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一般的I/O操作可以在新建的流中运用.在服务器回应前它等待客户端发送一个空白的行.当会话结束时,服务器关闭流和客户端socket.如果在队列中没有请示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那个方法将会等待一个的到来.这个行为叫阻塞.accept()方法将会阻塞服务器线程直到一个呼叫到来.当5个连接处理完闭之后,服务器退出.任何的在队列中的呼叫将会被取消.
非阻塞:非阻塞套接字是指执行此套接字的网络调用时,不管是否执行成功,都立即返回。比如调用recv()函数读取网络缓冲区中数据,不管是否读到数据都立即返回,而不会一直挂在此函数调用上。在实际Windows网络通信软件开发中,异步非阻塞套接字是用的最多的。平常所说的C/S(客户端/服务器)结构的软件就是异步非阻塞模式的。
具体机制就是上面所说的,简明扼要的来说可以打个比方:
你有数个同学来访 <---> 有若干数据需要收取
你时不时的去门口看看,没有看到你同学的话就回客厅等待,看到同学就接到客厅来 <---> 非阻塞模式,无论收到数据与否都返回
你一直在门口等着你同学,接到后才回客厅 <---> 阻塞模式,接收到数据后才返回
使用阻塞怎么了?会带来什么后果?在什么情况之下?对性能有影响么?
套接字有两种模式,阻塞模式与非阻塞模式。默认创建的为阻塞模式.
在blocking model 下:
套接字在IO时阻塞应用程序,就是说控制权不会返回给应用程序,也就是说程序执行到此代码时会卡住。分两种情况,1.send函数时,只有把要发送的数据下传至TCP层,send这句代码才继续向下执行,此时可确认自己的数据已经在网络上传输了2.recv时,只有收到一定数据给应用程序缓冲区时,recv这行代码才会向下执行。如果不想这样做,可以使用多线程,或者选用其他网络IO模型。一般在做服务器程序时,不会使用阻塞套接字,性能低,数据吞吐率也不高。优点是此种模型编写难度较低,可以用来做入门的学习之用。
非阻塞套接字,IO会马上返回.但在send时,如果SOCKET缓冲区已满,会返回错误,使用WSAGetLastError会得到错误码为WSAEWOULDBLOCK,意思是说在一个非阻塞的套接字上,请求没有完成。recv时如果SOCKET缓冲区没有可以读的数据,也会返回WSAEWOULDBLOCK.
Socket 的模式大概分为这么几种:
1、阻塞式的,Socket操作都需要将线程挂起,等待内核完成后才能返回。
如: 调用connect=>进入内核=>Syn包=〉服务器返回SYN ACK 包=〉connect返回。
=〉ACK包发往服务器。
但一般来说,阻塞和非阻塞对于recv来说意义更大。
当在阻塞式的Socket上调用recv时,如果这时网络栈上没有数据给你接收,那么这时线程将
会挂起,直到有报文给你接收才返回。
这样就造成你的应用程序在企图接收数据时候,而网络栈上没有数据的时候就会被锁住。
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来介绍IO
2、 IO复用, 就是在企图读写数据的时候先询问下是否可读写,如果不能,可以去干别的事情,不会造成死锁。
但是假如我们有大量的连接需要去频繁的查询可读写状态,每次查询都会和内核交互。这样会造成
效率低下。再介绍一种
3、 重叠IO. 就是一次查询多个Socket的状态。不用去来来回回的遍历。
另外,
在windows socket api 中还有一种消息机制,就是把Socket状态通知到窗口。然后用消息去处理。
对于重叠IO, 在windows上还有完成端口模型,他和重叠端口相比,不但能捕捉到IO事件, 而且内核已经替你完成了Socket IO, 比如read事件, 在内核通知你的时候,他已经帮你读好数据了,并放在你指定的缓存中(这里是指在用户态下,事先为每个Socket分配的内存)。
为什么有这么多socket模式呢? 哪个更好呢?
为什么有,我不知道,可能是出于需求吧,
说说哪个更好?
孤立的来说,其实没有哪个更好? 只有哪个更适合你的应用应用环境。
如: 阻塞式的比较简单,方便,稳定。适合比较简单的客户端程序。
IO复用我认为它适合SocketIO操作比较少的情况。
重叠IO就适合高性能的服务器的开发,另外完成端口是windows上比较公认的高性能服务器的网络开发模型。当然, windows 的IOCP也有个坏处,就是需要大量的内存,应为前面说了他需要事先指定缓存。不过高性能的 服务器,一般都不用windows平台。
windows的消息模型就比较适合有UI的应用程序。
当然, 有些模型的选择上可能还有个人爱好的因素,
如, 我可能不喜欢用消息模型,
我不喜欢被动的被通知, 而喜欢主动的去查询。
相关文章
- 嵌入式学习37-TCP并发模型-有限 2.IO模型: 1.阻塞IO: 没有数据到来时,可以让任务挂起 节省CPU资源开销,提高系统效率 2.非阻塞IO: 程序未接收到数据时一直执行 效率很低 3.异步IO 只能绑定一个文件描述符用来 读取数据 4.多路复用IO select 1.select监听的集合中的文件描述符有 上限限制 2.select有 内核层 向 用户层数据空间 拷贝 的过程,占用系统资源开销 3.select必须 轮询检测 产生 事件 的文件描述符 4.select 只能工作 在 水平触发 模式(低速模式) 无法工作 在 边沿触发 模式(高速模式) poll (监听的集合中的文件描述符有 没有上限限制) 1.poll有 内核层 向 用户层 数据空间 拷贝 的过程,占用系统资源开销 2.poll必须 轮询检测 产生 事件 的文件描述符 3.poll 只能工作在水平触发模式(低速模式) 与select相同 无法工作在边沿触发(高速模式) 3.函数接口: 1.select int select(int nfds, fd_set *readfds, fd_set *writefds, fd_set *exceptfds, struct timeval *timeout); 功能: select 监听 文件描述符集合 中 是否 有文件描述编程 ready状态 select 监听 文件描述符集合 中 ,若有状态 , 将没有ready状态的T除 若无状态,将阻塞继续等待 参数: nfds: 最大文件描述符的值 +1 readfds: 读 文件描述符集合 writefds: 写 文件描述符集合 exceptfds: 其余 文件描述符集合 timeout: 等待的时长 NULL 一直等待(超时处理) 返回值: 成功 返回 文件描述符集合中 的 文件描述符个数 失败 返回 -1 void FD_CLR (int fd, fd_set *set); 功能: 将文件描述符 fd 从集合中清除
- socket编程的同步、异步与阻塞、非阻塞示例详解
- Socket编程中,阻塞与非阻塞的区别
- Linux设备驱动中的IO模型---阻塞和非阻塞IO【转】
- linux select 与 阻塞( blocking ) 及非阻塞 (non blocking)实现io多路复用的示例【转】
- 基于非阻塞socket的多线程服务器的实现------一个服务器如何与多个客户端进行通信?
- linux下socket编程 select实现非阻塞模式多台客户端与服务器通信
- 【2018.08.13 C与C++基础】网络通信:阻塞与非阻塞socket的基本概念及简单实现
- java中同步异步阻塞和非阻塞的区别
- 同步和异步与阻塞和非阻塞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