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分享:在求职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时间:2022-12-12 07:11:26


 Datawhale干货 

作者:悯缘,阿里巴巴,TEDx分享嘉宾

写简历为什么那么重要

我毕业后就创业了,没有参加过校招,所以一直没有正儿八经写过简历。后来打算正式进入职场工作,跟猎头电话之后写了第一份求职简历,对方什么都没说,回复了我一个省略号。

每封简历停留的时间,平均只有10秒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写简历有很多讲究。然后我就上网找了一些简历模板,照葫芦画瓢整了个有点像样的简历。结果猎头回复了我四个字:没有亮点。后来被猎头认真地教育了一下,花了很多时间去向前辈请教,一遍一遍修改简历,才算跌跌撞撞进入职场。

到了自己做了业务主管,业务快速扩张的阶段,每天收到HR发给我的一堆简历,让我看要不要面试的时候,我才意识到简历有多少重要。简历背后是一道数学题,简历上的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都影响着HR和面试官是否愿意面试你的概率。就像一个社交软件,快速判断是左滑还是右滑。我曾经听过一个数据,很多HR每天都要浏览成百上千封简历,每封简历停留的时间,平均只有10秒。

好的简历在于最后的转化效果

所以,什么是一个好的简历?不在于形式和模板,在于最后的转化效果,有多少面试官看完简历想要见一见你。见你的原因可能是从简历中看出来专业度,也有可能仅仅是引起了ta的好奇

几年前我面试过阿里另外一块业务,我接到面试官电话的时候,她第一句话就是:“我不确定你是不是适合我们这个岗位,我单纯对你的经历有些好奇,想跟你聊聊。”

写简历最容易踩的坑

写简历最容易踩就是:总是想把自己所有优秀的点都呈现出来。

记得有一次,我帮朋友内推工作。HR看完他的简历,对我说:“这份简历给我的感觉是,他是个面目模糊的优秀年轻人。”的确,简历上写满了各种实习经历、项目经验和获奖情况,但每段经历之间,都缺少积累和关联。

需要突出的不是优秀,是目标匹配度

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都在鼓励我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尽可能展现自己的优秀。但其实,找工作不是评选“三好学生”。需要突出的,不是优秀,而是与目标岗位之间的匹配度。

求职过程中,把握面试官心理是非常重要的,面试官看简历、面试的时候,核心就在思考两个问题:

1)你最快需要多久,才能上手这份工作?

2)你在这个岗位上,能创造多大的价值?

简历 + 面试 + 笔试环节

针对这2个核心问题,通常会从4个方面来考察:过去经验、知识结构、能力组合、加入意愿。 

简历环节,由于所有的信息,都只能通过电脑屏幕向面试官单向传递,所以面试官侧重考察的是「过去经验」。

笔试环节,它很像我们在学校做的应用题,需要你具备足够多的专业知识,针对某个问题,想出解决方案,因此侧重考察的是「知识结构」。

面试环节,尤其是线下面试,可以通过近距离的互动,来深入了解对方,此时侧重考查的是「能力组合」与「加入意愿」。

我自己写简历的独家秘诀

我自己会有一个“总简历”,这个简历当中记录了我所有的工作经历。根据我要投递的岗位和公司,我会从“总简历”的池子上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形成“定制化简历”,哪怕是同一种岗位,他投递给不同公司的简历也是不一样的。

具体写简历的3个原则

具体写简历的时候,和大家分享3个原则:

1)选择切入点,强调匹配性;

比如,我做过新媒体编辑的经历,投国企的话,我会强调自己的「文字写作经验」,因为国企经常需要写材料,会很看重员工的文字写作能力。如果投的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岗位,根据用户运营、内容运营等岗位性质的不同,我会强调自己的「用户思维」和「内容产出能力」。

2)呈现挑战性,强调难度;

面试官会很在意,你最短需要花多久,才能上手这份工作。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就是你之前工作的难度系数。一般情况下,面试官会相信,你之前完成的工作,任务难度越大,你越能快速适应新的岗位。面对竞争人数较多的岗位时,尤其要注意这点。因为在很多份类似的简历中,面试官会进行横向比较。

3)证明完成度,强调事实性效果。

我发现,很多人在描述工作经历的时候,都没有说明任务完成的结果和效果。甚至有人会直接在简历上写:“面对挑战,我顶住压力,完成了任务,效果极佳。”

在呈现效果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一个原则:用事实论证,不用形容词描述。比如“效果极佳”这样的形容词描述,是不具备说服力的,你需要具体说明自己取得了哪些成果,并且,尽可能使用数据,来呈现这个结果。比如你想证明,你组织的活动影响力很大,你可以通过参与人数、媒体报道数量和报道媒体的影响力大小等维度来呈现。如果你想证明,你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利润,那么你可以展示活动带来的收益增长率和成本降低率。大家可以认真思考一下,你做到事情的效果,可以从哪些维度来进行评估,每个维度,是否都能找到数据支持

如果要做的更好的话,可以通过数据的对比,来进一步呈现工作效果。比如对比「投入资源」:所花费的成本,是否低于往期?比如,你花了更少的时间和预算。其次,可以对比「获得的收益」:是否提升了与收益直接相关的指标,比如品牌曝光度、销售增长额等等。

希望各位优秀的学弟学妹们能够通过这篇文章,在求职路上少走一些弯路,收获自己心仪的offer!

学生、相

学姐分享:在求职路上少走一些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