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程序员必须知道的8个算法及其时间复杂度讲解

时间:2024-05-21 09:42:19

Android 程序员必须知道的8个算法及其时间复杂度讲解

Android 程序员必须知道的8个算法及其时间复杂度讲解



插入排序的中心思想:插入
选择排序的中心思想:取第一个值
冒泡排序的中心思想:交换
归并排序的中心思想:分治发

Android 程序员必须知道的8个算法及其时间复杂度讲解



插入排序的中心思想:插入
选择排序的中心思想:取第一个值
冒泡排序的中心思想:交换
归并排序的中心思想:分治发

英文名称
Swap:交换


<一>直接插入排序(InsertSort )

   (1)基本思想:在要排序的一组数中,假设前面(n-1) [n>=2] 个数已经是排

好顺序的,现在要把第n个数插到前面的有序数中,使得这n个数

也是排好顺序的。如此反复循环,直到全部排好顺序。


      总结:在有序的数组中,一个一个插入到数组里面


Android 程序员必须知道的8个算法及其时间复杂度讲解

java代码:非常简单,2重遍历

int a[]={49,38,65,97,76,13,27,49,78,34,12,64,5,4,62,99,98,54,56,17,18,23,34,15,35,25,53,51};

int temp=0;

for(int i=1;i<a.length;i++){

    int j=i-1;

    temp=a[i];

    for(;j>=0&&temp<a[j];j--){

        a[j+1]=a[j];                       //将大于temp的值整体后移一个单位

    }

    a[j+1]=temp;

}

for(int i=0;i<a.length;i++)

    System.out.println(a[i]);

<二>希尔排序(Shell sort 最小增量排序)

1)基本思想:算法先将要排序的一组数按某个增量dn/2,n为要排序数的个数)分成若干组,每组中记录的下标相差d.对每组中全部元素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然后再用一个较小的增量(d/2)对它进行分组,在每组中再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当增量减到1时,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后,排序完成。

总结:把第二个数组插入到第一个数组,这样第一个数组和第二个数组合并成了一个数组(分组和Gap),然后让第三个数组往里面插入。
最终合并成了一个数组


不稳定的排序说明:

Android 程序员必须知道的8个算法及其时间复杂度讲解



是否稳定
需要注意一下的是,图中有两个相等数值的元素 5  5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排序过程中,两个元素位置交换了

所以,希尔排序是不稳定的算法。


Android 程序员必须知道的8个算法及其时间复杂度讲解


java代码步骤:(多种写法)
1.排序到最后增量为1,退出循环
2.3重循环


public ShellSort(){

    int a[]={1,54,6,3,78,34,12,45,56,100};
    double d1=a.length;

    int temp=0;

    while(true){

        d1= Math.ceil(d1/2);

        int d=(int) d1;

        for(int x=0;x<d;x++){

            for(int i=x+d;i<a.length;i+=d){

                int j=i-d;

                temp=a[i];

                for(;j>=0&&temp<a[j];j-=d){

                    a[j+d]=a[j];

                }

                a[j+d]=temp;

            }

        }

        if(d==1)

            break;

    }

    for(int i=0;i<a.length;i++)

        System.out.println(a[i]);

}


<三>简单选择排序

1基本思想: 选择排序:比如在一个长度为N的无序数组中,在第一趟遍历N个数据,找出其中最小的数值与第一个元素交换,第二趟遍历剩下的N-1个数据,

找出其中最小的数值与第二个元素交换......第N-1趟遍历剩下的2个数据,找出其中最小的数值与第N-1个元素交换,至此选择排序完成。


时间复杂度:n+n-1_………………+1,和插入排序一样,但是事不稳定的。


稳定性:不稳定 (比如序列【5, 5, 3】第一趟就将第一个[5]与[3]交换,导致第一个5挪动到第二个5后面)


总结:找到最小的,把最小的在首位,二次……………………,一个一个排序

Android 程序员必须知道的8个算法及其时间复杂度讲解



java代码比较简单: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Sort(){

    int a[]={1,54,6,3,78,34,12,45};

    int position=0;

    for(int i=0;i<a.length;i++){

        int j=i+1;

        position=i;

        int temp=a[i];

        for(;j<a.length;j++){

            if(a[j]<temp){

                temp=a[j];

                position=j;

            }

        }

        a[position]=a[i];

        a[i]=temp;

    }

    for(int i=0;i<a.length;i++)

        System.out.println(a[i]);

}


<四>堆排序(Heap Sort

(1)基本思想:堆排序是一种树形选择排序,是对直接选择排序的有效改进。(2种条件只需要符合一种)

堆的定义如下:具有n个元素的序列(h1,h2,...,hn),当且仅当满足(hi>=h2i,hi>=2i+1)或(hi<=h2i,hi<=2i+1)(i=1,2,...,n/2)时称之为堆。在这里只讨论满足前者条件的堆。

由堆的定义可以看出,堆顶元素(即第一个元素)必为最大项(大顶堆)

每个节点都大(小)于它的两个子节点,当每个节点都大于等于它的两个子节点时,就称为大顶堆,也叫堆有序; 当每个节点都小于等于它的两个子节点时,就称为小顶堆。

完全二叉树可以很直观地表示堆的结构。堆顶为根,其它为左子树、右子树。初始时把要排序的数的序列看作是一棵顺序存储的二叉树,调整它们的存储序,使之成为一个堆,这时堆的根节点的数最大。然后将根节点与堆的最后一个节点交换。然后对前面(n-1)个数重新调整使之成为堆。依此类推,直到只有两个节点的堆,并对它们作交换,最后得到有n个节点的有序序列。从算法描述来看,堆排序需要两个过程,一是建立堆,二是堆顶与堆的最后一个元素交换位置。所以堆排序有两个函数组成。一是建堆的渗透函数,二是反复调用渗透函数实现排序的函数。


总结;得到第一个根节点,然后交换位置,调整位置


时间复杂度

        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主要在初始化堆过程和每次选取最大数后重新建堆的过程;

          初始化建堆过程时间:O(n)

        推算过程:

        首先要理解怎么计算这个堆化过程所消耗的时间,可以直接画图去理解;

        假设高度为k,则从倒数第二层右边的节点开始,这一层的节点都要执行子节点比较然后交换(如果顺序是对的就不用交换);倒数第三层呢,则会选择其子节点进行比较和交换,如果没交换就可以不用再执行下去了。如果交换了,那么又要选择一支子树进行比较和交换;

        那么总的时间计算为:s = 2^( i - 1 )  *  ( k - i );其中 i 表示第几层,2^( i - 1) 表示该层上有多少个元素,( k - i) 表示子树上要比较的次数,如果在最差的条件下,就是比较次数后还要交换;因为这个是常数,所以提出来后可以忽略;

        S = 2^(k-2) * 1 + 2^(k-3)*2.....+2*(k-2)+2^(0)*(k-1)  ===> 因为叶子层不用交换,所以i从 k-1 开始到 1;

        这个等式求解,我想高中已经会了:等式左右乘上2,然后和原来的等式相减,就变成了:

        S = 2^(k - 1) + 2^(k - 2) + 2^(k - 3) ..... + 2 - (k-1)

        除最后一项外,就是一个等比数列了,直接用求和公式:S = {  a1[ 1-  (q^n) ] }  / (1-q);

        S = 2^k -k -1;又因为k为完全二叉树的深度,所以 (2^k) <=  n < (2^k  -1 ),总之可以认为:k = logn (实际计算得到应该是 log(n+1) < k <= logn );

        综上所述得到:S = n - longn -1,所以时间复杂度为:O(n)


        更改堆元素后重建堆时间:O(nlogn)

        推算过程:

       1、循环  n -1 次,每次都是从根节点往下循环查找,所以每一次时间是 logn,总时间:logn(n-1) = nlogn  - logn ;

    

       综上所述: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实例:

初始序列:46,79,56,38,40,84

建堆:(从最下面开始,往上进行交换位置)

 然后需要构造初始堆,则从最后一个非叶节点开始调整,调整过程如下:

给定一个整形数组a[]={16,7,3,20,17,8},对其进行堆排序。

    首先根据该数组元素构建一个完全二叉树,得到


Android 程序员必须知道的8个算法及其时间复杂度讲解


Android 程序员必须知道的8个算法及其时间复杂度讲解


依次类推:最后堆中剩余的最后两个结点交换,踢出一个,排序完成。


成立堆之后进行交换:交换的时候不满足堆条件,就要不断进行调整



Android 程序员必须知道的8个算法及其时间复杂度讲解



最后的效果图: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排序依次大小


Android 程序员必须知道的8个算法及其时间复杂度讲解



代码实现:代码逻辑复杂,建立堆和(交换堆顶和最后一个元素)


public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a){




    System.out.println("开始排序");

    int arrayLength=a.length;

    //循环建堆

    for(int i=0;i<arrayLength-1;i++){

        //建堆

        buildMaxHeap(a,arrayLength-1-i);

        //交换堆顶和最后一个元素

        swap(a,0,arrayLength-1-i);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

}



private  static void swap(int[] data, int i, int j)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int tmp=data[i];

    data[i]=data[j];

    data[j]=tmp;

}

//data数组从0lastIndex建大顶堆

private static void buildMaxHeap(int[] data, int lastIndex)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lastIndex处节点(最后一个节点)的父节点开始

    for(int i=(lastIndex-1)/2;i>=0;i--){

        //k保存正在判断的节点

        int k=i;

        //如果当前k节点的子节点存在

        while(k*2+1<=lastIndex){

            //k节点的左子节点的索引

            int biggerIndex=2*k+1;

            //如果biggerIndex小于lastIndex,即biggerIndex+1代表的k节点的右子节点存在

            if(biggerIndex<lastIndex){

                //若果右子节点的值较大

                if(data[biggerIndex]<data[biggerIndex+1]){

                    //biggerIndex总是记录较大子节点的索引

                    biggerIndex++;

                }

            }

            //如果k节点的值小于其较大的子节点的值

            if(data[k]<data[biggerIndex]){

                //交换他们

                swap(data,k,biggerIndex);

                //biggerIndex赋予k,开始while循环的下一次循环,重新保证k节点的值大于其左右子节点的值

                k=biggerIndex;

            }else{

                break;

            }

        }

    }

}


<五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最重要,需要默写代码

(1)基本思想:在要排序的一组数中,对当前还未排好序的范围内的全部数,自上而下对相邻的两个数依次进行比较和调整,让较大的数往下沉,较小的往上冒。即:每当两相邻的数比较后发现它们的排序与排序要求相反时,就将它们互换。



步骤:

冒泡排序算法的运作如下:

  

  1.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在这一点,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3.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冒泡第一轮得到最小的值,然后是第二小的值:


冒泡排序的过程图:


Android 程序员必须知道的8个算法及其时间复杂度讲解



举例说明:要排序数组:int[] arr={6,3,8,2,9,1};   

第一趟排序:

    第一次排序:63比较,6大于3,交换位置:  3  6  8  2  9  1

    第二次排序:68比较,6小于8,不交换位置:3  6  8  2  9  1

    第三次排序:82比较,8大于2,交换位置:  3  6  2  8  9  1

    第四次排序:89比较,8小于9,不交换位置:3  6  2  8  9  1

    第五次排序:91比较:9大于1,交换位置:  3  6  2  8  1  9

    第一趟总共进行了5次比较, 排序结果:      3  6  2  8  1  9

---------------------------------------------------------------------

第二趟排序:

    第一次排序:36比较,3小于6,不交换位置:3  6  2  8  1  9

    第二次排序:62比较,6大于2,交换位置:  3  2  6  8  1  9

    第三次排序:68比较,6大于8,不交换位置:3  2  6  8  1  9

    第四次排序:81比较,8大于1,交换位置:  3  2  6  1  8  9

    第二趟总共进行了4次比较, 排序结果:      3  2  6  1  8  9

---------------------------------------------------------------------

第三趟排序:

    第一次排序:32比较,3大于2,交换位置:  2  3  6  1  8  9

    第二次排序:36比较,3小于6,不交换位置:2  3  6  1  8  9

    第三次排序:61比较,6大于1,交换位置:  2  3  1  6  8  9

    第二趟总共进行了3次比较, 排序结果:         2  3  1  6  8  9

---------------------------------------------------------------------

第四趟排序:

    第一次排序:23比较,2小于3,不交换位置:2  3  1  6  8  9

    第二次排序:31比较,3大于1,交换位置:  2  1  3  6  8  9

    第二趟总共进行了2次比较, 排序结果:        2  1  3  6  8  9

---------------------------------------------------------------------

第五趟排序:

    第一次排序:21比较,2大于1,交换位置:  1  2  3  6  8  9

    第二趟总共进行了1次比较, 排序结果:  1  2  3  6  8  9

---------------------------------------------------------------------

最终结果:1  2  3  6  8  9


由此可见:N个数字要排序完成,总共进行N-1趟排序,每i趟的排序次数为(N-i)次,


时间复杂度;


如果很不幸我们的数据是反序的,则需要进行n-1趟排序。每趟排序要进行n-i次比较(1≤i≤n-1),且每次比较都必须移动记录三次来达到交换记录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和移动次数均达到最大值:冒泡排序的最坏时间复杂度为:O(n2) 。

综上所述:冒泡排序总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2) 。


    结论:4个数列入:52比较的次数:3 次,59比较的次数:2  ,59:1次相邻交换


根据前面的总结:

代码写法:外层循环控制排序趟数  N-1,内层循环控制每一趟排序多少次  N-i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
    int a[]={49,38,65,97,76,13,27,49,78,34,12,64,5,4,62,99,98,54,56,17,18,23,34,15,35,25,53,51};
    int temp=0;
    for(int i=0;i<a.length-1;i++){//外层循环控制排序趟数
        for(int j=0;j<a.length-1-i;j++){//内层循环控制每一趟排序多少次
            if(a[j]>a[j+1]){//交换位置
                temp=a[j];//把最大值给了临时变量
                a[j]=a[j+1];//把小的值
                a[j+1]=temp;//把最大值给
            }
        }
    }
    for(int i=0;i<a.length;i++)
        System.out.println(a[i]);
}

有些追求完美的人就会思考,冒泡排序能不能优化呢?
答案是能的。如何优化的文章
优化原理::事实上可以添加一个标志位就可以搞定这个问题:

<六>快速排序Quicksort

1快速排序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   。基本思想:选择一个基准元素,通常选择第一个元素或者最后一个元素,通过一趟扫描,将待排序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比基准元素小,一部分大于等于基准元素,

此时基准元素在其排好序后的正确位置,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递归地排序划分的两部分。


该基准点的选取可能影响快速排序的效率以后采用递归的方式分别对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排序,当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均有序时该数组就自然有序了。

第一次演示图
Android 程序员必须知道的8个算法及其时间复杂度讲解


每次从无序的序列中找出一个数作为中间点(可以把第一个数作为中间点),然后把小于中间点的数放在中间点的左边,把大于中间点的数放在中间点的右边;对以上过程重复log(n)次得到有序的序列。


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性分析:排序的大体如下图所示,假设有1到8代表要排序的数,快速排序会递归log(8)=3次,每次对n个数进行一次处理,所以他的时间复杂度为n*log(n)。

所以排序问题的时间复杂度可以认为是对排序数据的总的操作次数。


时间复杂度的计算和推理:

Android 程序员必须知道的8个算法及其时间复杂度讲解

static int a[]={49,38,65,97,76,13,27,49,78,34,12,64,5,4,62,99,98,54,56,17,18,23,34,15,35,25,53,51};

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

    quick(a);

    for(int i=0;i<a.length;i++)
        System.out.println("-----Quick---"+a[i]);

}

public static int getMiddle(int[] list, int low, int high) {

    int tmp = list[low];    //数组的第一个作为中轴

    while (low < high) {

        while (low < high && list[high] >= tmp) {

            high--;

        }

        list[low] = list[high];   //比中轴小的记录移到低端

        while (low < high && list[low] <= tmp) {

            low++;

        }

        list[high] = list[low];   //比中轴大的记录移到高端

    }

    list[low] = tmp;              //中轴记录到尾

    return low;                   //返回中轴的位置

}

public static void _quickSort(int[] list, int low, int high) {

    if (low < high) {

        int middle = getMiddle(list, low, high);  //list数组进行一分为二

        _quickSort(list, low, middle - 1);        //对低字表进行递归排序

        _quickSort(list, middle + 1, high);       //对高字表进行递归排序

    }

}

public static void quick(int[] a2) {

    if (a2.length > 0) {    //查看数组是否为空

        _quickSort(a2, 0, a2.length - 1);

    }

}

其实快速排序是基于一种叫做“二分”的思想。

结论:   排完第一次,得到中间值,比左边的数列要大,比右边的数列要小。左右交换



<七>归并排序 (Merge sort
  归并排序 是一类与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不同的另一种排序方法。归并的含义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新的有序表。
归并排序有多路归并排序、两路归并排序 , 可用于内排序,也可以用于外排序。这里仅对内排序的两路归并方法进行讨论。 

总结:2个数组排序:通过插入排序的方式

Android 程序员必须知道的8个算法及其时间复杂度讲解


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

时间复杂度:

归并排序的效率是比较高的,设数列长为N,将数列分开成小数列一共要logN步,每步都是一个合并有序数列的过程,时间复杂度可以记为O(N),故一共为O(N*logN)。
因为归并排序每次都是在相邻的数据中进行操作,所以归并排序在O(N*logN)的几种排序方法(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也是效率比较高的。


代码实现
1.找出中间的索引
2.对左边数组递归
3.对右边的数组递归
3.合并

int a[]={49,38,65,97,76,13,27,49,78,34,12,64,5,4,62,99,98,54,56,17,18,23,34,15,35,25,53,51};
public  MerginSort(){
    sort(a,0,a.length-1);
    for(int i=0;i<a.length;i++)
        System.out.println(a[i]);
}
public void sort(int[] data, int left, int right)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if(left<right){
        //找出中间索引
        int center=(left+right)/2;
        //对左边数组进行递归
        sort(data,left,center);
        //对右边数组进行递归
        sort(data,center+1,right);
        //合并
        merge(data,left,center,right);

    }
}
public void merge(int[] data, int left, int center, int right)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int [] tmpArr=new int[data.length];
    int mid=center+1;
    //third记录中间数组的索引
    int third=left;
    int tmp=left;
    while(left<=center&&mid<=right){
        //从两个数组中取出最小的放入中间数组
        if(data[left]<=data[mid]){
            tmpArr[third++]=data[left++];
        }else{
            tmpArr[third++]=data[mid++];
        }
    }
    //剩余部分依次放入中间数组
    while(mid<=right){
        tmpArr[third++]=data[mid++];
    }
    while(left<=center){
        tmpArr[third++]=data[left++];
    }
    //将中间数组中的内容复制回原数组
    while(tmp<=right){
        data[tmp]=tmpArr[tmp++];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data));
}




<8>基数排序(Radix sort属于“分配式排序”(distribution sort))
 
(1)基本思想:将所有待比较数值(正整数)统一为同样的数位长度,数位较短的数前面补零。然后,从最低位开始,依次进行一次排序。这样从最低位排序一直到最高位排序完成以后,数列就变成一个有序序列。

总结:个位数排,十位数排,百位数排,按照HashMap的形式一样。
Android 程序员必须知道的8个算法及其时间复杂度讲解

int a[]={49,38,65,97,76,13,27,49,78,34,12,64,5,4,62,99,98,54,101,56,17,18,23,34,15,35,25,53,51};

public RadixSort(){

    sort(a);

    for(int i=0;i<a.length;i++)

        System.out.println(a[i]);

}

public  void sort(int[] array){



    //首先确定排序的趟数;

    int max=array[0];

    for(int i=1;i<array.length;i++){

        if(array[i]>max){

            max=array[i];

        }

    }



    int time=0;

    //判断位数;

    while(max>0){

        max/=10;

        time++;

    }



    //建立10个队列;

    List<ArrayList> queue=new ArrayList<ArrayList>();

    for(int i=0;i<10;i++){

        ArrayList<Integer> queue1=new ArrayList<Integer>();

        queue.add(queue1);

    }



    //进行time次分配和收集;

    for(int i=0;i<time;i++){



        //分配数组元素;

        for(int j=0;j<array.length;j++){

            //得到数字的第time+1位数;

            int x=array[j]%(int)Math.pow(10, i+1)/(int)Math.pow(10, i);

            ArrayList<Integer> queue2=queue.get(x);

            queue2.add(array[j]);

            queue.set(x, queue2);

        }

        int count=0;//元素计数器;

        //收集队列元素;

        for(int k=0;k<10;k++){

            while(queue.get(k).size()>0){

                ArrayList<Integer> queue3=queue.get(k);

                array[count]=queue3.get(0);

                queue3.remove(0);

                count++;

            }

        }

    }



}

二分查找:
算法导论:



插入排序的中心思想:插入
选择排序的中心思想:取第一个值
冒泡排序的中心思想:交换
归并排序的中心思想:分治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