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产品管培生求职之路——方法论归纳与整理 - bekitty

时间:2024-03-10 21:37:15

有幸通过了笔试,下次的面试为群面,由于沟通技巧、表达方式等软性素质短时间内提升效果也不明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这里先补充一篇方法论相关的文章,此前记录的比较零散,在此做一个归纳和总结。

关于方法论,尤其是产品经理的方法论,网上褒贬不一。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产品经理产品观的缩影和思维模式的映射,但并不表示掌握了一个优秀严谨的方法论,就会设计出一款优秀的产品。产品的探索、推敲、打磨的过程,一定要以用户为基础。

所以学习方法论之前,一定切记第一条:

别说我觉得

知乎有一条评论我记忆犹新:和一个菜鸟产品经理聊,他们会说“我觉得”“我认为”,用一个华丽的知识体系支撑他们日复一日闭门造车。而某大公司的所有产品经理描述,基本全部是“用户的使用视角是这样的”,“用户的使用场景是这样的”,“这个时候,用户的痛点是...”。

产品评价标准

为什么用,为什么继续用,凭什么推荐给别人?以上三点是我总结的评价产品优秀与否的三个标准,既:需求、黏性、用户体验。

需求:产品解决了哪些用户的什么需求,如何解决的,满足的程度如何,哪些是用户最迫切的需求,哪些是核心需求哪些不是?...

黏性:黏性基于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对用户深入的洞察,如何解决用户留存,能否实现用户自增长,运营的资源撤掉增长率如何,是否形成了品牌口碑或社区文化?...

用户体验:痛点问题解决的有多完美,细节拿捏是否到位,整体风格是粗制滥造还是精心设计?...

马科洛夫需求层次论

第一层次:生理上的需要
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要
第三层次: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
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

Growth hacker 入侵的触点

用户体验要素

在对产品分析、设计时,用户体验要素中提到的五个层级是我十分欣赏且经常运用的(在笔试中就有应用去设计社团的产品),这五层分别为:

用户体验分类

1、感官体验:呈现给用户视听上的体验,强调舒适性。
2、交互体验:呈现给用户操作上的体验,强调易用/可用性。
3、情感体验:呈现给用户心理上的体验,强调友好性。
4、浏览体验:呈现给用户浏览上的体验,强调吸引性。
5、信任体验:呈现给用户的信任体验,强调可靠性。

 

STAR原则

描述问题的结构性方法,short for Situation(情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和Result(结果)。例:

S:我在赛亚做产品经理时,由于公司刚刚成立不久,业务难得,我们掘地三尺终于谈下来一个做在线教育的app。

T:当时甲方提出的需求是做教育、社交、书城、考试四大块功能,时限两个月。

问题和困难:这里面临量两个问题:甲方这边任务多,时间紧,酬金少;团队内部能力强,时间散,没磨合。

A:所以当时制定了两个行动的方向:甲方的需求要打磨,团队内部要磨合。对于甲方需求,我先引导他们接受移动端一个app只做一件事的想法,随后帮助他们分析他们的盈利模式,并要求由我来把控核心需求。把在线教育、社交、书城、在线测试,重新组织成在线教育、问答、会员制、在线小测。紧紧围绕线上引流至线下的模式设计产品,减少了60%的工作量。对于团队内部,以酬金为目标导向行不通,我就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激励手段,鼓励大家做完这个项目就好找实习了。同时针对时间散的问题,规定每天8小时工作制,用scrum把控项目进度,规定每个冲刺一周,四个冲刺实现全部功能,剩下一个月时间联调。

R:项目最后提前三个星期完成并交付。

SMART原则

协议、邮件、执行文档等沟通文书要具备的五个元素:Specific(具体)、Measurement(可衡量)、Attainable(可实现)、Realistic(相关性)、Time-bound(时限性)

麦肯锡七步成诗法

一种商业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第一步,问题描述;第二步,问题分解;第三步,问题的规划;第四步,信息的整理;第五步,分析和论证;第六步,建议的提出;第七步,方案的表达

5W1H分析法

WHY: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是什么?

WHAT:目地是什么,如何衡量?

WHERE:针对什么地点?

WHEN:什么时间完成?

WHO:谁负责?

HOW:如何实施,需要多少资源?

 

(陆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