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邮件的发展史

时间:2024-02-26 08:35:09

  "跨越长城,我们可以到达世界的任何角落。"这是1987年9月20日从北京向海外发出的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这也预示着,互联网时代悄然叩响了中国的大门。"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这就是当初那份邮件的真实内容,这一跨时代之举,让中国拥有了自己的域名服务器,不至于被别的国家抢注。

 

  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是20年前德国的维纳·措恩教授发送的,他当时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计算机中心任教。 

 

1987年9月,措恩教授在北京出席一个科技研讨会。经过一番调试后,他将北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和卡尔斯鲁厄大学计算机中心实现了计算机联结。9月20日,他起草了这封电子邮件,并与中国的王运丰教授一起署名后发出,成功地传到卡尔斯鲁厄大学的一台计算机上。 

 

1984年8月2日,经过他的努力,德国首次接入国际互联网,他本人也发出了德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为此,措恩教授于2006年获得德国总统亲自颁发的联邦十字勋章。

 

在帮助中国成功接入国际互联网后,措恩教授继续为中国的互联网添砖加瓦。1990年11月28日,经中国方面授权,措恩教授为中国注册了.cn国际域名,并把域名服务器架设在卡尔斯鲁厄大学计算机系统。这个域名服务器直到1994年才移交给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措恩教授对中国所做的贡献可谓意义非凡,为中国的电子邮件作出了深远的贡献。如今七十多岁的他,依然受中国人民的爱戴,经常受中国的邀请,来中国进行学术上的沟通,并且在纪念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的庆典上,胡启恒院士代表中国互联网业界向措恩教授赠送了一块水晶玻璃"功德牌",上面刻着:"衷心感谢您为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现如今,随着电脑进入每家每户,邮件系统也被用的越来越平凡。伴随着这些,电子邮件程序也越来越多,腾讯、雅虎、网易等也接连推出了自己的邮箱,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邮箱也越来越大,发送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我记得我初中的时候,运用的第一个电子邮件软件是outlook,当初对电脑一窍不通的我,感觉挺有趣的,在同学之间互相发送。因为是局域网的缘故,电脑又登不上网,发送邮件反而成为了一大乐趣。传纸条什么的还浪费纸张,发邮件就完全什么都不浪费,只需动动手指打字就行。

如今,随着电子时代的飞速发展,中国已成为email账号最多的国家。电子邮件的发展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的网络运营商及网民们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心态。无论如何,电子邮件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越来越普及。就拿我自己来讲,一个人拥有四五个邮箱,并且都有着不同的用处,有些是用来接收消息和交友的,有些是打游戏要绑定的游戏账号邮箱......

不过,时代进步很快,Email逐渐不再为人使用来交流,渐渐被QQ、微信等社交软件所代替。这种社交软件更便捷并越来越多的人去使用。虽然已经不常被人所用,但在历史发展中,还是留下了它不可替代的意义。没有Email,QQ等社交软件就会像空中楼阁,根本不会被发明。引用如今的一句话:老兵不死,只是在逐渐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