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信息 | 哈工大海量数据计算研究中心面向全国高校推免生招收2022级研究生(含直博生)

时间:2022-12-29 11:57:57


保研信息 | 哈工大海量数据计算研究中心面向全国高校推免生招收2022级研究生(含直博生)

中心简介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大数据一词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国内已有超过200所高校被批准开设数据科学相关专业。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数据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决定着一个企业、机构甚至国家的未来。现如今,任何一个领域的决策都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做出,而非基于经验和直觉。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海量数据计算研究中心紧握大数据时代的脉搏,依托教育部“海量数据计算理论与技术”创新团队,黑龙江省大数据计算重点实验室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大数据计算研究中心,科学研究和工程开发工作围绕着大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计算、挖掘等方面,是大数据的海洋中众多探寻者中的一支精英力量。

    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大数据计算理论、大数据计算的算法设计方法、大数据质量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物联网感知大数据获取与分布式计算的理论与算法、大数据计算问题求解的理论和方法、支撑人工智能的大数据技术(DB4AI)、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分析理论与技术(AI4DB)、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的理论与技术、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面向应用(工业、电信、医疗等)的大数据计算理论与算法、面向无人系统的数据分析与算法设计。

(1)师资力量雄厚

    海量数据计算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李建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计算机学会最高奖“王选奖”获得者,中国计算机学会物联网专委会主任,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发表论文200余篇,论著3部,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30余次应邀担任SIGMOD、VLDB、ICDE等国际*学术会议大会主席、PC主席等职务。

    海量数据计算研究中心的导师包括中心主任高宏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ACM中国常务理事、ACM哈尔滨分会副主任)、中心副主任张岩副教授、中心副主任石胜飞副教授、王宏志教授(博士生导师、英才学院副院长,龙江学者青年学者、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得主、CCF优秀博士论文得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系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ACM SIGMOD China秘书长、CCF哈尔滨分部副主席、微软学者、中国优秀数据库工程师)、邹兆年教授(博士生导师、CCF优秀博士论文得主、ACM哈尔滨分会秘书长)、程思瑶教授(博士生导师、CCF优秀博士论文得主、ACM SIGMOD China学术新星)、张炜副教授、骆吉洲副教授、杨东华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显敏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苗东菁副教授(博士生导师、CCF优秀博士论文得主、ACM SIGMOD China 学术新星)。

(2)研究成果显著

    海量数据计算研究中心研究成果丰硕。已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包括国际*会议论文100余篇,*期刊论文40余篇。近年来承担近30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重大产业化项目和各部属课题。中心共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并在众多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期刊中获最佳\优秀论文奖。

    我中心设计实现的“机群计算系统”开创了我国当今被广泛应用的云计算系统之先河,其仍在黑龙江省和贵州省地税征缴系统、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审计总署等很多其他部门中使用。除此之外,中心开发的与大数据相关的软件系统包括:基于机群系统的并行数据库系统、基于机群系统的并行数据仓库系统、基于机群系统的并行数据挖掘系统、大数据计算平台性能监控与故障预警系统、大数据计算平台调优系统、Web数据集成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系统、大数据清洗系统、数据质量驱动的数据市场、基于大数据的综合健康服务系统等等。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系统方面,我中心设计实现了与移动网链接的传感器网络节点、多频段并行通信传感器节点、视频传感器节点、心脏监测传感器节点。并基于硬件系统实现了多种无线传输协议,嵌入式操作系统等。代表应用“蓝莓生长监控系统”在青岛、威海、丹东、九台、安图等地的蓝莓种植基地部署,完成土壤感知数据的采集、协同控制、环境认知、控制灌溉等工作,以技术服务于生产生活。


中心优势

(1)学生培养优势

    如今我们正处于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冲击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几乎所有行业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数据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IBM、亚马逊、BAT等顶尖互联网公司积极采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战略,通过利用大数据开发前沿的技术,在为客户提供高端服务的同时抢占了发展先机,在这样的时代形势下,大数据人才已然供不应求。另外,海量数据计算研究中心的学生培养方面时刻与国际接轨,培养出的毕业生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动手能力,研究工作创新性强,受到了各大企业的一致好评,是用人单位的首要考虑对象,具备充分的就业优势。

    从海量数据计算研究中心走出的毕业生中,有多位被包括微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中国招商银行总行、渣打银行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录取,成为精英工程师;有多位毕业生选择赴美国、欧洲、澳大利亚、香港等地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有赴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软研究院、IBM研究院等知名高校、研究所担任教授和研究员等职务的科教精英人才;更有自己创业、驰骋商场的IT精英。

    研究生中有4人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1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人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提名,3人获得微软学者称号、1人获得IBM PHD Fellowship、2人获得中国优秀数据库工程师。

(2)学校优势及学院优势

    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京外唯一一所),是新中国第一所毕业生直接被授予工程师称号、研究生三年制的理工科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按照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目标重点建设的9所"985工程"大学之一。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2018年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5年,哈工大的材料科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行列,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已进入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行列。

    哈工大计算机学科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最早的计算机学科之一。在历次教育部主持的学科评估中,哈工大计算机学科都位于全国前五之列。2017年,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学院2005年至2017年期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89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5项(含重点/重大项目7项)、国家863计划47项(含重点/重大项目11项)、国家973计划5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4项(含重点/重大项目2项)、国家信息安全项目40项(含重大项目7项)、国防/航天项目37项(含重点/重大项目10项)、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7项、省/市科技项目38项(含重大/重点项目5项)、其他部委基金项目27项、国际合作项目41项。2005年以来,科研总经费达到2.59亿元,平均每年5174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397篇,其中,国际期刊论文400余篇、SCI/EI/ISTP检索1100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3部,获得软件著作权及专利140余项。

(3)学制优势

    哈工大本部计算机学科硕士学制为2年,短于大多数学校。相比同届生,同学们可以更早地步入社会,积累工作经验,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