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EL6.3基本网络配置(3) ifcfg-eth0配置文件

时间:2024-05-20 17:10:09

在前面的博文中,我们介绍了利用ifconfig命令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利用route命令设置默认网关等,但是通过这些命令进行的网络配置均属于临时配置,因为这种方式是直接修改目前运行内核中的网络参数,由于内核是只读性质,因此修改的网络参数无法保存,当系统重启后配置将失效。如果希望配置永久生效,就必须要修改相关的网络配置文件。不过在修改网络配置文件后,一般需要重新加载网络服务或是重启系统生效。对于服务器,一般都是通过修改配置文件进行网络配置。

RHEL6.3基本网络配置(3) ifcfg-eth0配置文件

在Linux系统中,网卡的配置文件位于目录“/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中,文件名格式为“ifcfg-XXX”,其中“XXX”是网络接口的名称。例如网卡eth0的配置文件是“ifcfg-eth0”。
这里由于我们所使用的虚拟机是通过VMWare克隆出来的,这样在执行ifconfig命令时显示的网卡名称为eth1,而在/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目录中却只有ifcfg-eth0的配置文件,这就导致即使修改了ifcfg-eth0配置文件,对eth1网卡也不起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先通过下面的操作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执行ifconfig命令获得网卡的MAC地址:

RHEL6.3基本网络配置(3) ifcfg-eth0配置文件

然后将ifcfg-eth0配置文件中的网卡MAC地址修改为ifconfig命令中所显示的地址:

#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RHEL6.3基本网络配置(3) ifcfg-eth0配置文件

保存退出后,再将/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文件删除:

# rm -f /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
最后重启系统:

# reboot
这样再执行ifconfig命令时所显示的网卡名称就是eth0了。

RHEL6.3基本网络配置(3) ifcfg-eth0配置文件

解决了网卡的问题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网卡配置文件ifcfg-eth0中的内容:

DEVICE="eth0"
BOOTPROTO="static"
HWADDR="00:0C:29:B6:51:01"
NM_CONTROLLED="yes"
ONBOOT="yes"
TYPE="Ethernet"
IPADDR=192.168.232.10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92.168.232.1

DNS1=202.102.134.68

DNS2=212.56.57.58

其中部分设置项目的含义:
DEVICE:设备名称
BOOTPROTO:获取IP地址的方式,"static"表示使用静态IP,“dhcp”表示使用动态IP。默认值是dhcp,对于服务器我们一般都要把这里改为static,使用静态IP。
HWADDR:MAC地址。
NM_CONTROLLED:是否启用NetworkManager图形界面配置工具。
ONBOOT:设置网卡是否在Linux系统启动时**,这一项一般都要设为yes。

IPADDR:指定静态IP地址。

NETMASK:指定子网掩码。

GATEWAY:指定默认网关。

DNS1:指定首选DNS服务器。

DNS2:指定辅助DNS服务器。


修改完网络接口的配置文件后,如果希望新的配置生效,需要执行“service network restart”命令重启网络服务。
可以发现,通过这一个配置文件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网络配置工作,因而这也是在所有的网络配置文件中最重要的一个


本文转自 yttitan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yttitan/1195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