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以太网帧结构/格式

时间:2024-04-02 15:36:57

格式如图所示:
计算机网络——以太网帧结构/格式
可以看到,以太网帧由6个字段组成:

目的地址

目标适配器的MAC地址 (即物理地址,也称为链路地址、MAC地址、LAN地址。关于它的详细介绍以及其他寻址方式的介绍可以看这篇博客: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寻址(物理地址、逻辑地址、端口地址与专用地址))。

源地址

传输该帧到局域网上的适配器的MAC地址。

类型字段

用来标记上一层使用的是什么协议,以便把收到MAC帧的数据上交给上一层的这个协议。

数据字段

46~1500个字节,46是因为以太网MAC帧长不能小于64字节(最小帧长度保证有足够的传输时间用于以太网网络接口卡精确地检测冲突,这一最小时内间是根据网络的最大电缆长度和帧沿电缆长度传播所要求的时间确定的),1500是因为以太网的最大传输单元(MTU)是1500字节。当数据字段的长度小于46字节时,应在数据字段的后面加入整数字节的填充字段,当传输到网络层时,网络层使用IP数据报首部中的长度字段来去除填充部分。这个字段承载了IP数据报。

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以太网规定最短有效帧长为64字节?答:以太网在发送数据时,如果帧的前64字节没有发生冲突,那么后续的数据就不会发生冲突。换句话说,就是如果发生冲突,就一定是在发送的前64字节之内。因为检测到冲突就停止发送,这时已经发送出去的数据一定小于64字节。只要长度小于64字节的帧都是由于冲突而异常中止的无效帧。收到这种无效帧就立即丢弃。

FCS

使得接收适配器能检测帧中是否引入了差错。

前同步码

8个字节,前7个都是10101010,最后一个是10101011;前7字节用于“唤醒”接收适配器,并将它们的时钟和发送方的时钟同步。第8个字节的最后两个比特(即两个‘1’)警告接收适配器重要的内容要来了。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佛罗赞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参考博客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