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设计思维

时间:2024-04-13 09:05:15

创新设计思维自学报告

摘要

通过暑假对于鲁百年老师有关创新设计思维相关课程的自学,对创新设计思维有了初步的理解。本报告将对创新设计思维的定义、发展历史、三大步骤与六大流程、应用范围以及十大特征进行简单的介绍,以供创新思维设计的初学者们进行了解学习。

关键词:

设计思维,IDEO,产品设计,创新

本文大纲

浅谈创新设计思维

一.设计思维的定义

“创新设计思维”是将设计思维与商业思维相结合,将左脑与右脑相结合的一种思维模式,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获得复杂问题创新解决方案的一套创新的流程、工具和方法论:

  • 以人为本(站在终端客户的角度,利用同理心思维)
  • 目标导向(以终为始,从美好的未来出发,寻求解决方案)
  • 原型设计(用手来思维,从直觉出发,形象直观表达方案)
  • 反复迭代(先将事情做成,再将事情做好)

二.设计思维的发展历史

*视频ABC记录IDEO设计手推车全程

上述视频中的主角——IDEO公司,由一群斯坦福大学毕业生创立于1991年。IDEO是一家诞生于美国硅谷的设计咨询公司,这里盛产T型人才,既专有所长,又知识广博,可以跟团队通力合作。

1982年,毕业于斯坦福的大卫·凯利为苹果公司设计出第一只鼠标,1991年,大卫·凯利设计公司和ID Two合并成为IDEO公司,同年ID Two设计出了全世界第一台笔记本电脑Grid。

多数介绍 IDEO 的书或文章基本是以上面这个手推车作为开场白的,1999年2月9号,ABC News 的夜线(Nightline)作了一个深掘“Deep Dive”专题片,将 IDEO 搬上荧幕,向大众介绍 IDEO 公司以及他们成功的设计流程,但不是简单的平白的宣传介绍,而是给 IDEO 出了一个考题,“用5天时间来改良设计购物手推车”,ABC 记录下这个过程并将其浓缩到半小时左右的节目。这个节目非常成功的宣传了工业设计以及 IDEO 公司,这段经典影片和IDEO其他案例至今仍被全球各大商学院用于MBA课程。

IDEO在早期致力于产品设计开发。无论何种产品,总是由了解终端用户开始,专注聆听他们的个人体验和故事,悉心观察他们的行为,从而揭示隐藏的需求和渴望,并以此为灵感踏上设计之旅。后来,IDEO发现这样的方式同样可运用于产品之外领域的创新,无论是服务、界面、体验、空间还是企业转型。于是,他们决定将这套方法总结出来,向世人推广。

2001年,IDEO的总经理汤姆·凯利撰写了《创新的艺术》一书,揭示了IDEO长久保持高水准创新能力的奥秘。2004年,IDEO的创始人之一David Kelley,于斯坦福大学创立了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Hasso Plattner Institute of Design,一般简称为d.school)

虽然叫做“学院”,但d.school其实只是一个研究中心性质的组织,不授予学位,也不附属于任何一个院系,只面向斯坦福学生开设课程,但每年报名的学生人数却超过学院所能接受人数的4倍!

一所不教设计技能的设计学院,为什么每年都能得到所有非设计专业学生的青睐,甚至世界各地的学生都把d.school奉为**?奥秘就在于d.school的看家法宝,也即本文介绍的主角——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

三.设计思维的三大步骤与六大过程

浅谈创新设计思维

  • 步骤一:启发(激发人们的好奇来寻求解决方案的问题)

    1.理解: 以上述视频中的设计手推车为例,我们为什么要设计手推车?因为现有的手推车存在“易伤人”、“易被盗”等问题。这里的“理解”即为“理解设计背景”

    2.观察:“观察”是指“人本观察”。在设计手推车时,设计者们纷纷亲自来推手推车,来亲身感受观察它现存的一些带给购物者们的不便。

    3.总结: 将观察阶段自己发现的不足或矛盾进行总结。

  • 步骤二:构思(产生,发展和测试想法的过程)
    围绕着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要怎么构思呢? 解决方案就是构思阶段。

    构思阶段的第一个流程就是头脑风暴阶段:在第一个步骤后,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想法,并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团队则将想法聚类,在经过讨论后,优化完善各个想法,并对所有想法进行优先级划分,通过可行性比较,效率比较等选出最优方案。

    构思阶段的第二个流程就是制作模型阶段:将想法采用视觉艺术,利用乐高、积木、画草图等任何可以利用的道具设计出直观方案,这是对于离散想法的整理、总结,获得直观的视觉设计,让大家了解到想法的直观体验,获得最直观的了解主题的实现思路。

    制作出模型以后,接下来的流程就是测试与完善,以对模型的可行性与实用性进行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个模型,这四个流程的完成并不代表着整个方案的完成。在完成一个模型的设计后,需要再次返回“头脑风暴”的阶段,对整个模型的功能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即进行一次次迭代,以得到最优解决方案。

  • 步骤三:实施(将想法从设计室推向市场的路径)
    将设计的方案进行实现以后,需要和最终用户进行沟通,并实现方案的落地和推广。

四.设计思维的应用范围

设计思维主要应用于解决组织的问题。适用于企业组织、公益事业、*机构、学校教育、医疗卫生和体育健康等各行各业,在引导师和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坊并找到方案。相关案例有:

  • 人民日报:读书会 如何吸引更多客人;
  • 社会创业:中国老年人如何更幸福;
  • 医疗卫生:让病人满意,让更多人看上病;
  • 北大:创新工程实践课程动手为主,每组产生自己的工作台+产品;

五.设计思维的十大特征

浅谈创新设计思维

  • 客户中心: 以人为本,客户为中心,发现客户真正的痛点;同理心的意思就是把自己变成客户来思考。
  • 目标导向: 如果是纯粹希望解决问题,就需要研究现状,找到问题的答案。然而在希望获得创新的,甚至颠覆性解决方案时,就不希望考虑现状和问题所在,而是站在未来的角度考虑问题。
  • 右脑思维: 需要更多的右脑来想象美好未来,而理性左脑是为了一步步找到方案。
  • *集中: 这里有几点注意:先*发挥,然后再进行聚合,再进行优先级排序。人人都有发散性思维,尤其对内敛的国人来说,激发大家的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
  • 开放心态: 努力把想法实现,带来自信、积极的DNA。
  • 变换角度: 即方案的多次迭代,一次次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不要怕失误。
  • 超越现实: 即打破已有的常规。
  • 众商团队: 从单人的IQ到多人的WeQ,强调团队作用,特别是T型的人才团队,例如IDEO就不会单单让一个专家来做创新设计,而会选择不同专业,典型团队组员来自心理、MBA、教育、物理、营销各个方面。
  • 原型设计: 强调动手设计,从直觉出发,获得一个创意,再做快速原型。在做的过程和用的过程再对该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
  • 故事讲述: 小品、讲故事、Logo、画画…多种方法都可以结合使用,以使描述形象生动。再好的方案也要学会讲故事,故事讲不好会导致方案拿不到投资或得不到大家的认可, 所以故事讲述在设计思维里面是非常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