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时间:2023-03-09 14:36:13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973580?from=search&seid=16993146754254492690

教材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 7th edition  J.D. Watson et. al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一、Replication Enzymes 复制酶

1、酶结构: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 手状结构。thumb不动,而finger动。
  • 手掌:①聚合作用。
    • β折叠片层
    • 2个二价金属离子(Mg2+orMn2+
      • 一个 降低3'-OH与H的亲和力,以利O-进行亲核攻击
      • 一个 稳定焦磷酸

      ②错配检查:与小沟作用(无序列特异性)。错配时不能结合,并让部分链解开,以进入校对区

      ③外切酶活性位点

  • 拇指,手指也与结构的固定有关 O-helix
  • 认的是底物位于正确的位点,错配和rNTP(2'-OH碰撞)都不能很好地位于正确位点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2、dNTP的掺入

 1)dNTP被固定在特定位置(被O-helix压着防止水解)

  • 碱基配对
  • PPP与二价金属阳离子(Mg2+)作用:故金属螯合剂可以让聚合酶失活
  • O helix和的酪氨酸和碱基的π-π相互作用
  • Lys和Arg和磷酸基团的作用

 2)缩合,释放一个焦磷酸,O helix被释放

  • 羟基攻击α磷酸

 3)DNA移位,新的3‘ 位于活性中心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3、错配

  每105bp会有一个错配

  为何错配:

  • 多为嘌呤-嘌呤,嘧啶-嘧啶间出错
  • 碱基会异构:keto-enol 和 amino-imino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错配会减慢合成速度,在这时,聚合酶的外切活性位点会修复

  • Proofreading exonuclease 外切酶 3’->5‘活性
  • 同一酶的不同活性中心
  • 错配时,将与外切中心亲和力高
  • 这让错误率降低到 1mistake/107bp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二、Replication Fork 复制叉(原核为例)

1、聚合酶

  • 聚合酶I                          5'->3'  3'->5'切,  短聚合
  • 聚合酶III为核心酶的 全酶   3'->5'切 , 长聚合
  • 其他                      修复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2、DNA Primase 引物酶

  • 合成RNA引物
  • 要和helicase结合以提升活性,故只在复制叉处有活性

  Question 引物酶持续合成能力测定?

3、 DNA helicase 解旋酶

 

  结合+ATP-->水解-ADP&Pi-->放开

   |             |

       <-----向前移位--------

  • 结合ATP后返回顶部,发夹结合碱基->随着ATP水解和释放->底部
  • 原核中 环绕后随链
  • 真核中环绕先导链
  • Helicase是双向都能走的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assay for helicase

    • 本胶应非变性胶
    • 如想看到所有DNA 溴乙锭染色
    • 为何低盐助变性:高盐高电解质强度,掩盖了DNA双链负电。低盐,负电互斥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assay for helices polarity

用限制酶切段双链部分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4、SSB:协同结合的方式,结合ssDNA。与骨架静电作用,与碱基疏水堆积作用。

5、Topoisomerase 拓扑酶

  DNA是10.4bp每一个螺旋的结构

  • type1 :切一个链,不用ATP,依靠DNA链的能量【环绕数一次±1】
  • type2:【一次±2】
    • 解索烃
    • 在细菌中,gyrase让链unwound以利解旋
    • 在嗜热菌中,anti-gyrase让链overwound,更稳定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assay for topoisomerase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supercoil 泳动速度快

区分 type1 type2:

    • kDNA 连环索烃:短膜虫质粒
    • 看relex的速度 1慢 2快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三、聚合酶的特化 (原核为例)

1、不同的DNA聚合酶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2、滑动夹slide clamp

  • 让聚合酶长距离合成而不掉落
  • 完成时,由于聚合酶识别到了尽头的双链,构象变化,从滑动夹解除
  • 然后滑动夹还会参与其他作用蛋白的募集

3、滑动装载器   装卸滑动夹

  • 过程
    • ATP作用下,装载器张开,  装载器与滑动夹结合,滑动夹开环
    • DNA结合
    • ATP水解下, 装载器与滑动夹解离
  • 在有TPJ时, 装载器装载滑动夹
  • 当滑动夹无用时解离
  • 装载器 与 滑动夹的结合蛋白有相同结合位点,故有作用时不会解离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四、复制叉上的合成(原核为例)

长号模型

1、全酶的组成

  • 核心酶 x 3
  • τ蛋白
  • 柔性接头
  • 滑动加载器
  • 滑动夹

2、复制叉蛋白的相互作用

  • 聚合酶通过τ亚基与解旋酶相互作用
    • 确保聚合、解旋耦联
  • 引物酶与解旋酶相互作用
    • 激发引物酶活性,调控冈崎片段长度

HOW THE ENZYMES WORK TOGETHER

1 τ亚基 刺激 解旋酶

2 解旋酶 刺激 引物酶

3 滑动夹 限制聚合酶在DNA上滑动,直到完成

  • 后随链解链后,与SSB结合。引物酶被激活后,在后随链上合成引物
  • 有两个核心酶参与合成后随链
    • 第二个在第一个释放前已经开始合成,释放的聚合酶在τ蛋白的限制下,很快又结合上PTJ,开始新合成  

3、冈崎片段的切去修补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 RNase H讲解RNA引物,但不能降解和dNMP结合的那个rNMP
  • 再用外切酶降解
  • DNA聚合酶填补空隙
  • DNA连接酶连接
trombone model of dna rep  P293
     
        

五、复制的起始 (原核为例)

1、特定的基因组DNA序列指导DNA复制的起始

2、复制起始的复制子模型

  • replicon : DNA均从称为复制子的特定位置开始复制 控制复制起始的两个原件
    • replicator:复制器:指导DNA复制起始的整套DNA顺式作用序列(其中有复制起始点)
    •  initiator:   起始子:特异识别复制器中一个DNA元件,并且激活复制的起始
      • 依靠ATP的结合与水解调节 核心AAA+ATP基序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六、结合和解旋 起始子蛋白对复制起始位点的选择和激活(原核为例)

1、蛋白质-蛋白质 与 蛋白质——DNA相互作用 指导起始过程

  • 复制机器的组装  
    •  起始子蛋白结合DNA的特定序列
      •   Ecoli 中是 dnaA 结合 9mer ,13mer 是easily unwound序列
    •  起始子与复制所需的其他蛋白因子相互作用,蛋白因子和蛋白因子相互作用,组装成复制机器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 dnaA结合富含AT的9mer,使得13mer区解链
  • 解旋酶在loader的帮助下,结合上dna。因为loader的抑     制,此时解旋酶没有活性
  • 解旋酶募集引物酶,引物酶合成引物。引物导致loader解离,解旋酶拥有活性。
  • 解旋酶运动,将链上的dnaA除去
  • polyIII 全酶的识别解旋酶和引物模板接头,被引导至特定位点。
  • 全酶在PTJ处组装滑动夹,滑动夹被聚合酶识别,合成。全酶的另外两个聚合酶位于后随链处
  • 解旋酶的作用下,后随链解旋,ssb蛋白包绕
    • 解旋酶和全酶τ亚基耦联行动
  • 引物酶合成冈崎片段的引物。
    • 引物酶受解旋酶刺激,就是,解旋一段,合成一个引物
  • 另外两个后随链聚合酶合成冈崎片段 

七、真核细胞的复制起始与延续

1、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酶的比较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2、复制的起始--装载解旋酶

  • 复制器上装载解旋酶       G1末期
    • ORC募集Cdc6、Cdt1 介导的 装载  
  • 复制器,起始位点的激活 S 期    
    • CDK,DDK激活解旋酶
  • 两个过程分开,保证了细胞周期中每个染色体复制一次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 真核起始子识别复制器,结合ATP
  • 进入G1期:
  • ORC结合起始点(结合ATP)
    • Cdc6 结合上ORC(ATP结合)
  • Mcm2-7结合Cdt1
    • 这相当于解旋酶装载器的两部分分开作用,然后再结合起来
  • Cdt1 与 ORC 相互作用,Mcm27——Cdt1 复合体被ORC募集
  • Cdc6水解ATP:Mcm2-7头对头二聚体装载
  • Mcm2-7包绕双链复制起始点,Cdc6与Cdt1释放
  • ORC水解ATP 重新开始一轮循环
    • 同一起始位点可以装载多个解旋酶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 进入S期后,CDK、DDK被激活
  • DDK作用于已装载的解旋酶
  • CDK作用于Sld2、Sld3
    • Sld2、Sld3与Dpb11结合
  • 这些蛋白导致解旋酶激活蛋白Cdc45、GINS与解旋酶结合
  • 形成CMG复合物
    • Cdc45-Mcm2·7-GINS
  • Sld2、Sld3解离,Dpb11解离
  • Mcm2-7复合体破裂成2,并且各自包绕一条单链
  • 三种聚合酶按特定顺序组装
    • DNA Pol ε 与Cdc45,GINS同时结合在起点(解旋前)
    • DNA Pol δ 与 α(引物酶) 要等解旋后才被募集
      • 保证酶结合上了,引物才合成
  • 只有 CMG 与 三种聚合酶成为复制机器,继续起作用
    • Cdc6  Cdt1 等解离或被破坏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八、每个细胞周期只有一轮复制的发生

真核细胞中有数以百千记的复制起始位点,但是每个细胞周期只能进行一轮细胞复制,否则会导致染色体断裂等损伤。

1)如果一个潜在复制起始位点在相邻的复制机器来临前,并没有开始复制,那么这个位点就会被失活(复制机器把蛋白去除);

2)对解旋酶装载和激活的调控:G1装载,S激活。

调控:与CDK活性有关

  • G1期CDK活性低:允许装载,不激活
  • S G2 M 期 CDK高,激活,抑制装载
  • 在起始点处完成复制后,复制机器离开,会产生一条新链,暴露出复制器,这回让ORC迅速结合,但是CDK水平高,阻止了Cdc6,Cdt1,ORC的相互作用。

九、结束复制

1、子代DNA分子的分离需要拓扑异构酶II

  • 环形复制完成如铰链
  • 线性性染色体复制完成后有DNA连接成环和蛋白作用,故也有和环形类似的问题

2、后随链的合成不能合成线性染色体的末端(冈崎片段5'端RNA引物切口)

  • 细菌的解决方法
    • 蛋白质作为末端(通常是酪氨酸提供-OH)
  • 真核生物采用端粒来解决:
    • 端粒,首尾相接,富含TG的序列(5‘TTAGGG3’)
    • 不使用一般聚合酶;使用特殊DNA聚合酶 端粒酶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3、端粒酶

  • 组成
    • 蛋白亚基
    • RNA
  • 端粒酶RNA :TER
    • 1.5拷贝的序列(人 5'-TAACCCTAA-3')
  • 特性:
    • 反转录酶活性
    • 不需外源模板
    • 不能复制RNA模板以外的序列
    • 延伸性,核苷酸前体,延长3‘端与普通聚合酶类似

4、端粒学说

  • 端粒酶延伸3’末端解决末端复制问题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 端粒结合蛋白调节端粒酶活性 和 端粒长度
    • 酵母中
      • 端粒结合蛋白Rif 1,2是端粒酶弱抑制剂
      • 随着端粒延长,端粒结合蛋白增多,端粒酶活性被抑制  
      • Cdc 13 是正向激活剂
      • 结合端粒ssDNA,募集端粒酶   
    • 人中
      • POT蛋白 抑制作用
  • 端粒结合蛋白保护染色体末端
    • 断裂标记 ??????
    • 结合蛋白
    • 形成 t 环
      • t环的形成使端粒免受DNA修复酶修复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 但也能阻止端粒酶的作用
      • 端粒越短,越难形成t环
      • 这产生对端粒长度的控制

十、染色体的组装

1、核小体是染色体的结构单位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 8个组蛋白核心
  • 核心DNA
    • 1.65圈 147bp
  • 连接DNA
    • 物种差异 20~60bp

2、组蛋白 带正电荷的小分子蛋白质

· 带正电,赖氨酸,精氨酸含量高

  连接组蛋白

  • H1

  核心组蛋白

  • H2A H2B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 H3
  • H4

  每种核心组蛋白都存在一个保守结构域:组蛋白折叠域

  组蛋白组装的顺序:

  • H3·H4四聚体与 DNA 结合
  • 2个 H2A·H2B 二聚体在往上结合

  核心组蛋白有 N 端尾巴

3、许多不依赖于DNA序列的接触介导核心组蛋白与DNA的相互作用

  • 与小沟和磷酸骨架的作用
    • 主要是蛋白质与小沟附件的磷酸骨架氧原子间形成的氢键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 与碱基也有小作用
  • 这些作用DNA弯曲驱动力

4、组蛋白N端尾巴可稳定盘绕在八聚体上的DNA

  • 从DNA螺旋之间或两侧伸出尾巴,作用类似于螺丝上的凹槽,指导DNA左手方式盘旋,形成负超螺旋 。

5、盘绕的DNA呈负超螺旋特性

  有利于复制、转录

  • 真核靠组蛋白: 装配一个核小体 -1.2linking number
  • 原核靠gyrase 促旋酶(需ATP)
  • 嗜热菌有反促旋酶

6、核小体的组装

  • DNA复制后染色体即开始组装
  • 复制叉将核小体分开后,两个 H3·H4 二聚体随机去到两条子链上,有助于染色质状态的遗传
    • Molecluar Biology of Gene 7th  认为H2A/B 将释放如可溶环境
  •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 核小体的组装需要组蛋白伴侣(histone chaperone)
    • CAF-1的机制
    • PCNA是DNA复制时限制聚合酶位置的滑动器 (那个环)
    • PCNA与聚合酶解离后,结合组蛋白伴侣
    • 优先将H3·H4复合体结合上DNA
    • 继续组装步骤  : 2* H2A/B 招募

  高盐让核小体崩解

Assay: 定位核小体实验

  微球菌核酸酶MNase :双链内切酶,非序列特异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连接dna的长度会有物种差异,但是盘绕核小体的长度都是一样的

Assay: MNase-seq 可以知道位置

1.深度消化 只剩147bp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2.电泳纯化

3.两端深度测序  ??

4.沿染色体定位

细胞周期任何时机都可以做此实验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通过核小体的限制,让复制、转录蛋白结合在正确位置

7、染色体的高级结构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 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
  • 组蛋白H1与核小体之间的连接DNA结合
  • 核小体束能形成更复杂结构 30nm fiber
    • 螺线管模型
    • 锯齿模型
    • 与连接DNA长度有关

  • 进一步凝聚
    • 核骨架为中心形成的大环
      • 拓扑酶II 保证拓扑学上分离
      • SMC    与凝聚、姐妹染色单体联会有关
  • 组蛋白变构体影响核小体功能
    • 与修复位点识别有关
    • 可能干扰动粒结合

      MIT Molecular Biology 笔记1  DNA的复制,染色体组装

    • 活性位点裸露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