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面试15|网络

时间:2023-03-09 02:17:44
Java面试15|网络

1、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三次握手与四次分手

TCP在不可靠的传输信道上提供了可靠传输的抽象,隐藏了我们的应用程序大部分的复杂性功能:丢包重传,按序传送,拥塞控制和避免,数据完整性,其他特性。当您使用TCP流,TCP协议保证您的所有字节发送与接收的数据是相同的,他们会以相同的顺序到达对端。TCP设计为一个顺序发送协议,而不是一个定时发送协议。

所谓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是指建立一个TCP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总共发送3个包。 
三次握手的目的是连接服务器指定端口,建立TCP连接,并同步连接双方的序列号和确认号并交换 TCP 窗口大小信息.在socket编程中,客户端执行connect()时,将触发三次握手。

由于TCP连接是全双工的,因此每个方向都必须单独进行关闭。这原则是当一方完成它的数据发送任务后就能发送一个FIN来终止这个方向的连接。收到一个 FIN只意味着这一方向上没有数据流动,一个TCP连接在收到一个FIN后仍能发送数据。首先进行关闭的一方将执行主动关闭,而另一方执行被动关闭。

TCP协议的连接是全双工连接,一个TCP连接存在双向的读写通道。 
简单说来是 “先关读,后关写”,一共需要四个阶段。以客户机发起关闭连接为例:
1.服务器读通道关闭
2.客户机写通道关闭
3.客户机读通道关闭
4.服务器写通道关闭
关闭行为是在发起方数据发送完毕之后,给对方发出一个FIN(finish)数据段。直到接收到对方发送的FIN,且对方收到了接收确认ACK之后,双方的数据通信完全结束,过程中每次接收都需要返回确认数据段ACK。
详细过程:
第一阶段

(1)客户机发送完数据之后,向服务器发送一个FIN数据段,序列号为i;
(2)服务器收到FIN(i)后,返回确认段ACK,序列号为i+1,关闭服务器读通道;
(3)客户机收到ACK(i+1)后,关闭客户机写通道;
(此时,客户机仍能通过读通道读取服务器的数据,服务器仍能通过写通道写数据)
第二阶段

(1)服务器发送完数据之后,向客户机发送一个FIN数据段,序列号为j;
(2)客户机收到FIN(j)后,返回确认段ACK,序列号为j+1,关闭客户机读通道;
(3)服务器收到ACK(j+1)后,关闭服务器写通道。
这是标准的TCP关闭两个阶段,服务器和客户机都可以发起关闭,完全对称。

要知道几个状态:

LISTEN   -侦听来自远方TCP端口的连接请求; 
SYN-SENT -在发送连接请求后等待匹配的连接请求; 
SYN-RECEIVED -在收到和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后等待对连接请求的确认; 
ESTABLISHED- 代表一个打开的连接,数据可以传送给用户; 
FIN-WAIT-1 - 等待远程TCP的连接中断请求,或先前的连接中断请求的确认;
FIN-WAIT-2 - 从远程TCP等待连接中断请求; 
CLOSE-WAIT - 等待从本地用户发来的连接中断请求; 
CLOSING -等待远程TCP对连接中断的确认; 
LAST-ACK - 等待原来发向远程TCP的连接中断请求的确认; 
TIME-WAIT -等待足够的时间以确保远程TCP接收到连接中断请求的确认; 
CLOSED - 没有任何连接状态;

参考:
(1)http://www.cnblogs.com/Jessy/p/3535612.html 

2、http与https建立连接的过程

HTTPS协议的主要作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建立一个信息安全通道,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另一种就是确认网站的真实性。

5、描述HTTP协议(HTTP请求和响应报文的格式)

HTTP协议采用“请求-应答”模式,当使用普通模式(非KeepAlive模式)时,每个请求/应答客户和服务器都要新建一个连接,完成之后立即断开连接(HTTP协议为无连接的协议);当使用Keep-Alive模式(又称持久连接、连接重用)时,Keep-Alive功能使客户端到服务器端的连接持续有效,当出现对服务器的后继请求时,Keep-Alive功能避免了建立或者重新建立连接。

(1)在HTTP 1.0中Keep-Alive默认是关闭的,需要在HTTP头中加入“Connection: Keep-Alive” ,才能启用Keep-Alive

(2)HTTP1.1中Keep-Alive默认启用,加入“Connection: close”可关闭。目前大部分浏览器都是用HTTP 1.1协议,也就是说默认都会发起Keep-Alive的连接请求了,所以是否能完成一个完整的Keep- Alive连接就看Web服务器的设置情况。

Java面试15|网络

1,请求行

由3部分组成,分别为:请求方法、URL(见备注1)以及协议版本,之间由空格分隔

请求方法包括GET、HEAD、PUT、POST、TRACE、OPTIONS、DELETE以及扩展方法,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服务器都实现了所有的方法,部分方法即便支持,处于安全性的考虑也是不可用的

协议版本的格式为:HTTP/主版本号.次版本号,常用的有HTTP/1.0和HTTP/1.1

2,请求头部

请求头部为请求报文添加了一些附加信息,由"名/值"对组成,每行一对,名和值之间使用冒号分隔

常见请求头如下:

请求头

说明

Host

接受请求的服务器地址,可以是IP:端口号,也可以是域名

User-Agent

发送请求的应用程序名称

Connection

指定与连接相关的属性,如Connection:Keep-Alive

Accept-Charset

通知服务端可以发送的编码格式

Accept-Encoding

通知服务端可以发送的数据压缩格式

Accept-Language

通知服务端可以发送的语言

请求头部的最后会有一个空行,表示请求头部结束,接下来为请求正文,这一行非常重要,必不可少

HTTP响应报文格式:

HTTP响应报文主要由状态行、响应头部、响应正文3部分组成

Java面试15|网络

1,状态行

由3部分组成,分别为:协议版本,状态码,状态码描述,之间由空格分隔。常见的状态码如下:

状态码

说明

200                   

响应成功

302

跳转,跳转地址通过响应头中的Location属性指定(JSP中Forward和Redirect之间的区别

400

客户端请求有语法错误,不能被服务器识别

403

服务器接收到请求,但是拒绝提供服务(认证失败)

404

请求资源不存在

500

服务器内部错误

2,响应头部

与请求头部类似,为响应报文添加了一些附加信息。常见响应头部如下:

响应头

说明

Server

服务器应用程序软件的名称和版本

Content-Type

响应正文的类型(是图片还是二进制字符串)

Content-Length

响应正文长度

Content-Charset

响应正文使用的编码

Content-Encoding

响应正文使用的数据压缩格式

Content-Language

响应正文使用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