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D详解

时间:2024-03-13 09:35:07

PID详解

因本人刚开始写博客,学识经验有限,如有不正之处望读者指正,不胜感激,也望借此平台向大家学习。这一篇文章是控制理论中介绍的第一种算法,PID控制器。

 

PID算法简介

控制系统的设计目的是满足各种性能指标,当通过调节放大器增益不能全面满足性能要求时,就需要在系统中加入新的装置来补偿原来的系统性能,通常将这样的装置称为校正环节、补偿环节或者控制器,比如PID。

 

PID控制原理

PID详解

典型的PID系统结构如图所示,由此得到系统输入输出关系式

PID详解

其各部分参数作用如下:

比例:反映调节系统的误差信号,增大系数,可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减小稳态误差;

积分:消除系统稳态误差,提高控制精度,系数越大,积分作用越弱;

微分:反映误差的变化趋势,可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缩短调节时间。

 

伺服电机三环控制原理

运动伺服系统一般为三环控制系统,由内而外依次是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

 

PID详解

1、电流环

电流环的输入是速度环通过PID调节后的输出,这个输出再与“电流反馈”做差在电流环内部进行PID调节后输入给电机。“电流环输入”是电机的每相相电流;“电流环反馈”是驱动器内部的每相霍尔元件反馈而不是编码器的反馈。

2、速度环

速度环的输入包括位置环通过PID调节后的输出和位置的设定输入,称为“速度设定”。“速度设定”和“速度环反馈”做差并通过PID在速度环内做调节,输出便是电流环的输入,这里速度环的反馈来自于编码器的反馈值经过“速度运算器”得到的。

3、位置环

位置环的输入是外部的脉冲,外部脉冲经过平滑滤波处理和电子齿轮计算后作为“位置设定”。“位置设定”和来自编码器反馈的脉冲信号经过偏差计数器的计算后通过位置环PID调节输出位置。

 

PID算法的特点

对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要求不高,所以对于建模困难的复杂系统而言,PID是不基于模型控制的可选方案。

调节方便,PID控制满足二阶指数稳定,所以通过合理的选值调参,就能实现系统的稳定快速准确跟踪。

适用面广,目前PID依旧是工业界的主要控制方式。

 

PID的个人理解

1、单独的P(比例)是将差值进行比例运算,显著特点是有差调节,有差的意义是调节过程结束后,被调量与设定值之间可能存在残差,残差通过比例关系计算并增加比例,即可有效减小残差并增加系统响应,但易导致系统激烈震荡甚至不稳定。

2、单独的I(积分)是调节输出信号变化速度与差值信号成正比关系,如果差值大,则积分环节的变化速度大,如果增大积分速度(也就是减小积分时间常数),控制系统的稳定程度将会降低,直到最后出现发散的震荡过程。这个环节最大的好处是被调量最后没有残差。

3、PI(比例积分)是综合P和I的优点,利用P快速抵消干扰的影响,同时利用I消除残差。

4、单独的D(微分)是根据差值的方向和大小进行调节,调节器的输出与差值对时间的导数成正比,微分环节起辅助的调节作用,可与P或PI构成PD和PID调节。优点是可根据被调节量的变化速度进行调节,赋予调节器以某种程度上的预见性,增加系统对微小变化的响应特性。

5、PID可以使系统更加准确稳定的达到控制的期望。伺服电流环的PID常数一般在驱动器内部设定好的,速度环主要进行PI控制,位置环主要进行P控制。

位置环、速度环的参数调节没有固定的数值,要根据外部负载的机械传动连接方式、负载的运动方式、负载惯量、对速度、加速度要求以及电机本身的转子惯量和输出惯量等等很多条件决定,调节的方法可在外部负载的大范围内将增益参数由小往大调,积分时间常数从大往小调,以不出现震动超调的稳态值为最佳值进行设定。

 

参考文献

现代控制工程基础 刘春生

先进PID控制Matlab仿真 刘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