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笔记第一章的练习题

时间:2024-03-14 13:25:32

一、复习知识点

1.复习Internet描述中涉及到的基本术语。注意速率单位bps中存在的KM的转换关系。

2.协议的定义

3.网络edge中的end system的工作模式。

4.常见的physical media有哪些,分别用在什么场合。

5.congestion controlflow control的差别:重点要注意发生的地方,产生的原因

6.缩写:RFCISPISDNADSL

7.掌握circuit switchingpacket switching的工作原理,主要从差异性进行对比。

8.packet switching的两种模式的基本原理

9.一个nodal delay包含哪些时延,分别是什么?

10,Transmission delaypropagation delay的差别和计算公式

11.end to end 的时延如何计算

12.end to endaverage Throughput的计算方法

13.网络为什么分层?

14.实体,对等实体,layer ,protocol stack,的基本概念

15.缩写:FDM,TDM,PDU

16.TCP/IPOSI体系结构的分层情况,各层的功能,各层的PDU,多层传输的过程。

17.application 的体系结构有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二、复习练习

1.R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several different types of end 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 end system?

2.List six access technologies. Classify each one as home access, enterprise access, or wide-area wireless access.

3.It has been said that flow control and congestion control are equivalent. Is this true for the Internet's connection-oriented service? Are the objectives of flow control and congestion control the same?

4.What are the two types of services that the Internet provides to its applications? What are some of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of these services?

三、部分课后题

第一题:
计网笔记第一章的练习题
第二题:
计网笔记第一章的练习题
第三题:
计网笔记第一章的练习题
第四题和第五题:
计网笔记第一章的练习题
第六题:
计网笔记第一章的练习题
第七题:
计网笔记第一章的练习题
第八题:
计网笔记第一章的练习题

解答:(自己做的,仅供参考)

一:复习知识点

1.记住缩写和术语,涉及的计算题中1M=1000K在题目中没有要求时简便计算

2.协议的定义:一个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报文发送

/或接收一条报文或其他事件所采取的动作。

3.网络边缘中端系统的工作模式有两种:C/S模式和peer-to-peer模式。

4.常见的物理介质有:有线的和无线的,有线的有双绞线又分为无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

前者常用于局域网中,后者用于涉密信息传输和环境干扰情况复杂等场合;同轴电缆,主要用于电缆

电视系统;光纤主要用于长途电话网路和因特网的主干;无线的有陆地无线电信道和卫星无线电信道,

前者主要用于无线局域网和无线广域网等,后者主要用于无法使用DSL或电缆因特网接入的区域。

5.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都发生在面向连接的服务中,前者产生的原因是网络中负荷过大,产生堵塞的

情况,后者的原因是发送方的速率大于接收方的速率,会导致一些分组丢失。

6.RFC:请求评论

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7.见笔记

8.虚电路和数据报,这个后面还会讲,暂时不管。

9.处理时延,队列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

10.见笔记

11.见笔记

12.见笔记

13.分层原因:为了为了简化网络设计的复杂性,通信协议采用分层的结构,各层协议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高效的协调工作。对于复杂的通信协议,其结构应该是采用层次的。分层的协议可以带来很多便利:

分层的好处有:

一灵活性好: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层间接口关系保持不变,则在这层以上或以下各层均不受影响。此外,对某一层提供的服务还可进行修改。当某层提供的服务不再需要时,甚至可以将这层取消,更容易管理。

二各层之间是独立的:在各层间标准化接口,允许不同的产品只提供各层功能的一部分,某一层不需要知道它的下一层是如何实现的,而仅仅需要知道该层通过层间的接口所提供的服务。由于每一层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所以比较容易实现!

14. 实体,对等实体见笔记,layer指的是实现协议的网络硬件和软件(he network hardware and software that the implements the protocols。)

protocol stackt 指的是各层的所有协议 (the protocols of the various layers are called the protocol stack

15.FDM 频分多路复用

TDM 时分多路复用

PDU 协议数据单元

16.见笔记

17.见笔记

二:复习练习

1.没有什么不同;桌面PC,智能手机,电子邮件服务器;是。

2.Home AccessModem(调回解调器)接入,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接入,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接入

Enterprise Access:以太网接入,WiFi接入

Wide-area wireless access:LTE

3.不对,他们是不同的,具体见上题5

4.因特网提供的两种服务是: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特征略。

三:课后题摘录

第一题A:
计网笔记第一章的练习题
电路交换更好,因为题目中已经说到这个应用的流量是可预测的,并且每次传输都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也不会有突发流量,这样的情况使用电路交换更好,并且不用担心建立建立连接和拆除带来的消耗,因为电路连接就是在长时间会话中的典型应用。(我个人觉得没有突发流量和长时间传输是重点)
第一题B:
计网笔记第一章的练习题
所有应用一起传输都还在带宽承受范围内,当然是不需要拥塞控制的。

第二题:
计网笔记第一章的练习题
这个题没什么难的,就是搞明白传输时延和传播时延不是同一个东西。

第三题:
计网笔记第一章的练习题
emm,这个题其实挺坑的,就是要认真读题呀,这里题目中只给了交换机的处理时延,而忽略了源主机的处理时延,所以这个就不能直接套用节点时延公式了。

第四题:
计网笔记第一章的练习题
这个题非常的重要,要时刻牢记分组之后,每个分组等的时间是不一样的。emmm,后面几题会提到。

第五题:
计网笔记第一章的练习题
emm。带宽时延积的概念,如果把链路类比为管道,比特类比为水,那么第二小问就是一个类比求容积的题。带宽时延积就是当前链路在满载的时候能够容纳的最大比特数。

第六题:
计网笔记第一章的练习题
这就是为什么要把message分为segment。

第七题:
计网笔记第一章的练习题

第八题:
a的答案:
计网笔记第一章的练习题

b的答案为10Mb/s,限制的应该是中间部分,30M被3个主机所平分,上面链接服务器那里,20*2被3个主机平分,最小就是10了。

c题答案:
计网笔记第一章的练习题

总的来说,这一章的题目比较简单,也不是很多啦。这一篇就到这里,下一篇是计网的第二章应用层,将会详细介绍HTTP,DNS的相关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