无用的代码段被消除。
2、 跳转否决:根据一个测试回溯,条件跳转被仔细检查,以决定是否能够简化或删除。
2级优化:
1、 数据覆盖:适于静态覆盖的数据和位段被鉴别并标记出来。连接定位器BL51通过对全局数据流的分析,选择可静态覆盖的段。
3级优化:
1、“窥孔”优化:将冗余的MOV命令去掉,包括不必要的从存储器装入对象及装入常数的操作。另外如果能节省存储空间或者程序执行时间,复杂操作将由简单操作所代替。
4级优化:
1、 寄存器变量:使自动变量和函数参数尽可能位于工作寄存器中,只要有可能,将不为这些变量保留数据存储器空间。
2、扩展访问优化:来自IDATA、XDATA、PDATA和CODE区域的变量直接包含在操作之中,因此大多数时候没有必要将其装入中间寄存器。
3、局部公共子式消除:如果表达式中有一个重复执行的计算,第一次计算的结果被保存,只要有可能,将被用作后续的计算,因此可从代码中消除繁杂的计算。
4、 CASE/SWITCH语句优化:将CASE/SWITCH语句作为跳转表或跳转串优化。
5级优化:
1、 全局公共子式消除:只要有可能,函数内部相同的子表达式只计算一次。中间结果存入一个寄存器以代替新的计算。
2、 简单循环优化:以常量占据一段内存的循环再运行时被优化。
6级优化:
1、 回路循环:如果程序代码能更快更有效地执行,程序回路将进行循环。
7级优化:
1、 扩展入口优化:在适合时对寄存器变量使用DPTR数据指针,指针和数组访问被优化以减小程序代码和提高执行速度。
8级优化:
1、 公共尾部合并:对同一个函数有多处调用时,一些设置代码可被重复使用,从而减小程序代码长度。
9级优化:
1、 公共子程序块:检测重复使用的指令序列,并将它们转换为子程序。C51甚至会重新安排代码以获得更多的重复使用指令序列。
当然,优化级别并非越高越好,应该根据具体要求适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