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选路的原则

时间:2024-04-08 08:39:59

(一)管理距离AD

  管理距离是指提供路由可信度的一个参考值,如果管理距离越小,路由条目越可靠。这就是说,较小管理距离的路由条目优先于较大的条目,管理距离的取值范围是从0-255,然而,0是最可信的,255是最不可信的。假如一台路由收到同一个网络的两条路由更新,路由器会选择管理距离较小的那条,放入路由表。

  各个路由协议默认管理距离如下:

路由选路的原则

  (二)路由选路原则

  (1)子网掩码最长匹配:就是说一个目标地址被多个网络目标覆盖的时候,它会优先选择最长的子网掩码的路由。比如到达10.0.0.1网络有两条路由条目:10.0.0.0/24下一条是12.1.1.2,10.0.0.0/16的下一条是13.1.1.3。由于第一条的子网掩码/24大于第二条的/16,所以路由将到达10.0.0.1网络的数据发往12.1.1.2。然而,路由上有发往10.0.1.1的数据,就选择10.0.0.0/16,因为10.0.1.1不包含在10.0.0.0/24网络当中。

  (2)管理距离最小优先:指的是在子网掩码长度相同的情况下,路由器会优先选择管理距离最小的路由条目。比如说,到达10.1.1.0/24路由有两条,一条管理距离是120,一条管理距离是110,那么路由器优先选择OSPF学习到的路由条目放进自己的路由表中。

  注意:RIP和OSPF学习到的10.1.1.0/24的条目是不会同时出现在路由表中的,路由器只保存最优路径。假如OSPF学习到的那个条目消失,RIP学习到的路由条目才会出现在路由表中。必须注意的是,相同的路由条目,比如,RIP和OSPF同时报告了一个相同的子网,路由会优先选择OSPF,因为在子网掩码长度相同的前提下,OSPF有更小的管理距离。

  (3)度量值最小优先:指的是在路由的子网掩码长度相等,管理距离也相等的情况下,接下来比较度量值,度量值最小的将进入路由表。比如说,路由器通过RIP学习到了10.0.0.0/24的两个条目,一个条目的跳数(hop)是2,另一个的跳数是3,那么,路由器选择跳数是2的那个条目放入路由表。

  (三)静态路由排错

  下图,R1可以Ping通C2,C1却Ping不通C2,当所有设备IP配置正确,且接口都正常开启的时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路由选路的原则

  解释:R1可以ping通C2,说明了R1上面添加了去往C2网段的静态路由。而当C1PingC2时,数据到达R1,R1添加了C2所在网段的路由,就是说他将数据发往R2,R2转发给C2,数据成功到达。然后,C2对C1的ping进行应答,应答数据被发往自己的网关R2,比如说R2上面也存在C1所在网段的静态路由,那么R2会将应答数据发给R1,R1再交给C1,应答数据也成功到达,ping成功。现在存在的问题是ping不通,这说明了假设错误,R2上面没有去往C1所在网段的路由表项。

  以上就是关于在一个目标地址被多个目标网络覆盖以及一个目标网络的多种路由协议的多条路径共同存在时,或者说当一个目标网络跟路由协议的多条路径共同存在时,路由器的转发规则的全部内容了。


总结:1、选择最长掩码原则 2、管理距离 (由协议来决定) 3.度量值最小(就是跳数小的)

转发自:http://www.kokojia.com/article/21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