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上过的32门通选(公选)课总结

时间:2024-02-23 20:49:03

https://bbs.pku.edu.cn/v2/post-read.php?bid=252&threadid=16115754

    Well,该来的还是会来,曾经预想了无数次毕业之后要怎样怎样嗨,当这一刻真的到来的时候,内心却无比平静,除了什么都不想做的慵懒之外,没有一丝起来嗨的冲动,再也不是那个不谙世事无所顾忌的小朋友了。

    闲言少叙。本人信科小弱,一进大学就觉得好难,什么都好难,事实上整个大学四年学术一塌糊涂,最后心惊胆战地才勉强保研成功。那总归得找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让自己乐观向上地忙碌起来吧,方法有很多种,见仁见智,我选择的是去上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课,不是那么在意分数,也不去想学完这个课之后对我的职业发展有什么用,只是单纯的喜欢。在此行将毕业之际,把我曾经上过的三十几门通选(公选)课做一个总结,力求客观,给大家分享一下,以造福后人。

 

    由于这篇总结篇幅比较长,所以这里首先写下我要总结的课程名单,如果名单里面没有读者感兴趣的,可以快速绕过。

    大一上:西方美术史(D E 艺美)

    大二上:心理学概论(A C),法律导论(B),世界文化地理(A B)

    大二下:中国历史地理(A D),博弈与社会(B),影视鉴赏(E 艺美)

    大三上:三宝(A),犯罪通论(B),中西文化比较(B),艺术史(D E 艺美)

    大三下:美国文化与社会(B E),20世纪西方音乐(E 艺美),地震概论(A)

    大四上:影片精读(E),社会心理学(C),大国崛起(D),围棋(公选)

    大四下:哲学导论(C),桥牌(公选)

    旁听过的课程:爱的心理学(C),组织管理心理学(C),大学生心理健康(C),《四书》精读(C),逻辑导论(C),外国经济史(B D),西方音乐史(D E 艺美),社会性别研究(B),小说的艺术(E),经典昆曲赏析(E 艺美),浪漫主义时代的欧洲音乐(E 艺美),国际象棋(公选)

 

    下面对每一门课程分别进行总结,并给出个人评分,评分1-10,1表示极不推荐,10表示非常推荐。

 

1.        西方美术史:

    大一时候专业课压力很大,不太有精力选修通选课,所以整个大一一年只选了这么一门负担不是很重的通选课。丁宁老师课讲的真是没话说,个人也极具魅力,上大学以来第一次受到艺术的洗礼,至今印象深刻,以至于到了大四,即将毕业的时候,心里都一直想着在周四晚上去二教101的大教室,和四五百人坐在一起重温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杰作。平时没有考勤,但是老师讲的太有吸引力了,每节课如果不提前半个小时去,找座位都会是一个难题。考核方式是期中一篇论文加期末闭卷考试,期中论文会选出10篇优秀论文直接免考给优秀。期末考试5选3,不是很难,有一道题目是固定的,是写出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参观美术展览的经历,为了这道题目我特意提前去了一次国博。还经常会有即使没听过课但根据个人积淀也能回答的不错的问题。当然如果想拿高分还是要精心准备,做大量记忆的工作。其实这门课程条理还蛮清晰的,提前准备一下还是很容易拿高分的。当然如果提前准备不充分全靠临场发挥,拿一个很低的分数(80?)概率也是很大的。评分:10

 

2.        心理学概论

    大二的时候专业课没有大一那么满,并且思想上幡然醒悟,决定开始大肆选修通选课。心理学概论(张志勇)是我认为我大学四年收获最大的一门通选课。记得那时候每个周一,下午我总要上一门实验课,不知为何经常是最后一个做完的,然后心情就极度郁闷,躲进厕所里独自难过一会儿然后去二教105上心理学概论,心情马上就好起来了!效果立竿见影!老师讲的真的是非常棒!也可能有这是我上的第一门心理学通选课的原因,真的觉得这门课程改变了我对许多事物的看法,世界观都要被颠覆了。平时不考勤,考核方式是一篇小论文加期末闭卷考试。期末考试真的是要背诵非常多的东西。课程会提供一个集大成的小册子,26页如果没记错的话,大概把这本小册子背下来考80分就没问题啦!期末考试必须好好背!我身边很多人没有预见到这门课期末考试的特殊性,按照普通通选课的重要性给他分配了不多的时间,然后就顺理成章地刷新了个人大学生涯最低分记录(70?)。当然,好好准备的人也会拿到非常高(95+)的分数。

    后来我也有去听过毛利华老师的心理学概论,感觉两个人风格完全不同。张志勇老师的最大风格是幽默,是我上大学以来遇见过的最幽默的老师,课堂发散的很多,非常喜欢举各种例子,现实中的、官场中的现象,进行诙谐但准确的解读,然后全场哈哈大笑,也让人印象深刻。毛利华老师的课则相对来说中规中矩,对概念本身做非常详细的解读,笑声没有那么多。如果没上过张的课可能会觉得毛的课也非常好,但是我两个都听过之后觉得个人更喜欢张的课。

    评分:9。警告:选课有风险。

 

3.        法律导论

    这门课课业负担不重。周老师很有个人魅力,很有大家风范,上课时候总以“你们师母”举例,课堂氛围很好。个人感觉这门“法律导论”更偏向于法理学,和我选课时候的预期不太一致,现在想想觉得这门课老师讲的有趣,但内容本身趣味性不是特别强,给我留下的印象不是很深。平时没有考勤,考核方式是期中论文加期末开卷考试,印象中好像是考的很细节,不知道几年过去考核方式有没有变。作为法理学入门课程来听还是很不错的。评分:8

 

4.        世界文化地理

    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门课!打小对人文很有兴趣,梦想去环游世界,所以觉得这门课内容本身非常有趣,老师讲的也还不错。课程是分专题来讲的,比如人种啊、语言啊之类的,当然需要背诵的东西也非常多,当年每个周三晚上上完这门课都需要花费一个多小时来记忆各种知识点。平时不考勤,有期中和期末,都是闭卷考试。还有一节课看电影,记得当时看的是走出非洲。觉得自己这门课学的很认真,考的也不错,然而出分之后并不理想(80+),拿高分的有很多人,大概文科生居多?

    评分:9。警告:选课有风险,尤其理科生。

 

5.        中国历史地理

    韩老师是我大学四年遇见过的口才最棒的老师!简直像播音员一样,表达清晰流畅准确,从来没有见到过她讲课过程中出现任何卡顿,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和蔼可亲,真的是深受学生喜爱,大家都叫她“韩奶奶”。PPT制作的也即为精美,可见老师对教学的投入,上这门课真的是一种享受。平时不考勤,考核方式只有一个闭卷期末考试。期末考试考的非常细节,平时如果不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认真背真的很难考出好成绩,其实需要背诵的东西非常多。考的好的人分数真的高,考的差的人分数真的很低(80-)。

    评分:9。警告:选课有风险,尤其理科生。

 

6.        博弈与社会

    这门课是受别人推荐而选的,推荐理由是张老师学问做的很棒。作为通选课是3学分,作为双学位课程是4学分,课程内容还挺有趣的。平时不考勤,有三次作业,双学位的话还会有小组讨论,期末闭卷考试。有一本教材,我从网上找到的,是以前专门有人上课录音后整理出来的,书上的每一句话几乎和老师上课讲的一模一样,看书完全可以看得懂,几乎可以替代上课,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到期中之后,来上课的人都少了许多,甚至随便都能找到座位了!期末考试是几道计算题,里面有很多是三次作业中的原题,所以作业一定要认真做!评分:9

 

7.        影视鉴赏

    抱着很大期待来选的课,选课的时候也投了很多点意愿点才选上,但是上课的时候有点失望。课上经常会放一些经典电影片段进行分析,但个人感觉深度远远不够。课程内容略显肤浅,课堂互动也不足,趣味性不强,还要通过偶尔的点名来留住学生,即便这样,后半学期上课时同学热情明显不高,几乎没人在听讲。期中一篇论文是分析一部影片,期末开卷考试,其中有一道分值很高的题目是现场看一部短片写影评,身边一些同学直接写偏了然后就失了大智。评分:6

 

8.        三宝

    热门中的热门,不需要我多说了。但个人感觉上完一个学期的课没多少收获,真的,可能是因为我提前都通过各种渠道或多或少地了解了,嘻嘻。课程趣味性不是很强,也不是很深入,还是要背一些东西的,但是并不多。没有考勤,期中论文或小组作业,期末闭卷考试,认真学成绩还是有保证的(90+)。评分:7

 

9.        犯罪通论

    接触的第二门法学院的课程,和法律导论相比个人更喜欢这一门课。白老师个人很有风度,长衫马褂往讲台上一站,颇有百家讲坛的气势。课程内容也丰富有趣,例子很多,讲解的很到位,与同学互动非常多,学完之后感觉学的非常透彻,不仅了解了许多犯罪相关的知识,也真的对犯罪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考勤,期中一篇小论文1000字以下,超一个字扣1分,大部分人论文成绩都是满分,期末开卷考试,考的很细节,给分还不错。评分:10

 

10.        中西文化比较

    有幸在辜正坤老师退休前一年选修了这门课程。现在辜老师正式退休,学弟学妹们再也听不到这门课程了。因此不予评论。

 

11.        艺术史

    和西方美术史一样,听课就是一种享受。二教101,接近500个座位,不提前半个小时去就只能搬椅子或者坐蒲团了。艺术类的通选课都那么的有感染力,让我从对艺术一知半解到心向往之。然而对待艺术史这门课我总有一个疑问,在场的500多人听的那么认真,津津有味如痴如醉,他们真的都听懂了么(捂脸)? 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是经常听不太懂,觉得老师说的好多话都好有哲理,好绕,不同名词之间有什么区别也不很清楚。可能是因为艺术是在满足了基本需求之后更高境界的追求吧,而我显然是没有到达那种境界,但是仍然深受感染,非常心动。这门课是分专题讲授的,共十个专题,每年讲的东西都不一样,百听不厌。平时有三次变相的点名,期末闭卷35道选择题,题目主要出自一本老师上课不讲的教材:詹森艺术史讲义。这门课不计分数,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成绩,课下占用的时间非常少。评分:9

 

12.        美国文化与社会

    这是一门讲座性质的课程,多个院系的老师分别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对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讲述,每个老师只有一节课的时间,所以课程内容不是很深入,上课认真听,复习的时候看看PPT,很快就掌握了。平时不考勤,期中一篇读书报告,期末闭卷考试,难度不是很大。评分:7

 

13.        20世纪西方音乐

    被很多人推荐的一门课。毕老师人真的超级有魅力,对音乐的认识非常深刻、独到,讲课也风趣幽默,记得他还在课上唱过一小段黄梅戏,觉得这个老师好有才华。很多有音乐基础的同学非常喜欢这门课。然而悲催的是我是音乐小白,打小接触的音乐教育欠缺严重,整门课程从始至终都无法follow,对老师讲的东西经常不知所云,然后就悲催地被正态了。不考勤,只有期末一篇论文,高分可以给到非常高。评分:10

 

14.        地震概论

    赵老师的教学方法很有争议?不存在的。我当年上课的时候赵老师说他在周三周五两个班中进行一个实验,一个班讲课中规中矩,严格克制自己的言谈举止,坚决不跑题,另一个班*奔放,给同学讲一些他个人认为我们有必要了解的东西。我有幸在后面那个班级上课,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还觉得赵老师非常有责任心,我们大学里就需要有这样敢于打破常规、有个人风格的老师!至于课程内容自身倒不是特别有趣。考核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期末考试,给分非常给力(100?),经常觉得在地震概论课上不认真学习对不起赵老师。评分:8

 

15.        影片精读

    3学分的通选课。课程深度和影视鉴赏相比不知高到哪里去了,不过影视鉴赏作为一个学习电影的基础性课程还是很有必要的。每节课讲一部电影,每两三部电影作为一个小的专题进行对比分析,戴老师讲的非常棒,第一次知道原来电影还可以这么分析,学完这门课之后每次自己看电影都会比以前想更多的东西,包括镜头调度等等,甚至激发了自己去演、去拍摄一部电影的冲动。不考勤,期末论文。评分:10

 

16.        社会心理学

    讲真,作为和心理学概论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课程,这门课程没有激起我对社会心理学的任何向往。老师讲课貌似抓不住重点,互动也没有,课堂气氛很沉闷。不推荐。评分:2

 

17.        大国崛起

    还真是冲着钱老师的名气去的。历史类的通选课通常难度比较高,这门课程算是难度较低、普适性较好、课堂气氛较活跃的一门,通过对从西班牙葡萄牙到美国等9个国家的兴衰史的讲述,对大国崛起的规律做一个全面的分析。课程纠正了很多从高中带过来的对于历史的错误认识。不足之处在于,课程讲授节奏较慢,略显拖沓,在短时间内用这么慢的节奏讲那么多的内容,不得不删去很多细节,然后整门课程就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骨架,血和肉都被剥去了,感染力急剧下降。平时偶有点名,期中论文加期末开卷考试。评分:8

 

18.        围棋(初级班)

    嗯,我很爱玩,想学会一个新游戏,所以去学围棋,此前没什么基础。方老师很有大师风范,也真的很厉害,在学期当中还参赛战胜了古力九段。课程氛围很好,难度不是太大,主要是从文化方面入手,反倒觉得学习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技术方面讲授的不多,因为围棋入门比较困难,这些内容对于一个把围棋当成业余爱好的新手入门是很合适的。平时不考勤,课程中有比赛,不管输赢大家分数都差不多,期末闭卷考试,提前给提纲,给分很好。评分:10

 

19.        哲学导论

    老师讲的非常清楚明白的一门课,但是如果没有基础的话,上课要全程认真听讲才能follow。这也是课程内容所决定的。这门课主要看个人兴趣了,没有兴趣不要强求。平时有变相的考勤,期末一篇论文。评分:8

 

20.        桥牌

    和围棋同为体教部开设的公选课。桥牌这项运动在国内的群众基础比不上围棋,但是在欧美,尤其是在美国,桥牌的重要性就相当于中国的麻将。桥牌是一项很考验智力与团队协作的游戏,充满趣味与挑战性,个人非常推荐。上课氛围很好,老师的神机妙算总能引起同学们的阵阵惊呼。平时不考勤,期末有个小论文,闭卷考试,难度不大,给分很好。评分:9

 

下面给出一些旁听了几次就放弃了的课程,个人愚见,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21.        爱的心理学:被推荐,但听了之后感觉很无趣,课堂氛围凝重。

22.        组织管理心理学:被推荐,然而感觉并没有预想的那么有趣。

23.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无聊。

24.        《四书》精读:不错的课,老师很有风度,讲的很好,座位很难找

25.        逻辑导论:感觉课程内容不怎么有趣,上课节奏拖沓。

26.        外国经济史:课程内容本身不很有趣。

27.        西方音乐史:上课看录像,老师时不时进行点评,对音乐不是很热爱的人就不要勉强自己了。

28.        社会性别研究:偏理论,听着听着隐隐约约感觉自己身处某门政治课的课堂。

29.        小说的艺术:偏理论,不过老师课上讲述的一些不知有无加工成分的小故事还是很有趣的。

30.        经典昆曲赏析:老师讲的很好,但没有兴趣的话真的听不进去。

31.        浪漫主义时代的欧洲音乐:对音乐没有那么深刻的认识,难以与老师产生共鸣。

32.        国际象棋:课堂氛围没有围棋和桥牌那么活跃,选课的人基本上都是男生。

 

    积攒了这么久的经验,就这么吐露完啦。都是个人意见,只是给需要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肯定有很多说的不合适的地方,望见谅。我选通选课的时候主要看的是个人兴趣,给分厚不厚道什么的基本上没考虑,反正我相信付出和回报大概率是成正比的。哎呀,不对,我太学渣了,别听我瞎说,还是给分厚道重要!!!

    最后给出一点选课经验谈:很多通选课选课的时候人都爆满,可能选的人数会比课程预设人数多出几倍,但真的就只能拼人品么?不!我大学四年,每个学期都选上了我想选的全部课程,不管这些课程有多么热门。不止是通选,也包括体育、英语,和一些热门的专业课。在补退选的两周内,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是一定能选的上的!补选上概率最大的时候是在这门课该学期第一次上课过程中和课后直到当天晚上,第二大的时间是在补退选结束前的一两天之内,其次是每天早上起床之后和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再次是你每天不经意地拿起手机,偶然地打开选课网的时候。

    如果我写的这篇满纸荒唐言的经验如果能给后辈带来哪怕一丁点的帮助的话,我都倍感荣幸。

    真的希望所有学弟学妹们都能够珍惜北大提供的各种资源,珍惜自己的时间,认真学好一门课,认真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