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20年的坚守,吴林照先生和他的“时光舰队”

时间:2022-10-12 07:57:50

"IT有得聊”是机械工业出版社旗下IT专业资讯和服务平台,致力于帮助读者在广义的IT领域里,掌握更专业、实用的知识与技能,快速提升职场竞争力。

小编的话:

与吴林照先生相识,缘自他和陆思海先生合作撰写的《舰船模型追加与改造技术指南》一书。我作为营销编辑,常常要和他通报最新的营销进展和推广方案。我们的沟通多是通过微信聊天和电子邮件。虽然未曾谋面,但文字往来之中,吴老谦逊和蔼、待人友善;凡事不辞辛苦,多愿意亲力亲为,在众多作者之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少模友在论坛里回复说是追寻着吴林照先生的作品长大的,常年来他所制作的模型对他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无论是人生修为还是专业素养,我们都不折不扣的是吴林照先生的晚辈,模友与我们都尊称吴林照先生为吴老。

吴老潜心于模型制作的业余兴趣爱好中,把它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而难以割舍。这对于一个模型制作者来说弥足珍贵。模型制作对他来讲,源于一种持续的内生动因:纯粹的业余兴趣爱好,没有考虑什么功利性。

吴老和模型的故事,是一个交织着光阴与梦想的故事。如果将模型比作是他人生中的挚友,那么他与模型的情谊正应了那句“涓涓流水不因石而阻,真挚情谊不因远而疏”。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吴老和他的时光舰队的故事。


感悟|20年的坚守,吴林照先生和他的“时光舰队”

感悟|20年的坚守,吴林照先生和他的“时光舰队”

感悟|20年的坚守,吴林照先生和他的“时光舰队”

感悟|20年的坚守,吴林照先生和他的“时光舰队”

感悟|20年的坚守,吴林照先生和他的“时光舰队”

感悟|20年的坚守,吴林照先生和他的“时光舰队”



我小时候喜欢走到上海外滩去看过往的大轮船,伴随着低沉回旋的汽笛声,目送钢铁浮城缓缓驶过陆家嘴江面。趴在江堤上的我,目送渐行渐远的船影,久久不愿离去,幻想着什么时候也能站在甲板上挥手告别外滩,和巨轮一起远航。

我的忘年交模友陆思海先生有个感慨,他父亲在其呱呱坠地时,给他起名“思海”。冥冥之中似乎预示了他和大海的不解之缘。面对浩瀚大海,思绪万千的他能在海边坐很久 。

爱屋及乌,爱海的人爱上了舰船模型制作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如果说我是起始于1960年代的模型爱好者的话,陆思海先生则是一个起始于21世纪初的模型爱好者。我一生中有两段时间热衷于模型制作,前段是小学六年级至高中三年级,扳指头算算有7年。我还珍藏一张我小学六年级时拍的照片,情景是我们一家四口带着我制作的两艘船模型到上海科技会堂的荷花池里试航后的留影。


感悟|20年的坚守,吴林照先生和他的“时光舰队”

图中最右为童年时的吴老


我(右)拿的是鱼雷快艇,中间是我妈,弟弟拿的是一艘游艇。睹物思情,弥足珍贵的一张与模型有关联的老照片啊。后来印一些外界因素我的模型制作戛然而止。第二段时间是在我退休前后的13年,工作稳定后又恢复了儿时的兴趣爱好,一下子做了大概有二十余艘舰船模型,两段时间加起来有20年的样子。而思海先生至今则有9年的模型制作历史。虽然我们俩都爱好模型制作,毕竟属于两代人。我们俩合作撰写了《舰船模型追加与改造技术指南》一书,在制作技法刚好互补了一下,使得舰船模型的制作技法展示变得更全面和翔实。


感悟|20年的坚守,吴林照先生和他的“时光舰队”

图为吴老的“时光舰队”


记得我小时候大多玩全自制的木质模型。而如今,塑料拼装模型已是模型爱好者的主要选择。随着模型厂家提供越来越丰富的产品,工具材料的现代化,再加精细的蚀刻件补品、激光切割的套材和喷笔的使用~~~。模型的精细和仿真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语。这既是两个时代的差异,又是模型制作与科学技术发展同步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由于我小时候的模型制作都是从一堆木条、木片、木皮开始的,自己按图纸制作龙骨、肋骨、龙筋,蒙皮制成船体,然后再做上层建筑直至完成整舰的油漆涂装。在退休前后的这段日子里,我加入塑料拼装模型的制作中去了,厂家已把舰船上的大小零件注塑成型,尤其是船体、甲板、舱室等几大件也一应俱全。只要剪下零部件粘好、加上蚀刻片线缆、油漆旧化一下,就大功告成了,但模型制作的题材被厂家牵着鼻子走,没了制作*。和小时候比,少了从打造第一条龙骨起的造船感觉。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轻易地打开了我全自制的阈值开关。话说大概十年以前,网上传来消息:相貌奇特科幻的“LCS-2”战舰在奥斯塔船厂下水舾装了。在舰船还未定型时,模型厂家肯定静观其变,在其海试前是绝对不会开模的,我何不来抢先自制一艘玩玩!全自制从下载图纸开始,一路忙不停的开工制作,直至顺利完成。在其海试后,还根据最新图片资讯搞了一次大改。当模型厂家推出此题材产品时,我的1/350“LCS-2”战舰已经在一个模型网站上的船模比赛上得奖啦,满满的成就感啊。


感悟|20年的坚守,吴林照先生和他的“时光舰队”

图为吴老的获奖作品1/350“LCS-2”战舰


我用以前木制模型的经验转移至ABS塑料模型制作上成功了。后来我想组建一个跨越时空500年的“时光舰队”,碰到市面上买不到的题材,就采取自己动手制作。1/350的舰船模型一口气做了好几个,我对自制的要求是要基本达到塑料拼装模型的仿真精度。在持续地探索之中,我获得了全自制塑料模型的制作经验和创作*。在模型制作中获得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多少也算有一点“匠人”精神。小陆先生这次在水景的制作试验中也投入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和心血。


感悟|20年的坚守,吴林照先生和他的“时光舰队”

图为吴老制作的1/350的舰船模型


感悟|20年的坚守,吴林照先生和他的“时光舰队”

图为陆思海先生制作的水景模型


一个精美的模型实际上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模型要严格按实物的比例和细节来反映真实,还要讲制作工艺和流程,这就体现了科学精神。


感悟|20年的坚守,吴林照先生和他的“时光舰队”


模型作品要通过视觉感知来传递,所以她又是一件艺术作品,像涂装、滤镜、渍洗和旧化这些步骤就与美术知识相关。模型是要动手做出来的,制作的过程需要掌握一定技巧,模型不可能做得又快又好,它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追求对细节的完美。对制作者的意志和毅力不啻是一种很好的磨练。


感悟|20年的坚守,吴林照先生和他的“时光舰队”


我们有一个同感,每当摊开模型零件动手制作时。觉得这是在做一件自己真心愿意做的事情,浸润在忘我之中的我们,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忘却身边的琐事。在制作过程中享受着生命中的美好时光。这时候,我们似乎离科学圣山和艺术殿堂那么近,我们崇尚科学,赞美艺术,享受生命。


感谢《模型世界-微缩艺术》主编吴迪先生为我们的新书作序,他的最后三段文字是这样说的:

“过去我们用纸和木头做模型,后来是有了塑料和树脂,再之后还有了金属蚀刻片,现在更有了CNC机加工,有3D打印……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微缩艺术创作手段也不断地发展,工具材料选择愈发广泛,很多朋友反而变得无所适从。经常听到看到‘你得买这个专用的,某某不好用……’这样的观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大多数‘不好用’其实是‘不会用’或者‘不适用’。鞋合不合脚只有穿过才知道,不论买多贵的工具和材料,如果不熟悉操作不了解特点,发挥不出最佳性能,还是很难获得满意结果。但是如果选料得当方法正确,也能用常见工具材料制作出惊艳的作品,本书收录的大多是这种惠而不费的实用案例。

吴林照老师是难得的创作型作者,巧思妙手改造不辍,机械工业出版社能把吴老多年积累的作品汇聚成册,借模型作品分享创造的乐趣,是对《模型世界-微缩艺术》杂志的支持和肯定,也是对我的帮助和提携。

希望本书能让更多的朋友享受到沉醉于微缩艺术创作的时光!”




感悟|20年的坚守,吴林照先生和他的“时光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