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win7操作系统

时间:2024-02-23 21:36:56

——献给不会安装操作系统的孩子们

 

用了4天时间,终于把笔记本的硬盘升级到1T,操作系统也成功的升级到了win7 64bit。写个步骤总结,记录所有遇到的问题,以后可以作为参考。

 

首先,介绍下硬件,我的笔记本电脑是联想的“邵阳E43A”,2009年末入手,用到现在有3年半的时间,前几天清了一次灰,一直用的很好,没有什么大问题。硬盘是日立的250GB,随着学习资料的增多,尤其是视频教程最占空间,我打算升级到1T。

 

硬盘的价格很便宜,从淘宝上花了380元买了西数的1T笔记本硬盘,大概是一元钱2.5GB。之前买了一个西数的移动硬盘500GB,用着不错,所以这次又买了西数的。

 

在替换硬盘之前,先下载好了win7 64bit的操作系统安装包,原版的,未破解,给出地址:http://softbbs.zol.com.cn/1/21_2933.html

 

因为之前的内存只有2GB,电脑一运行数据库就卡得很慢,所以又加了2GB的金士顿内存条,这样有了4GB的内存,就不甘心用32bit的操作系统了,因为32bit的系统最大内存寻址就是3.xGB,我的实际显示是2.9GB,更小,所以决心把系统升级到64bit。因为要做软件开发,所以还是选择一个完整版的win7 64bit吧,免得出问题。

 

安装系统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一边上网找解决办法,一边动手安装,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所以这里我把遇到的问题也记下来,共同学习。

 

下面是换硬盘的过程,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跳到系统安装部分。

 

硬件不是我的擅长,也没什么大的改动,但我还是第一次拆自己的笔记本,很怕拆坏了。其实换完一次硬盘后,发现笔记本和台式机也差不多,没有多复杂。

 

联想的硬盘没有固定位置的螺丝,拆开后盖,就能看见内存、硬盘、风扇等元件,这些都是可更换,可清理的,所以都放在一起了。硬盘有一个托架包裹,托架旁边有4个减震垫,塑料的,用螺丝刀小心的翘起来就行了,接口部分有个接头,不用担心掰坏,因为那个接头后面是数据线连接的,不是固定在外壳上的。

 

一手托着硬盘,一手拔掉数据线,后面的就简单了,拧下螺丝,换上新硬盘。新买的硬盘上有个APH接口,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这点还特意问了淘宝卖家,他告诉我那是老式电脑用的电源接口。

 

下面就是安装系统部分了,大概步骤是:

01制作一个安装系统的u盘;

02修改电脑的启动方式,从u盘启动;

03给新硬盘分区;

04 安装到一半时,电脑自动重启,修改启动方式为硬盘启动,进入硬盘,继续安装

05 使用硬盘分区工具,分配‘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步骤大概就是这些,期间遇到了很多问题,不过网上有很多资料可以参考,不过都很零散。

 

 

第一步,制作安装盘

因为是新的硬盘,里面是空白的,所以没法直接点击setup安装;使用带有winpe简易系统的u盘也不行,因为32bit系统中没法运行64bit的程序,如果在64bit的系统中安装32bit的系统安装程序,那倒是可以的。

 

       所以需要使用u盘来制作安装盘,电脑插上u盘后,修改启动盘为,从u盘启动,这样做类似于使用光驱安装,当然比光驱更简单,更快。

 

先制作安装盘,工具是UltraISO,还有一个4GB的U盘,因为win7 64bit镜像是3.1GB,所以至少需要4GB的U盘。

 

插上u盘,打开UltraISO,

a、点击文件、打开,找到win7的iso文件;

b、点击启动、写入硬盘镜像,在硬盘驱动器中选择u盘盘符;

c、写入方式是USB-HDD+ (默认)

d、点击写入,软件开始制作安装盘。

(注意,u盘内的数据会被清空,注意数据的备份)

 

安装盘制作过程可以参考:http://wenku.baidu.com/view/97c460eae009581b6bd9eb86.html

 

 

第二步,修改BIOS

经过漫长的等待,u盘安装盘做好了,插到笔记本上(安装盘是用另外一个电脑做的),开机,注意要及时按下F2,进入BIOS设置界面。

 

进入BIOS后,需要修改两个地方,一个是硬盘模式,一个是启动方式。

a、  修改硬盘模式:选择Advanced,再选择SATA Controller Mode,里面有两种模式IDE和AHCI,我们选择AHCI;

b、  修改启动方式:选择Boot,再选择Boot Device Priority(启动装置顺序),再按Shift和+,使u盘盘符置顶;

按F10保存,退出。这样电脑开始从u盘启动。

 

修改硬盘模式参考资料: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cbf0e500dccb732eaa2893f9.html

 

注意:这里的硬盘模式为什么要选择AHCI?

电脑的硬盘模式常见的有两种,IDE和AHCI,IDE的兼容性较好,AHCI是高级主控接口模式,允许存储驱动器启用高级串行ATA功能,可以实现更多功能存储功能。

       IDE兼容模式是为了保证XP的兼容性;如果是win7系统,AHCI是最佳模式,性能可以提高20%,特别是SSD硬盘。

       所以,这里我们选择硬盘模式为AHCI,这样系统运行更快,不会出现蓝屏。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71677639.html

 

 

第三步,给硬盘分区

       新的硬盘还是一整块,需要做分区,刚开始,我还按照xp的安装方式,使用winpe简易系统启动电脑,并用电脑自带功能,给硬盘分区。分了一个主分区,用于安装系统,又分了几个逻辑分区,结果做好的系统超级慢,让我郁闷了2天。

 

       其实win7自带了分区的功能,虽然不太好用,但是最好还是使用自带的工具进行分区,这样分出来的空间最适合系统运行。

 

而事实也是这样,当我用win7系统自带的工具重新分区后,发现win7在分好的c盘里,又分出了100MB的磁盘空间,做系统保留空间,怪不得我之前分的区让系统运行很慢。虽然我现在也不知道那100MB的空间是做什么用的,但系统的运行肯定要用到这段磁盘空间。

 

       一共1T的硬盘,我使用win7自带的分区功能,分了80GB的主分区,用来安装系统。由于win7只能分主分区,所以要想再分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还要在安装完系统后,再使用其他工具进行分区。

 

       至于主分区和扩展分区、逻辑分区有什么区别,大致就是,主分区用来安装操作系统,逻辑分区放文件,就是我们常见到的DEF盘,另外逻辑分区需要在扩展分区下创建。

 

其中每个硬盘中,主分区最多可以分4个,就是说最多能安装4个操作系统。想再分出更多的区,需要先把剩余空间分成一个大的扩展分区,再在扩展分区下,创建逻辑分区。

 

 

第四步,电脑重启

       安装进度到一定程度后,电脑会自动重启,这时要修改启动顺序,否则就默认从u盘重启,再次进入系统安装界面,形成死循环。

 

       修改启动顺序,还是先按F2进入BIOS,选择Boot,使HDD的盘符置顶,按F10保存,退出,启动系统。

 

电脑会再次显示重启前的安装界面,接着又是漫长的等待。

 

 

第五步,使用工具分区

       系统安装好后,最好先重启下,因为有的安装程序需要在重启时进行。重启后,发现系统没有再进行任何配置,这样说明系统确实完成了所有的安装工作,我们可以开始分区了。

 

       分区工具使用的是DG(Disk Genius),这个工具我个人觉得还是很好用的,免安装,直接打开。

 

使用这个分区工具,还有一点好处,就是可以使分区做到4K对齐。4K对齐后,硬盘读取数据更快,系统运行更流畅。

 

       分区的具体操作就不说了,就是选择剩余空间,然后点右键,创建分区。我的1T硬盘,实际空间大小是931GB,分给系统盘80GB,剩余的都分成扩展分区,再在扩展分区中分了4个逻辑分区,3个200GB,1个256GB。

 

分区参考资料:

http://ycsm.tmall.com/p/rd123994.htm?spm=a220o.1000855.w5002-3441219147.3.nWH0nV

 

分区时,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分区的格式,我这里选择NTFS格式,常用的格式有FAT和NTFS,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NTFS支持最大分区2TB,最大文件2TB;FAT16支持最大分区2GB,最大文件2GB;FAT32支持最大分区125GB,最大文件4GB。

 

       FAT格式已经不再使用了,主要用在Win98和Dos上;支持NTFS格式的系统是xp、win7等。

 

 

       经过以上5步,我的笔记本的硬件和软件都得到了升级,4GB的内存也可以正常识别了,以后再安装系统通过一个小u盘就可以搞定了,个人感觉现在电脑的光驱用处不大了。

 

       另外,做完系统最好再做个一键还原,以后恢复系统就更方便了。

 

 

 

 

 

2013-10-1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