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异步编程1-协程

时间:2022-03-10 05:12:21

协程介绍

协程,又称微线程或纤程,是一个比进程和线程更加轻量级的解决方案,现代编程语言基本上都支持。首先要明确,线程和进程都是系统帮咱们开辟的,不管是thread还是process他内部都是调用的系统的API,而对于协程来说它和系统毫无关系,因此操作系统感知不到协程的存在,它是存在用户空间的。

协程不同于线程的是,线程是抢占式的调度,而协程是协同式的调度,也就是说,协程需要自己做调度。


他就和程序员有关系,对于线程和进程来说,调度是由CPU来决定调度的;


对于协程来说,程序员就是上帝,你想让谁执行到哪里他就执行到哪里;


协程存在的意义:对于多线程应用,CPU通过切片的方式来切换线程间的执行,线程切换时需要耗时(保存状态,下次继续)。协程,则只使用一个线程,在一个线程中规定某个代码块执行顺序。


适用场景:其实在其他语言中,协程的其实是意义不大的多线程即可已解决I/O的问题,但是在python因为他有GIL(Global Interpreter Lock 全局解释器锁 )在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在工作,所以:如果一个线程里面I/O操作特别多,协程就比较适用;

协程 vs 线程

之前说道,协程是一种用户级的轻量级线程。协程拥有自己的寄存器上下文和栈。协程调度切换时,将寄存器上下文和栈保存到其他地方,在切回来的时候,恢复先前保存的寄存器上下文和栈。因此:

协程能保留上一次调用时的状态(即所有局部状态的一个特定组合),每次过程重入时,就相当于进入上一次调用的状态,换种说法:进入上一次离开时所处逻辑流的位置。

在并发编程中,协程与线程类似,每个协程表示一个执行单元,有自己的本地数据,与其它协程共享全局数据和其它资源。目前主流语言基本上都选择了多线程作为并发设施,与线程相关的概念是抢占式多任务(Preemptive multitasking),而与协程相关的是协作式多任务

不管是进程还是线程,每次阻塞、切换都需要陷入系统调用(system call),先让CPU跑操作系统的调度程序,然后再由调度程序决定该跑哪一个进程(线程)。
而且由于抢占式调度执行顺序无法确定的特点,使用线程时需要非常小心地处理同步问题,而协程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事件驱动和异步程序也有同样的优点)。

我们在自己在进程里面完成逻辑流调度,碰着i\o我就用非阻塞式的。那么我们即可以利用到异步优势,又可以避免反复系统调用,还有进程切换造成的开销,分分钟给你上几千个逻辑流不费力。这就是协程。


协程 vs 事件驱动

以nginx为代表的事件驱动的异步server正在横扫天下,那么事件驱动模型会是server端模型的终点吗?
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下,事件驱动编程的模型。
事件驱动编程的架构是预先设计一个事件循环,这个事件循环程序不断地检查目前要处理的信息,根据要处理的信息运行一个触发函数。其中这个外部信息可能来自一个目录夹中的文件,可能来自键盘或鼠标的动作,或者是一个时间事件。这个触发函数,可以是系统默认的也可以是用户注册的回调函数。

事件驱动程序设计着重于弹性以及异步化上面。许多GUI框架(如windows的MFC,Android的GUI框架),Zookeeper的Watcher等都使用了事件驱动机制。未来还会有其他的基于事件驱动的作品出现。

基于事件驱动的编程是单线程思维,其特点是异步+回调。
协程也是单线程,但是它能让原来要使用异步+回调方式写的非人类代码,可以用看似同步的方式写出来。它是实现推拉互动的所谓非抢占式协作的关键。


总结

协程的好处:

  • 跨平台
  • 跨体系架构
  • 无需线程上下文切换的开销
  • 无需原子操作锁定及同步的开销
  • 方便切换控制流,简化编程模型
  • 高并发+高扩展性+低成本:一个CPU支持上万的协程都不是问题。所以很适合用于高并发处理。

缺点:

  • 无法利用多核资源:协程的本质是个单线程,它不能同时将 单个CPU 的多个核用上,协程需要和进程配合才能运行在多CPU上.当然我们日常所编写的绝大部分应用都没有这个必要,除非是cpu密集型应用。
  • 进行阻塞(Blocking)操作(如IO时)会阻塞掉整个程序:这一点和事件驱动一样,可以使用异步IO操作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