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按库存生产在制品分析

时间:2024-03-29 20:37:18

当工单没有完工,处于释放或者部分收货状态时,CO月结就会对工单进行在制品分析,并传输FI凭证,当下期工单处理完全收货或者技术性关闭状态时,CO月结就会把在制品分析结果冲销,并结算工单差异;在制品分析后台设定为:

一、后台配置

路径:

 

SAP按库存生产在制品分析

1、定义结果分析码

点击1-1

SAP按库存生产在制品分析

只是定义一个代码,这个代码可以赋值给订单类型,在建工单时,自动带入工单中;一般系统默认就四个结果分析码,不用去改变;

2、创建在制品分析的成本要素

点击1-2

这个是要创建31的次级成本要素,供在制品分析使用,和其他次级成本要素创建是一样的;

3、定义结果分析版本

点击1-3,这里默认0版本,进入具体参数设定:

 

SAP按库存生产在制品分析

3中,最重要的参数就是 传送到财务会计,这个就是否传送FI凭证;

 

SAP按库存生产在制品分析

4中的参数:

分配/RA主键值:在图16中,可以用结果分析码分配行标识;

更新/RA主键值:在图17中,可以用结果分析码更新行标识;

4、定义评估方法

点击1-4

 

SAP按库存生产在制品分析

点击新条目,把控制范围、版本、结果分析码输入后,就会生成4个行项目数据;状态编号为12为工单释放状态,系统会计算在制品,34是完工或者技术实现状态,系统会冲销在制品;

5、定义行标识

点击1-5

行标识就相当于成本要素的另一个组名称,点击1-5

 

SAP按库存生产在制品分析

这里创建5个,分别代表制造成本的料工费、收入、销售成本;

6、分配行标识

定义完行标识后,需要把成本要素分配个行标识,以便对在制品的成本要素分析;

点击1-6

 

SAP按库存生产在制品分析

这里把工单中的成本要素分配了五个行标识,注意几点:

1.可以按控制范围、版本和结果分析码设定不同的行标识;

2. 代表某个任意字符;

3.隐蔽的成本要素:这个输入要归集的成本要素,一共10位数字,如果数字不够,前面家0或者+;

4.原始组,对成本要素的进一步细分;

5.隐蔽的成本中心,如果是成本中心分摊过来的工费,一定要输入;

6.隐蔽的作业类型,同上;

7、定义更新

更新是把行标识中的成本要素和在制品分析的成本要素关联在一起;

点击1-7

 

SAP按库存生产在制品分析

一般就定义KNA三个种类,只需要对K类项目,建立在制品成本要素;

8、定义FI记账科目

分析结果要在FI中记账,所有需要定义记账科目,正常情况下是:

借:在制品      贷:生产成本转出—在制品;

注意:生产成本转出—在制品,这个不要设置为成本要素;

 

SAP按库存生产在制品分析

结果分析类别:生产订单的结果分析,只定义一个WIPRRUCR;销售订单的结果分析,再定义一个COSR;其中WIPR是在制品、RUCR是负的在制品,两个类别定义科目一样就好了;

二、前台操作

假设工单数为5个,投料已经全部完成,本期报工3个,完工收货3个;

 

SAP按库存生产在制品分析

订单状态为:部分报工和部分收货,因此CO月结时,会对该工单做在制品分析;

查看一下工单的成本分析:

 

SAP按库存生产在制品分析

在制品金额为240.21,用KKAX计算一下工单的在制品;

 

SAP按库存生产在制品分析

计算完成后,就可以去工单上查看在制品结构了:

 

SAP按库存生产在制品分析

注意一下,在制品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具体金额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工单中成本要素

 发生金额

行标识

在制品分析要素

 按比例金额

 在制品金额

50010100

  480.60

COP

931001

 154.84

 154.84

943001

  57.60

COS

931002

  18.56

  18.56

943002

  141.30

COD

931003

  45.53

  66.81

943009

  18.00

COD

931003

   5.80

941001

  48.06

COD

931003

  15.48

小计

  745.56

 

 

 

 

50010010

 -505.35

SET

 

 

 

余额

  240.21

 

 

 240.21

 240.21

上表就是在制品的分摊金额,就是把在制品余额240.21元按原始发生的成本要素比例,分摊到在制品各成本要素中,再归类到在制品分析成本要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