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TA业务-车端自动化测试(1)

时间:2024-03-07 14:04:21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CANoe编程实现FOTA车端的自动化测试

  一、业务需求拆分

  FOTA(Firmware Over-The-Air), 关键行为拆分为两点:下载 and 安装。

无论实车测试亦或仿真测试,“下载”这个过程都是一样的,并且“下载”不必需依赖于实车,也不依赖于对手件。所以需要仿真的部分集中在车内网络。主要问题就是解决车内ECU的仿真,总线网络节点建模,ECU逻辑实现。 

  二、物理组网环境分析

  分析实车与仿真的差异,先列出脱离实车后组网模型上的必需件。12V B+供电源,业务触发的必需件ECU(根据TBOX的功能设计可确定必需存在的ECU),仿真设备CANoe, 工作站PC

  实车测试组网示意图:

 

  仿真测试组网示意图:

  

  对比可以看到,仿真的测试方案新接入了电源,除了必需存在的主机外,其余的ECU(EPS,PEPS,BCM,ACU,TCU等)全由{PC+CANoe}仿真实现。

  三、测试方案实施

  TBOX的FOTA安装过程,是基于UDS协议实现的刷写。所以此处FOTA安装流程的本质就是编程模式下的诊断写入过程。

我们透析需求,实际上就需要做一件事:编程实现车内行为仿真。抽丝剥茧,层层深挖下来又是两点需求

1、解决车内网络通信信号的仿真

2、解决TBOX作为诊断仪在总线上诊断请求的实现 与 被刷写ECU的诊断应答(被刷写ECU的应用层业务逻辑封装)

重点讲第2点,需处理单对单的物理寻址请求,单对多的功能寻址请求。

我的设计思路是建立两条链路,分别支持物理寻址,功能寻址。接下来是选择从哪一层去实现,不同层所用的协议不一样,其实现的复杂程度也不一样。举个例子,要建一个Client与Server进行网络通信,如果你对底层比较清晰,可以直接采用套接字实现。否则你可以选择较上层的协议去实现。

CAN总线的OSI模型,见下图:

分析优缺点:

  从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切入实现,需兼顾帧格式的问题,包含多帧分包传输,流控策略,连续帧拆分与组装等。在保证数据正确性上要写过多逻辑。且对ISO 11898有比较深的了解。 虽然整体框架和逻辑简单,可扩展性差。 

  从传输层切入实现,托管了数据处理的细节,ECU间的耦合度低,是比较好的选择。不过框架设计会复杂一些。

具体实现方案:基于CANoe的CanTp建模库,在CAN上实现了传输协议ISO/DIS 15765–2,控制传输大量数据,支持多通道并发。仿真整车上支持OTA的节点,每个节点都可通过两个连接(物理寻址-Connection 1 和 功能寻址-Connection 2),使用OSEK TP节点层DLL与诊断仪通信,在同一连接上在同一时间可以发送和接收数据。仿真FOTA刷写流程。

通信模型与接口设计: 

图,通信模型图,接口模型

 

 CAPL代码具体实现,见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