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二次课):分组交换计算题(重点!!!)

时间:2024-05-22 18:42:09

 1.3.1 和1.3.2互联网的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计算机网络(第二次课):分组交换计算题(重点!!!)

  1. 互联网的边缘部分:(是一些机器,机器里有资源,所以称外围一圈为资源子网);互联网的核心部分:(网络的通信线路、中继设备,内称为通信子网)

  2. 主机(端系统(end system)):在互联网的边缘部分(外围部分)
    端到端的通信:“主机A和主机B进行通信”实际上是指:“运行在主机A上的某个程序(进程)和运行在主机B上的另一个程序(进程)进行通信”,简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3. 端到端的通信方式分为两种:C/S、P2P
    C/S(客户(client)-服务器(server)):ftp、数据库DBMS都是C/S方式,(特点: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
    计算机网络(第二次课):分组交换计算题(重点!!!)
    网站服务器是(web服务器):死循环程序,默认监听,一旦接收到用户的命令,就返回数据
    BS模式:CS模式下如果客户端是浏览器的话就叫BS模式
    计算机网络(第二次课):分组交换计算题(重点!!!)
    P2P(Peer-to-Peer方式):对等连接、不用区分谁是服务器端,还是客户端)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是服务器,P2P可支持大量对等用户同时工作。

  4.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路由器(router):寻找路径的工具
    路由:寻找路径

  5. 典型交换技术包括: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等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采用了分组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两两直接连接(当电话机的数量增多时,使用交换机),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电话线:模拟信号;交换机:数字信号
    分组交换:(IP包)

    1. 采用存储转发技术;(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2. 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
    3. 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组(packet), 首部含有地址(目的地址+源地址)
    4. 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选择不同的路径)
    5. 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文
      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也是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报文很大
      计算机网络(第二次课):分组交换计算题(重点!!!)
      ABCD是机器,纵轴是时间
      P4下面一段时间:P4的最后一个bit从A传到B所走的时间(线路上跑的时间)
      分组交换的时间:p1+p2+p3+3p4+1bit从A到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