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难的“跨平台”开发,又到了一个岔路口

时间:2022-12-31 13:59:43

以前跨平台-设备技术的差异

跨越 不同点 相同点 标准/规范
操作系统 底层实现,UI交互 访问协议 telnet、ftp、http、虚拟机(JVM)、解释器
浏览器 高级特性支持 基本特性 (X)HTML/CSS/Javascript
数据库 高级特性支持 基本特性 SQL

从早期的技术栈可以看出,做web应用开发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不会太多。 你只需要做好四件事情,就足以为大多数人提供服务了。

  • 掌握一门后端编程语言
  • 掌握一个前端框架及优化方法
  • 熟悉数据库调优方法
  • 熟悉一个分布式架构

我们的时间大多用于处理业务相关的工作,这是对的。

现在跨平台-人为建立的围栏

由于平台的激烈竞争,钉钉、微信、飞书等平台越来越多的占有用户的时间。在平台内发布应用既可以使用平台的基础服务,又可以使用平台的生态,但也切断了其他平台用户进入的路径。 企业无法不和生态连接,大多会选择在平台内建立应用。这样的话,用户不再是独立的用户,首先是各个平台的用户。企业为了覆盖更多的用户,只能在多平台开发和发布应用。

跨越 不同点 相同点 标准/规范
前端框架 几乎不同 原理、方法和趋势 构建工具、构建流程
浏览容器 几乎不同 定制的浏览器内核 强制规定的部分,等同于无
云服务 几乎不同 主要功能 付费方式,API调用方式

大厂消弭了各种手机设备间的使用差异,但并没有完美解决跨平台的问题,而是把自己变成平台,在平台内开发应用会获得更短的开发周期和更好的开发体验。 这成就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但也导致了应用碎片化严重。比如小程序,虽然赋予使用者更多的能力,但也需要企业同时布局多个平台。虽然有各种一键发布APP到各个平台的工具,但更新慢,BUG 也不断。

小结

技术创新是为了发展,但技术工程却形成了垄断。 技术的壁垒可以跨越,但是人为建立的围栏不能通过。将开发者限制在一片沙滩上。 一片海滩不是海,四海皆达才是海。 未来,技术栈主流是国外的技术架构,还是国内的云原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