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笔记

时间:2024-03-15 07:55:58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1.2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操作系统是:

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

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多道),

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1.多道批处理系统

强调吞吐能力

优点:

资源利用率高:CPU和内存利用率较高;

系统吞吐量大: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总量大;

缺点:

平均周转时间长:短作业的周转时间显著增长;

无交互能力:整个作业完成后或中间出错时,才与用户交互,不利于调试和修改;

2.分时系统:

多个用户连接主机

请求的作业发送到主机后,直接进入主机内存以快速响应

系统采用时间片轮转方式处理服务请求

响应时间RT(response time)≈时间片×用户数

 时间片:就是分配给进程运行的一段时间(time slice

分时系统是多道程序的逻辑扩充

分时用户所运行程序的特性 不影响分时系统响应时间

3.实时系统

系统必修有能够保证其承担的多个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调度和能力是关键

1)按任务执行时是否呈现周期性来划分

周期性实时任务

非周期性实时任务——截止时间

2)根据对截止时间的要求来划分

硬实时任务

软实时任务

 

操作系统笔记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

1.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共同具有  并发、共享、虚拟、异步四个基本特征

2.

并行性: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并发性: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段发生

       并发和进程是现代OS最重要的基本概念

                                                    1.4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1.处理机管理功能

           1)进程控制:

为作业创建进程、撤销已结束的进程,控制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转换。以及线程的创建撤销等。

(可理解为对单个进程基本信息进行管理)

2)进程同步:

为多个进程运行进行协调(包括互斥和同步)

3)进程通信:

p用来实现在相互合作进程间的信息交换;(直接通信和网络通信)

4)调度:

作业调度(入内存)和进程调度(分配CPU

2.存储器管理功能

1)内存分配:为每道程序分配内存空间(包产到户)具体分配涉及许多细节:

分配方式:动态、静态

分配机制需要的数据结构、分配算法、回收内存功能

2)内存保护:确保每道用户程序都只在自己的内存空间中运行

需要一个硬件——界限寄存器,存放正在执行进程的内存上下界,每条指令的访问地址都要进行越界检查,一般用硬件实现检查.

3)地址映射(变换)进程的逻辑地址到内存物理地址的映射。

程序编译形成的目标程序地址都是从0开始,是逻辑地址

真正调入内存某个空间存放的地址是物理地址

4)内存扩充:用虚拟存储技术解决内存容量不足的问题;

请求调入功能

页面置换功能

3.  设备管理功能

1)缓冲管理:匹配CPU和外设的速度,提高两者的利用率和并行操作程度;

2)设备分配:按某种设备分配策略,为之分配所需的设备;

  应设置设备控制表等数据结构记录设备及其控制器的标识符和状态;不同的设备,分配方式不同

3)设备处理:设备处理程序即驱动程序,及时X响应设备控制器请求,实现CPU和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

4.  文件管理功能

1)存储空间的管理:分配外存空间,提高外存的利用率,提高文件系统的运行速度;

  需要相应的数据结构,记录文件存储空间的使用情况;要有对存储空间分配和回收的功能

2)目录管理:为文件建立目录项,并有效组织,实现方便的按名存取;提供快速的目录查询手段,提高文件检索速度;还需实现文件共享。

3)文件的读写管理和保护:读写操作与有效的存取控制功能。

 

                     第二章 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2.1 前驱图和程序执行

1.前趋图关注的是前趋关系,不能有循环

2.程序执行时的特征:

(1) 顺序性

    处理机的操作严格按程序规定顺序执行

(2) 封闭性

    程序一旦开始执行,其计算结果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3) 可再现性

    程序执行只要初始条件一样,不论如何停顿,重复执行多少次结果都一样。

3.程序并发执行的特征:

(1)间断性

(2)失去封闭性

(3)不可再现行

                              2.2 进程的描述

1.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2.进程的特征:

结构性特征,进程的根本——PCB

动态性

l进程实质上是进程实体的一次有生命期的执行过程。程序只是静态的一组有序指令。

l进程最基本特征

并发性

l多个进程实体同存于内存中,在一段时间内同时运行。

lPCB的程序才能并发。

独立性

异步性

3.进程状态的转换

操作系统笔记

4.进程控制块PCB

进程实体:代码段+数据段+PCB

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进程创建时,PCB建立并伴随进程运行的全过程,直到进程撤消而撤消。PCB就象我们的户口。

5.进程控制块中的信息(pcb内)

1)进程标识符信息

2)处理机状态信息

3)进程调度信息

4)进程控制信息

6.pcb的组织方式

链接方式

同一状态的PCB,依靠链接指针链接成队列。就绪队列;若干个阻塞队列;空白队列(PCB区的空PCB块)

索引方式

同状态的PCB同样集中记录,但以索引表的方式记录PCB的地址。用专门的单元记录各索引表的首地址。

操作系统笔记

操作系统笔记

              

                                   2.3进程控制

1.进程控制的基本过程:

进程的创建

进程的终止

进程的阻塞与唤醒

进程的挂起和**

2.进程的创建

(1) 申请空白PCB

(2) 为新进程分配资源

  主要是内存资源的处理

(3) 初始化进程控制块

  标识符(包括父进程的)、程序计数器指向程序入口地址,就绪态、优先级等信息的填写。

(4) 将新进程插入就绪队列

3.由进程调用阻塞原语阻塞自己,是主动行为:

1)将PCB中的状态改为阻塞

2)该PCB加入到阻塞队列中

3)转进程调度,将处理机分配给另一进程

4)进行进程切换,即根据两切换进程的PCB,保护与重新设置处理机状态

4.阻塞与唤醒原语作用相反,成对使用

1把阻塞进程从等待该事件的阻塞队列中移出

2将其PCB中的现行状态改为就绪

3PCB插入到就绪队列中。

 

        5.进程的挂起与**

1)检查被挂起进程的状态活动就绪则改为静止就绪,活动阻塞则改为静止阻塞

2)将该PCB复制到内存(方便检查)/外存(对换)指定区域

3)*若挂起的进程是执行态,则需重新进行进程调度。

6.**原语的执行过程

若挂起进程在外存上,将其调入内存

检查进程状态,若处于静止就绪,则改为活动就绪,若处于静止阻塞,则改为活动阻塞

                                      2.4进程同步

操作系统笔记

1.进程间有什么相互影响?

两种制约关系:

(1).间接相互制约关系:主要源于资源共享,表现为

进程A---打印机资源---进程B(互斥)

(2).直接相互制约关系:主要源于进程合作,表现为进程A写缓冲---进程B读缓冲(有序)

2. 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叫临界区。

    为了正确同步,对临界区的代码要增加控制

3.实现互斥的方法应符合如下每条原则

空闲让进:资源使用最基本原则

忙则等待:保证互斥

有限等待:合适时被唤醒防止死等

让权等待:能主动释放CPU防止忙等

4.同步控制的关键

不应被打断(原语,OS核心态运行)

                                        信号量机制

1.整形信号量

操作系统笔记

2.记录型信号量

操作系统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