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软件工程的那些事儿————《人·绩效·职业道德》和《一个程序员的生命周期》读后感

时间:2021-05-31 14:43:57

对于这片文章,首先标题很亮眼--------“人·绩效·职业道德”。
首先,是“人”。我个人的理解,“人”在团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不可能独立的存在,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需要与他人的合作才能完成每项任务。通过这种形式的合作,事半功倍,同时还能学到不同的东西,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猪,鸡和鹦鹉”的故事,十分自然的将人带入其中,使我们引起对文章的兴趣,以小见大。其实在生活中,有些人就好像猪的角色一样,十分认真的投入每一件事情,要想项目成功,拿到高分,就必须付出惊人的努力,如果失败,就连自己的老本也赔进去了,押注太大。有些人就好像鸡的角色一样,充当一个参与者,他们不会对一件事情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即使项目失败,他们的损失也不会很大,所以不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时有一些人扮演者鹦鹉的角色,他们拥有很好的人脉,但是并不会落实到行动上,如果项目失败,他们也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只会纸上谈兵。 从软件工程起源中可以看出,软件工程是产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大规模软件开发周期长的问题,而解决问题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团队合作”。
第二个就是绩效问题。Hackman(1987)和Sundstrom(1990)对团队绩效进行了广义的定义,团队绩效是指团队实现预定目标的实际结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团队生产 的产量(数量、质量、速度、顾客满意度 等);②团队对其成员的影响(结果);③提高团队工作能力,以便将来更有效地工作。在至今众多的有关团队绩效的研究中,Nalder(1990)、Guzzo&Shea(1992)等关于团队绩效的定义最为流行。Nalder(1990)认为团队绩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团队对组织既定目标的达成情况;团队成员的满意感;团队成员继续协作的能力。
通过对高效和失败团队的表象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团队目标、成员选择、职责分工、过程管理、人际关系、成员技能和团队激励是影响团队绩效的关键因素。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有效的工作呢?我觉得首先应该明确团队使命,制定清晰目标。根据团队使命,制定团队目标。通常团队的目标必须服从组织的目标,是组织目标中一个特殊项的细化,而且目标的设定必须遵循SMART原则,即:明确性(Specific)、衡量性(Measurable)、可接受性(Acceptable)、可实现性(Realistic)、时限性(Timed);其次,选择成员,实现技能互补。目标是通过人员具体实现的,所以人员的选择是团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柳传志曾提出“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的战略,搭班子处于首位,由此说明团队成员选择的重要性;再次,界定成员职责,实行主副分工。细分每项职责,分别确定一名主要负责人,全权负责相应工作的计划与组织实施,对团队集体负责。同时团队中应确定一名“代理人”,当主要负责人因故暂不能履行职责时,由代理人履行。就像我们“齐工合伙人”团队一样,张瑞是组长,孙蓬勃、修浩和我为小组成员。每当要做一个项目的时候,组长队都会根据每个人的特征和能力,明细和划分任务,当我们完成不了的时候,组长就会出动一起和我们解决。分配给你的任务,你就是主分工,当你完成不了,组长或是其他成员会帮扶你。保证及时沟通,及时完成任务,但是我们在沟通的时候应避免关系冲突。还有就是团队考核,任何一个团队,在明确使命、 愿景的同时,必须对团队 业绩的考核有严格的赏罚制度。可以从一下五个方面参考,即:目标的达成率、时效性、质量、难易程度和对组织的影响程度,来进行系统考核。当然也避免不了团队中有的成员就是不干活,这个就可以把他“请”出团队,让他们另找组织。为了提高团队绩效,有的时候这未免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最后,是职业道德。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保证集体(团队)利益高于一切。因为它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像软件工程这样的必须以团队形式来完成,集体主义为根本原则,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相互关系。就像我上面说的,组长明确分工,有成员却不干活,这就侵害的团队利益,同样也就违反了他的职业道德,因为他不敬业,也不愿意去做这件事,当然也就没有责任心。
接着,我们就来说说《一个程序猿的生命周期》,读完之后,首先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文中的“他”很努力,他也是幸运的。虽然和同学间家境的差异,母亲的病魔,但还是迎来了他的爱情,事业。他曾经是班长、学生会主席。所以在毕业之际以及后来找工作,人际关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然也是作者表现好才会有这样的机遇。
作者曾在文中这样说:自己给自己制定的原则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人是要自己规划自己的道路的,可能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不起决定因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经历的过程是你最大的财富。这些是在他在公司经过了服务部受苦,专升本纠结,软件开发提干之后的心得。我在想,我们现在是大二,虽然还没有进入社会,还没有面临就业择业的难题。设想一下,我们若是走出校园,是否也能像作者这样能吃苦耐劳。反正我是想不到。然而作者凭借自己的努力很快走上了程序员的道路,在开发软件的时候,作者也说要学会给自己定位,知道自己的价值,这样才能明确自己的位置,不让自己边的被动。要是我的话,我肯定也会向作者学习。
创业。无论是创业初期还是中期以及最后,作者经历了很多波折,设计开发出的东西总是好景不长。好像作者一直在重复自己的东西,作为一个程序员没有创新的东西出来应该会悲哀。觉得作者在需求分析,团队协作方面我觉得都出了问题。首先是公司领导没有全面的了解到实情,就把事情囫囵的给决定了,导致整个事情没有办法进行下去。可是作者也没有说和领导提建议什么的,有的时候忍气吞声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有的时候人际交流和处理事情方面也是很考验一个人的情商的。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看完这个连载故事之后,这是我最大的感慨。其实我还是很佩服作者的,就像电影中说的一样: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我们可以设想若干年后的我们,想想自己想要变成什么样子的人。不过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越努力,越幸运!
随时感慨,文章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大家给提些建议,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