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化技术——单纯形法

时间:2024-05-18 21:14:31

最优化技术——单纯形法

说明

这个文章的大部分内容(几乎全部)都来自于我最优化课程的课程笔记。主要来源是重庆大学文静老师的PPT,个人主要用于整理、归纳,如果有侵权等问题,我会在第一时间将博客撤销。

单纯形法的流程介绍

最优化技术——单纯形法

直观的去看这个流程,有一点点像前面的一些函数的优化方法。但是在枚举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 枚举的起点?
  • 如何判断当前已经是最优解了?
  • 如何在当前解的前提下找到一个更好的解?

单纯形法的迭代原理

通过一个例子来讲解单纯形法的基本原理

我们这样一个线性规划问题:

最优化技术——单纯形法

因为这里主要讨论单纯形法,所以我们不再纠结怎么化成标准型。

  1. 选择初始基,确定基本可行解

    这里使用的是观察法(我:???),观察系数矩阵中是否含有现成的单位阵,如果有的话就直接用现成的单位阵作为基。

    在这里我们选定的基变量为:(x3,x4,x5)(x_3,x_4,x_5)

    选定的基矩阵为单位矩阵I3I_3

    找到的基本可行解:

    [xBxN]=[B1b0]\left[ \begin{matrix}x_B\\x_N \end{matrix} \right] = \left[ \begin{matrix}B^{-1}b\\0 \end{matrix} \right]

    即:x1,x2,x3,x4,x5=0,0,8,16,12x_1,x_2,x_3,x_4,x_5 = 0,0,8,16,12

    Q:为什么要找单位阵?

    A:我们都学过《线性代数》,线代告诉我们,一个矩阵能够被化作单位矩阵和这个矩阵可逆是等价的,有根据上一节讲的,在求解过程中需要对基去逆,所以综上所述,需要找一个单位阵/可以化成单位阵的。

  2. 判断当前解是否为最优解

    将基变量使用非基变量表示,使用非基变量表示目标函数。

    x3=8x12x2 x_3 = 8 - x_1 - 2x_2

    x4=164x1 x_4 = 16 - 4x_1

    x5=124x2x_5 = 12 - 4x_2

    Z=2x1+3x2Z = 2x_1 +3x_2

    我们的非基变量向上增加,目标函数ZZ的值也是增加的,所以说现在的基本可行解的取值不是最优的。那么什么时候它的取值才是最优的呢?

    当非基变量的值增加,而目标函数的值不增加的时候,就是最优的。

    也就是说当目标函数中的系数也就是检验数都小于等于0时,就是最优解,这里包括两种情况:

    • 检验数为0 : 是最优解,但并不是唯一的最优解,表示存在无数个最优解
    • 检验数为1:是唯一的最优解
  3. 如何转到下一个基本可行解

    回到我们的目标函数:

    Z=2x1+3x2Z = 2x_1 + 3 x_2

    从这个目标函数中我们可以看出,x2x_2对目标函数的贡献比x1x_1大。要让x2x_2的取值从0变成正值,所以x2x_2从非基变量转为基变量,称作进基变量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有一个变量从非基变量变成基变量,就意味着会有一个基变量变成非基变量,这个变成非基变量的变量叫做离基变量

    离基变量的选择:

    这里我们需要回到用非基变量表示基变量的那一步:

    x3=8x12x2 x_3 = 8 - x_1 - 2x_2

    x4=164x1 x_4 = 16 - 4x_1

    x5=124x2x_5 = 12 - 4x_2

    那么在挑选离基变量的时候,我们将收敛的最快的(当进基变量增大时,最先到0的)拿出去。

    按照这个方法,我们新的基变量是(x2,x3,x4)(x_2,x_3,x_4),非基变量是:(x1,x5)(x_1,x_5)

    然后再回到第一步开始检验,直到得到最优解为止。

单纯形表

单纯形表的构建

最优化技术——单纯形法

这里我们不再关注怎么加松弛变量之类的问题了

最优化技术——单纯形法
单纯形表中:

  • XBX_B:表示当前的基变量,初始挑选单位阵为初始基,构成向量B

  • CBC_B:代表当前基变量在目标函数中的系数向量

  • bjb_j:代表约束条件的右端的b值

  • cjc_j:代表目标函数的系数,在这里c=3400c= (3,4,0,0)

  • x1,x2...x_1,x_2...下面的数字:约束条件的系数矩阵

  • σj\sigma_j:检验数,σj=cjΣciaij\sigma_j = c_j-\Sigma c_ia_{ij} ,这里的aija_{ij}是系数矩阵

    σ1\sigma_1为例,σ1=3(20+10)=3\sigma_1 = 3-( 2*0+1*0)=3

找到入基变量

方法:找检验数最大的,再上一张表里面,x2x_2的检验数最大,所以将作为入基变量

找到出基变量

方法:找θ\theta,我们顺着上面来,我们现在确定了x2x_2就是所谓的入基变量,下面,开始计算:

θ=bjx2 \theta = \frac{b_j}{x_2}

在上面的表中,θ3=40,θ4=10\theta_3= 40,\theta_4 = 10

值得注意的是:当x2x_2的值为负值的时候,就不需要求θ\theta了。

到此为止,谁的θ\theta值越小就选谁当出基变量

总体操作

找到入基变量,出基变量之后,列一张新的单纯形表,并且以此往复即可。当所有非基变量都为负数或零时停止,这时最优解就是:基变量取得到的值,非基变量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