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极管的理解---根据IC符号简易迅速判断三极管导通情况

时间:2024-02-22 17:14:46

  很不幸,开始写博客的第一天就被师兄批评了。其实很对不起师兄,当年在大学学习模拟电路的时候我不太认真,那时候天天忙着和女朋友吃吃喝喝。。

所以对于三极管的各种性质与基本运用场景缺乏较深的理解,仅仅只是知道导通、截止等几种判断方式而已。

今天在设计电路时涉及到了运用三极管驱动光耦器件,以及通过三极管来驱动蜂鸣器等操作,在三极管的选材和设计上出现了低级的失误。

检讨完毕后,翻出当年的模电书,配合网络的资料 ,对于三极管的基本性质和应用理解有了一定的补充。  

  在最关键的判断三极管导通情况中,按照传统的方式先判断为NPN还是PNP三极管,然后再根据bce的排列方式来判断,需要死记忆的内容过多,判断效果低下,而且对我们这样的工科生来说,这样的判断总是感觉缺了逻辑性(灵性)。。。

  在听过了老工程师的建议之后,他们说往往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不需要完整的去记忆(记不住)mos管三极管的类型和特性,只根据设计符号来判断逻辑是比较方便的方法,做好逻辑工作确保逻辑可行之后,再通过实际运用经验来进行三极管的选型。我觉得这样的方法很不错,所以想写下这篇随笔记录一下。

首先最基本的记忆部分,箭头朝内是PNP,箭头朝外是NPN,这倒没什么方法,随缘记吧。

箭头朝内 PNP,导通电压顺箭头过,电压导通,电流控制

对于PNP 而言,e 极电压只要高于 b 级 0.7V 以上,这个三极管 e 级和 c 级之间就可以顺利导通。

e>b  e-->c

也就是说,控制端在 b 和 e 之间,被控制端是 e 和 c 之间。

同理,NPN 型三极管的导通电压是 b 极比 e 极高 0.7V,总之是箭头的始端比末端高 0.7V 就可以导通三极管的 e 极和 c 极。

e<b  c-->e

     通常使用三极管的开关特性,则指的是让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

    图与理解转自https://blog.csdn.net/ruanjianruanjianruan/article/details/38523973

    三极管基极通过一个 10K 的电阻接到了单片机的一个 IO口上,假定是 P1.0,发射极直接接到 5V 的电源上,c集接了一个LED,并且串联了一个 1K 的限流电阻最终接到了电源负极 GND 上。

    我们要让这个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就是我们所谓的开关特性,必须要满足一个条件。三极管都有一个放大倍数β,要想处于饱和状态,b 极电流就必须大于 e 和 c 之间电流值除以β,所以Ib= >Iec/β ,β一般是100左右,而Iec=(Vec-Vled-PN)/R41  Iec=(5V-2V-0.2V)/1K=3mA  

              所以Ib=> 30uA 而Ib=(Vb-Vbe)/R47 = 4.7V/R47 > 30uA --------->R47<143K 所以只要R47小于这个阻值就可以了,但是也要考虑到限流哈。

以上是三极管的简易理解和判断,对于IC设计时只观察符号来说是非常方便的方法。

 

 

 

 

---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