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常见的逻辑推理题

时间:2021-07-24 14:40:26
1.一个粗细均匀的长直管子,两端开口,里面有4个白球和4个黑球,球的直径、两端开口的直径等于管子的内径,现在白球和黑球的排列是wwwwbbbb,要求不取出任何一个球,使得排列变为bbwwwwbb。
2.一只蜗牛从井底爬到井口,每天白天蜗牛要睡觉,晚上才出来活动,一个晚上蜗牛可以向上爬3尺,但是白天睡觉的时候会往下滑2尺,井深10尺,问蜗牛几天可以爬出来?
3.在一个平面上画1999条直线最多能将这一平面划分成多少个部分?
4.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生活着土人,他们不愿意被外人打扰,一天,一个探险家到了岛上,被土人抓住,土人的祭司告诉他,你临死前还可以有一个机会留下一句话,如果这句 话是真的,你将被烧死,是假的,你将被五马分尸,可怜的探险家如何才能活下来?
5.怎样种四棵树使得任意两棵树的距离相等。
6.27个小运动员在参加完比赛后,口渴难耐,去小店买饮料,饮料店搞促销,凭三个空瓶可以再换一瓶,他们最少买多少瓶饮料才能保证一人一瓶?
7.有一座山,山上有座庙,只有一条路可以从山上的庙到山脚,每周一早上8点,有一个聪明的小和尚去山下化缘,周二早上8点从山脚回山上的庙里,小和尚的上下山的速度是任 意的,在每个往返中,他总是能在周一和周二的同一钟点到达山路上的同一点。例如,有一次他发现星期一的8点30和星期二的8点30他都到了山路靠山脚的3/4的地方,问这是为什么?
8.有两根不均匀分布的香,每根香烧完的时间是一个小时,你能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一段15分钟的时间?

2.10个海盗抢到了100颗宝石,每一颗都一样大小且价值连城。他们决定这么分:
(1)抽签决定自己的号码(1~10);
(2)首先,由1号提出分配方案,然后大家表决,当且仅当超过半数的人同意时,按照他的方案进行分配,否则将被扔进大海喂鲨鱼;
(3)如果1号死后,再由2号提出分配方案,然后剩下的4个人进行表决,当且仅当超过半数的人同意时,按照他的方案进行分配,否则将被扔入大海喂鲨鱼;
(4)依此类推……
条件:每个海盗都是很聪明的人,都能很理智地做出判断,从而做出选择。
问题:第一个海盗提出怎样的分配方案才能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12.从同一地点出发的相同型号的飞机,可是每架飞机装满油只能绕地球飞半周,飞机之间可以加油,加完油的飞机必须回到起点。问至少要多少架次,才能满足有一架绕地球一周。
参考答案:
1.两边一起烧。
2.96,0,1,0,1,0,1,0,1,0。
3.因为口是圆的。
4.很多。
5.分1,2,4。
6.6/7北京到广州的距离。
7.100%。
8.平面镜成像原理(或者是“眼睛是左右长的”)。
9.3先装满,倒在5里,再把3装满,倒进5里。把5里的水倒掉,把3里剩下的水倒进5里,再把3装满,倒进5里,ok!
10.一次。
11.首先1000为一个解。连续数的平均值设为x,1000必须是x的整数倍。假如连续数的个数为偶数个,x就不是整数了。x的2倍只能是5,25,125才行。因为平均值为12.5,要连续80个达不到。125/2=62.5是可以的。即62,63,61,64,等等。连续数的个数为奇数时,平均值为整数。1000为平均值的奇数倍。1000=2×2×2×5×5×5;x可以为2,4,8,40,200排除后剩下40和200是可以的。所以答案为平均值为62.5,40,200,1000的4组整数。
12.答案是5架次。一般的解法可以分为如下两个部分:
(1)直线飞行
一架飞机载满油飞行距离为1,n架飞机最远能飞多远?在不是兜圈没有迎头接应的情况,这问题就是n架飞机能飞多远?存在的极值问题是不要重复飞行,比如两架飞机同时给
一架飞机加油且同时飞回来即可认为是重复,或者换句话说,离出发点越远,在飞的飞机就越少,这个极值条件是显然的,因为n架飞机带的油是一定的,如重复,则浪费的油就越多。比如最后肯定是只有一架飞机全程飞行,注意“全程”这两个字,也就是不要重复的极值条件。如果是两架飞机的话,肯定是一架给另一架加满油,并使剩下的油刚好能回去,就说第二架飞机带的油耗在3倍于从出发到加油的路程上,有三架飞机第三架带的油耗在5倍于从出发到其加油的路程上,所以n架飞机最远能飞行的距离为s=1+1/3+…+1/(2n+1
)这个级数是发散的,所以理论上只要飞机足够多最终可以使一架飞机飞到无穷远,当然实际上不可能一架飞机在飞行1/(2n+1)时间内同时给n-1个飞机加油。
(2)可以迎头接应加油
一架飞机载满油飞行距离为1/2,最少几架飞机能飞行距离1?也是根据不要重复飞行的极值条件,得出最远处肯定是只有一架飞机飞行,这样得出由1/2处对称两边1/4肯定是
一架飞机飞行,用上面的公式即可知道一边至少需要两架飞机支持,(1/3+1/5)/2>1/4(左边除以2是一架飞机飞行距离为1/2),但是有一点点剩余,所以想像为一个滑轮(中间
一个飞机是个绳子,两边两架飞机是个棒)的话,可以滑动一点距离,就说加油地点可以在一定距离内变动(很容易算出来每架飞机的加油地点和加油数量,等等)
数学篇
1.1000!有几位数,为什么?
3.编一个程序求质数的和,例如F(7)=1+3+5+7+11+13 +17=57。
逻辑推理题1.此题源于1981年柏林的德国逻辑思考学院,98%的测验者无法解答此题。有五间房屋排成一列;A所有房屋的外表颜色都不一样;B所有的屋主来自不同的国家;C所有的屋主都养不同的宠物;D喝不同的饮料;E抽不同的香烟。(1)英国人住在红色房屋里;(2)瑞典人养了一只狗;(3)丹麦人喝茶;(4)绿色的房子在白色的房子的左边;(5)绿色房屋的屋主喝咖啡;(6)吸Pall Mall香烟的屋主养鸟;(7)黄色屋主吸Dunhill香烟;(8)位于最中间的屋主喝牛奶;(9)挪威人住在第一间房屋里;(10)吸Blend香烟的人住在养猫人家的隔壁;(11)养马的屋主在吸Dunhill香烟的人家的隔壁;(12)吸Blue Master香烟的屋主喝啤酒;(13)德国人吸Prince香烟;(14)挪威人住在蓝色房子隔壁;(15)只喝开水的人住在吸Blend香烟的人的隔壁问:谁养鱼?
提示:首先确定房子颜色:红、黄、绿、白、蓝Color12345国籍:英、瑞、丹、挪、德=>Nationality12345饮料:茶、咖、奶、酒、水=>Drink12345烟:PM、DH、BM、PR、混=>Tobacco12345宠物:狗、鸟、马、猫、鱼=>Pet12345 然后有:(9)=>N1=挪威(14)=>C2=蓝(4)=>如C3=绿,C4=白,则(8)和(5)矛盾,所以C4=绿,C5=白剩下红黄只能为C1,C3(1)=>C3=红,N3=英国,C1=黄(8)=>D3=牛奶(5)=>D4=咖啡(7)=>T1=DH(11)=>P2=马那么:挪威

1.某手机厂家由于设计失误,有可能造成电池寿命比原来设计的寿命短一半(不是冲放电时间),解决方案就是更换电池或给50元购买该厂家新手机的折换券。请给所有已购买的用户写信告诉解决方案。
2.一高层领导在参观某博物馆时,向博物馆馆员小王要了一块明代的城砖作为纪念,按国家规定,任何人不得将博物馆收藏品变为私有。博物馆馆长需要如何写信给这位领导 ,将城砖取回?
3.王小姐由于工作失误,将2万元的笔记本电脑以1.2万元错卖给李先生,王小姐的经理应该怎么写信给李先生将钱要回?
1.进程和线程的差别。
2.Heap与stack的差别。
3.Windows下的内存是如何管理的?
4.介绍.Net和.Net的安全性。
5.客户端如何访问.Net组件实现Web Service?
6.C/C++编译器中虚表是如何完成的?
7.谈谈COM的线程模型。然后讨论进程内/外组件的差别。
8.谈谈IA32下的分页机制。
9.给两个变量,如何找出一个带环单链表中是什么地方出现环的?
10.在IA32中一共有多少种办法从用户态跳到内核态?
11.如果只想让程序有一个实例运行,不能运行两个。像winamp一样,只能开一个窗口,怎样实现?
12.如何截取键盘的响应,让所有的‘a’变成‘b’?
13.Apartment在COM中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引入?
14.存储过程是什么?有什么用?有什么优点?
15.Template有什么特点?什么时候用?
16.谈谈Windows DNA结构的特点和优点。
微创笔试题目
1.上海的苏州河由于遭受多年的工业污染,一直是条臭水沟。上海市*下了很大决心清理苏州河,你觉得需要几年能让河水变清?你的依据是什么?
2.找出字符串A中包含的字符可以进行的所有不同组合。例如:abccd中,ab,ac,bc,cc,abd等都是可能的组合。(请用C/C++编程,不允许上机操作)
3.请估算月球的体积。
4.经常去的技术网站,请举例。
5.对软件开发过程的理解。
6.上海有多少外籍和港澳台人士?你的依据是什么?(不得引用*和调研机构数据)
7.字符串A是由n个小写英文字母(a ~ z)构成的,定义为char A[n]。你能用更少的空间表示这个字符串吗?请写出从char A[n]到你的新的储存格式的转换函数。(请用C/C++编程,不允许上机操作)
8.哈希表和数组的定义,区别,优缺点。
9.用递归实现菲波列数列。
10.用dhtml写页面。
智力题1.每天中午从法国塞纳河畔的勒阿佛有一艘轮船驶往美国纽约,在同一时刻纽约也有一艘轮船驶往勒阿佛。已知横渡一次的时间是7天7夜,轮船匀速航行,在同一航线,轮船近距离可见。请问今天中午从勒阿佛开出的船会遇到几艘从纽约来的船?2.巴拿赫病故于1945年8月31日。他的出生年份恰好是他在世时某年年龄的平方,问:他是哪年出生的?
答案: 设他在世时某年年龄为x,则x的平方<1945,且x为自然数。其出生年份x的平方-x=x(x-1),他在世年龄1945-x(x-1)。1945的平方根=44.1,则x应为44或略小于此的数。而x=44时,x(x-1)=44×43=1892,算得其在世年龄为1945-1892=53;又x=43时,x(x-1)=43×42=1806,得其在世年龄为1945-1806=139;若x再取小,其在世年龄越大,显然不妥。故x=44,即他出生于1892年,终年53岁。

笔试题目1.设计一个重采样系统,说明如何anti-alias。
2.y1(n)=x(2n),y2(n)=x(n/2),问:如果y1为周期函数,那么x是否为周期函数?如果x为周期函数,那么y1是否为周期函数?如果y2为周期函数,那么x是否为周期函数?如果x为周期函数,那么y2是否为周期函数?
3.如果模拟信号的带宽为5kHz,要用8k的采样率,怎么办。
4.某个程序在一个嵌入式系统(200M的CPU,50M的SDRAM)中已经最优化了,换到另一个系统(300M的CPU,50M的SDRAM)中运行,还需要优化吗?
5.x^4+a*x^3+x^2+c*x+d最少需要做几次乘法。
6.三个float:a,b,c问值:(a+b)+c==(b+a)+c(a+b)+c==(a+c)+b
7.把一个链表反向填空。
8.下面哪种排序法对12354最快?
。A. quick sortB. buble sortC. merge sort9.哪种结构平均来讲获取一个值最快?
。A. binary treeB. hash tableC. stack10.#include
“stdafx.h”#include <iostream.h>struct bit{ int a:3;
int b:2; int c:3;};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bit s; char *c = (char*)&s; *c = 0x99; cout <<
s.a <<endl <<s.b<<endl<<s.c<<endl; return
0;}Output:?11.挑bug,在linux下运行:#include <stdio.h>char
*reverse(char* str){ int len=0, i=0; char *pstr=str, *ptemp,*pd;
while(*++pstr) len++; pstr--; //ptemp=(char*)malloc(len+1);
ptemp=(char*)malloc(len+1); pd=ptemp; while(len--){ *ptemp=*pstr;
ptemp++; pstr--; i++; } *ptemp=*pstr; ptemp++;
*ptemp=‘\0’; return pd;}main(){ char string[40]=
“Hello World!”; char *pstr=string; printf(“%s”, pstr); printf(“%s”,
reverse(pstr));}

8.从计算机图形上截取某个物体边缘的若干个坐标,求这个物体的面积,并判断是方形还是圆形,说明原因。

1.一堆鸡蛋,3个3个数剩余2个,5个5个数剩余1个,7个7个数剩余3个,问这堆鸡蛋最少有多少个?并给出通解。
2.列举五岳,及其所在省份。
3.何为四书。
4.按顺序默写24节气。
5.默写于谦的《吟石灰》。
6.英语翻译约300字。
7.作文一篇:求职有感。

考试时间一小时,第一部分是填空和选择:
1.数列6,10,18,32,“?”,问“?”是几?
2.某人出70买进一个x,80卖出,90买回,100卖出,这桩买卖怎么样?
3.月球绕地球一圈,至少要多少时间?
4.7个人用7小时挖了7米的沟,以同样的速度在50小时挖50米的沟要多少人?
5.鱼头长9,鱼尾等于鱼头加半个鱼身,鱼身等于鱼头加鱼尾,问鱼全长多少?
6.一个小姐买了一块手表,回家发现手表比她家的表慢了两分钟,晚上看新闻的时候又发现她家的表比新闻里的时间慢了两分钟,则 。
A 手表和新闻里的时间一样
B 手表比新闻里的时间慢
C 手表比新闻里的时间快
7.王先生看到一则招聘启事,发现两个公司除了以下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A 半年年薪50万,每半年涨5万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B 一年年薪100万,每一年涨20万 50 50 60 60 70 70 80 80
王先生想去一家待遇比较优厚的公司,他会去哪家?
10.问哪个袋子里有金子?
A袋子上的标签是这样写的:B袋子上的话是对的,金子在A袋子。
B袋子上的标签是这样写的:A袋子上的话是错的,金子在A袋子里。 b
11.3个人住酒店30块钱,经理找回5块钱,服务生从中藏了2块钱,找给每人1块钱,3×(10-1)+2=29,问这是怎么回事?
12.三篇写作,均为书信形式。
(1)一片中文的祝贺信,祝贺某男当了某公司xx
(2)两篇英文的,一是说有事不能应邀,派别人去;另一篇是讨债的,7天不给钱就走人(主要考business letter格式)。

11.什么是进程(Process)和线程(Thread)?有何区别?
12.MFC和SDK有何区别?
13.IRP是什么?有何作用?
14.Windows 2000操作系统下用户模式和内核模式下编程有何区别?
15.驱动程序的BUFFER能swap到磁盘上去吗?为什么?
16.试编写3个函数实现
(1)建立一个双向链表
(2)插入一个节点
(3)删除一个节点
17.简述Hardware interrupt和software中断的区别,简述其应用。
18.试编写一个函数,计算一个字符串中A的个数。
19.画出其相应流程图并编写一个函数实现一个整数到二进制数的转换,如输入6,输出110。
20.
(1)编写一个递归函数,删除一个目录。
(2)编写一个非递归函数,删除一个目录。
并比较其性能。
21.附加题:简单叙述编程经历
9.画状态机,接受1,2,5分钱的卖报机,每份报纸5分钱。

1.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的研究已有多年,但似乎公认的观点认为它仍然非常困难。试对你所熟悉的任一方向(如指纹识别、人像识别、语音识别、字符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的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并设想如果你将从事该方向的研究,你打算如何着手,以建立有效的识别理论和方法;或者你认为现在的理论和方法有何缺陷,有什么办法来进行改进?(500字以内即可,不要太长)
2.简述下面任一主题的主要理论框架或主要观点(500字以内即可,不要太长)
3.设想你要设计一个算法,检测给定的图像中是否有矩形结构。所要检测的矩形可能有多种形态,试提出你的算法框架。要求你的算法至少能检测出样本中的矩形,而拒绝其他的任意非矩形结构。矩形的大小、位置和方向未知,要求你的算法能确定这些参数。
1.数据的逻辑存储结构(如数组,队列,树等)对于软件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试对你所了解的各种存储结构从运行速度、存储效率和适用场合等方面进行简要地分析。
2.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应用中都或多或少地用到了数据库。试简要地谈谈数据库设计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给出两种你所熟悉的DBMS,要求一种适用于小型应用,另一种适用于大型应用,给出你做出选择的理由。
3.某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提供WWW和E-mail服务,出于安全考虑,该公司要求我公司提供一套网络指纹登录系统,该系统要求能够利用指纹替代E-mail中常用的密码,并对所提供的部分网页通过指纹认证后才能访问,请利用你所学过的知识对该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你可以指定网络的配置(包括协议),但必须保证邮件用户既可通过网页(http方式)收取信件,也可通过Outlook收取信件。请分析该系统的可行性,可行时给出系统结构和主要的存储结构,指出系统中的难点和解决方法。(假设指纹识别的问题已经解决)

5.编最优化Bubble(int *pIntArray,int L),要求:交换元素不能用临时变量,如果有序需要最优。
6.用任意一种编程语言写n!的算法。
7.Cache的主要部分。
2.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的指数次幂。
1.什么是中断?中断发生时CPU做什么工作?
2.CPU在上电后,进入操作系统的main()之前必须做什么工作?
3.简述ISO OSI的物理层Layer1,链路层Layer2,网络层Layer3的任务。
4.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有何区别?无线电话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5.软件开发五个主要step是什么?
6.你在开发软件的时候,这5个step分别占用的时间百分比是多少?
7.makefile文件的作用是什么?
8.UNIX显示文件夹中,文件名的命令是什么?能使文件内容显示在屏幕的命令是什么?
9.(选做)手机用户在从一个基站漫游到另一个基站的过程中,都会发生什么?
1.DSP和通用处理器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画出你熟悉的一种DSP结构图。
2.说说定点DSP和浮点DSP的定义(或者说出他们的区别)。
3.说说你对循环寻址和位反序寻址的理解。
4.请写出【-8,7】的二进制补码和二进制偏置码。用Q15表示出0.5和-0.5。
全部用C语言完成:
1.自己定义数据结构,写出程序:在一个单向链表中,往I位置插入一个节点。
2.自己定义数据结构,写出程序:二叉树的前序遍历。
3.不允许使用系统时间,写出一个随机数生成函数。
宝洁公司招聘题号称由高级人力资源专家设计,无论您如实或编造回答,都能反应您某一方面的能力。核心部分的题目如下:



1.关于工作
(1) 你对未来的工作生活是怎样憧憬的?为何选择我公司作为求职公司?
(2)请用不超过30个字给出一个最能让我们录用你的理由。
(3)你认为比较理想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
(4)你个人的中长期的职业发展目标是怎样的?
2.关于社会
(1)如果你是杨利伟,你在太空中向祖国人民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2)宋美龄女士于2003年10月谢世,对这位著名人士在西安事变中的态度和作用,你是如何看待的?(不超过300字)
(3)北京*颁布的对拾金不昧者,失主要奖励相当于财产20%奖金的公告,你是如何看的?
(4)如果给你50万元人民币,你将会用这些钱做什么?
(5)在美国,男、女卫生间(厕所)的正确称呼为什么?请用英语写出答案。
(6)你认为麦当劳是世界最大的汉堡生产商吗?如果不是,请说出你的观点。
3.教育背景
(1)你受过哪些正规的教育或培训?(自高中毕业起)
(2)在校期间进行过哪些社会活动?

一列火车上有三个工人,史密斯、琼斯和罗伯特,三人工作为消防员、司闸员和机械师,有三个乘客与这三人的名字相同。罗伯特住在底特律;司闸员住在芝加哥和底特律中间的地方;琼斯一年赚2万美金;有一个乘客和司闸员住在一个地方,每年的薪水是司闸员的3倍整;史密斯台球打得比消防员好;和司闸员同名的乘客住在芝加哥。 请问谁是机械师?

28. 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1.请你分别画出OSI的七层网络结构图和TCP/IP的五层结构图。
2.请你详细地解释一下IP协议的定义,在哪个层上面?主要有什么作用?TCP与UDP呢?
3.请问交换机和路由器各自的实现原理是什么?分别在哪个层次上面实现的?
4.请问C++的类和C里面的struct有什么区别?
5.请讲一讲析构函数和虚函数的用法和作用。
6.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有什么区别?是怎么实现的?操作系统和编译器是怎么知道的?
7.8086是多少位的系统?在数据总线上是怎么实现的?
德勤笔试题
五个人来自不同地方,住不同房子,养不同动物,吸不同牌子香烟,喝不同饮料,喜欢不同食物。根据以下线索确定谁是养猫的人。
(1)红房子在蓝房子的右边,白房子的左边(不一定紧邻)
(2)黄房子的主人来自香港,而且他的房子不在最左边。
(3)爱吃比萨饼的人住在爱喝矿泉水的人的隔壁。
(4)来自北京的人爱喝茅台,住在来自上海的人的隔壁。
(5)吸希尔顿香烟的人住在养马的人右边隔壁。
(6)爱喝啤酒的人也爱吃鸡。
(7)绿房子的人养狗。
(8)爱吃面条的人住在养蛇的人的隔壁。
(9)来自天津的人的邻居(紧邻)一个爱吃牛肉,另一个来自 成都。
(10)养鱼的人住在最右边的房子里。
(11)吸万宝路香烟的人住在吸希尔顿香烟的人和吸“555”香烟的人的中间(紧邻)
(12)红房子的人爱喝茶。
(13)爱喝葡萄酒的人住在爱吃豆腐的人的右边隔壁。
(14)吸红塔山香烟的人既不住在吸健牌香烟的人的隔壁,也不与来自上海的人相邻。
(15)来自上海的人住在左数第二间房子里。
(16)爱喝矿泉水的人住在最中间的房子里。
(17)爱吃面条的人也爱喝葡萄酒。
(18)吸“555”香烟的人比吸希尔顿香烟的人住的靠右。

1.说出RC振荡器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2.什么是SDH?
3.什么是共模、差模?画出差分电路的结构。
4.a=5; b=6; a+=b++; 执行结果是什么?
5.什么是TDM?什么是CDMA?
6.什么是采样定理?
7.什么是香农定理?
8.计算机的中断有哪几类?



中文笔试题
1.汉译英
北电网络的开发者计划使来自于不同组织的开发者,能够在北电网络的平台上开发圆满的补充业务。北电网络符合工业标准的开放接口,为补充业务的开展引入了无数商机,
开发者计划为不同层面的开发者提供不同等级的资格,资格的划分还考虑到以下因素:补充业务与北电网络平台的集合程度,开发者团体与北电网络的合作关系,等等。
2.编程
将整数转换成字符串:void itoa(int,char);
例如itoa(-123,s[])则s=“-123”;

33.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笔试题
1.排序s-m-t-w-t-f-?
2.如果六千,六百,六表示成6606,那么十一千,十一百,十一表示成什么?
3.grass后面加一个词,agent前面加一个单词,组成两个新词,这个词是什么?
4.农场不知道有多少鸡,现有一批饲料,如果卖掉75只鸡饲料够20天用,买进100只鸡饲料够用15天,问原来有多少只鸡?
5.6个桶,装着两种液体,一种液体的价格是另外一种的double,桶容量为8,13,15,17,19,31,有一个美国人,各用了14美元买两种液体,剩下一个桶。问剩下哪个?
6.篮球场,还剩6秒,差对手4分,没可能追得上,现在有一个暂停,你会怎么指导球员去做?
34. 著名的*IT企业

2.你大学期间最辉煌的一件事是什么?
3.如果你明天去火星呆上300年,今天晚上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8.简述堆栈与队列的区别。

第1章 名企笔试真题精选37. 奇码数字信息有限公司笔试题

1.画出NMOS的特性曲线(指明饱和区,截至区,线性区,击穿区和C-V曲线)
2.2.2um工艺下,Kn=3Kp,设计一个反相器,说出器件尺寸。
3.说出制作N-well的工艺流程。
4.雪崩击穿和齐纳击穿的机理和区别。
5.用CMOS画一个D触发器(clk,d,q,q-)。
第1章 名企笔试真题精选38. 中国著名IT企业——联想笔试题

1.设计函数 int atoi(char *s)。
2.int i=(j=4,k=8,l=16,m=32); printf(“%d”, i); 输出是多少?
3.解释局部变量、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的含义。
4.解释堆和栈的区别。
5.论述含参数的宏与函数的优缺点。

40. 特大型企业——普天C++笔试题

1.实现双向链表删除一个节点P,在节点P后插入一个节点,写出这两个函数。
2.写一个函数,将其中的\t都转换成4个空格。
3.Windows程序的入口是哪里?写出Windows消息机制的流程。
4.如何定义和实现一个类的成员函数为回调函数?
5.C++里面是不是所有的动作都是main()引起的?如果不是,请举例。
6.C++里面如何声明const void f(void)函数为C程序中的库函数?
决定了泊松一生道路的数学趣题泊松(Poisson S.-D,B.,1781.6.21~1840.4.25)法国数学家,曾任过欧洲许多国家科学院的院士,在积分理论、微分方程、概率论、级数理论
等方面都有过较大的贡献。据说泊松在青年时代研究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某人有12品脱啤酒一瓶(品脱是英容量单位,1品脱=0.568升),想从中倒出6品脱。但是他没有6品脱
的容器,只有一个8品脱的容器和一个5品脱的容器。怎样的倒法才能使8品脱的容器中恰好装入6品脱啤酒? 分析与解答这个数学游戏有两种不同的解法,如下面的两个表所示。第
一种解法:12

第2章 数学趣题解析1. 分酒类问题(2)

称球问题
称球问题是最经典的一道趣味数学题目,经常出现于各种智力游戏及智力测试中,最常见的题目如下所示:
12个球中,有一个重量与其他的11个不同,但不知道是重还是轻。给你一个天平,只许称3次把这个不标准的球找出来,应该怎么称呢?
分析与解答
首先强调说明两点:
(1)不规则的球不知是轻还是重,一共12个球,因此最后必定是24种可能。
(2)任何时候如果天平相等,那么天平上的球都是标准球,可以作为后续参考球。如果天平不相等,下次称的时候将其中的一部分球交换位置天平保持不变,那么交换的球都
是标准球,反之如果天平发生变化则不标准球就在交换的球之中。
为了使读者查看方便,12个球用1~12(数字)进行标识,其中已确定是标准球的号码加括号注明:
第一次{1+2+3+4}比较{5+6+7+8}
如果相等,第二次{9+10}比较{(1)+11}
如果相等,证明是12球不规则,第三次和任意球比较,12或者重或者轻两种可能
如果{9+10}>{(1)+11}
第三次9比较10,如果9>10并且{9+10}>{(1)+11}证明是9重
同理如果9 同理如果9=10,证明是11轻
如果{9+10} 第三次9比较10,如果9>10并且{9+10} 如果9 如果9=10,证明是11重
至此刚好8种可能;
如果{1+2+3+4}>{5+6+7+8}
第二次{1+2+5}比较{3+6+(9)}(关键把其中3,5球的位置交换)
如果相等,证明1,2,3,5,6为规则球,不规则球在4,7,8中(见说明2)
第三次7比较8,如果7=8并且{1+2+3+4}>{5+6+7+8}证明是4重
如果7 如果7>8,证明是8轻
如果{1+2+5}>{3+6+(9)}
证明3,5,4,7,8为规则球,不规则球在1,2,6中
第三次1比较2,如果1=2并且{1+2+5}>{3+6+(9)}证明是6轻
如果1>2,证明是1重
如果1 如果{1+2+5} 证明不规则球在3,5中(因为位置变化天平变化)
第三次随便比较1与3,如果1=3,证明是5轻
如果1 1>3不可能,因为已经有第一次{1+2+3+4}>{5+6+7+8}
这样刚好也是8种可能。
同样道理,{1+2+3+4} 同样还是称球的问题,如果12个球你解决了,接着再考虑一下如何解决13个球吧,条件完全相同,13个球中有一个非标准球,仍然是称3次找出来,
13个球是称3次的极限了。
分析与解答
有了称12个球的经验,下面就解释得稍微简单一些了,分组方式为4,4,5。
第一次仍然为{1+2+3+4}比较{5+6+7+8}
如果相等,第二次{9+10+11}比较{(1)+(2)+(3)}
如果相等证明不标准球是12或者13
第三次比较1和12,如果1>12,证明是12轻
如果1 如果1=12,证明不标准球是13
如果{9+10+11}>{(1)+(2)+(3)},则说明不标准球在9,10,11中且为重
第三次9比较10,如果9=10,证明是11重
如果9 如果9>10,证明是9重
如果{9+10+11} 第三次9比较10,如果9=10,证明是11轻
如果9 如果9>10,证明是10轻
如果{1+2+3+4}>{5+6+7+8}
第二次{1+2+3+5}比较{4+(9)+(10)+(11)}
如果相等,证明不规则球在6,7,8中且为轻
第三次6比较7 如果6=7证明是8轻
如果6 如果6>7,证明是7轻
如果{1+2+3+5}>{4+(9)+(10)+(11)}
证明不规则球在1,2,3中且为重
第三次1比较2,如果1=2证明是3重
如果1>2,证明是1重
如果1 如果{1+2+3+5} 证明不规则球在4,5中(因为位置变化天平变化)
第三次1比较4即可,如果1=4证明是5轻
如果1 1>4的情况不成立
同样{1+2+3+4} 只许称一次
一袋一袋的洗衣粉堆成10堆,9堆洗衣粉是合格产品,每袋1斤。惟独有一堆份量不足,每袋只有9两。从外形上看,看不出哪一堆是9两的。用台称一堆一堆去称吧,称的次数
比较多。有人找到一个办法,只称了一次,就找到了9两的那一堆。这是个什么办法呢?如果有40堆洗衣粉,其中有一堆是9两一袋的,那么要称几次才能找出这一堆?
分析与解答
此题需利用乘法口诀的特点。一个数乘以9,乘积中的个位数,没有相同的数:0´9=0,1´9=9,2´9=18,3´9=27,4´9=36,5´9=45,6´9=54,7´9=63,8´9=72,9´9=81。称洗衣
粉就要用到这个特点。
将10堆洗衣粉编上号码:1,2,3,4,5,6,7,8,9,10。从第1堆取一袋洗衣粉,从第2堆取两袋,从第3堆取三袋,……,从第9堆取九袋,第10堆不取。把取出来的洗衣粉
用秤称一下,只注意总重量几斤几两的两数,如果是3两,就知道第7堆是9两一袋。
如果有40堆,就要称3次。第一次先从20堆中每堆中取出一袋一起称。如果重量是20斤,说明9两的那堆在剩下的20堆中。不然,就在这20堆中。第二次再从包含9两一堆的20堆
中选取1堆,每堆取一袋在台称上称。从重量是否10斤,就可以确定9两一堆的在哪10堆中。第三次,将包括9两一堆的10堆按照前面的办法称一次,就确定了哪一堆是9两的。

第2章 数学趣题解析2. 游戏中的分配问题

我们经常遇到一类分配物品的题目,在这类题目中,将一些物品分给几个人,每个人都得到整数个物品。而在有些题目中,经常出现有的人得到分数个物品的情况,而此物品
又是不可分割的,这就容易使人迷惑。其实,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如果我们能换个思维方式,尝试一下逆向思维,往往能有惊奇的发现。
分月饼
中秋节到了,班级里买回了一箱月饼准备分给同学们。第1个同学取走了1块月饼和剩余月饼的1/9,第2个同学取走了2块月饼和剩余月饼的1/9,第3个同学取走了3块月饼和剩
余月饼的1/9,第4个同学取走了4块月饼和剩余月饼的1/9,依次类推,把全部月饼一点不剩地分配给了全部同学。
请问班级共有多少个同学,共有多少块月饼?
分析与解答
此题需逆向思考。
最后一个同学取走的月饼数目应与全班的人数相同。他前面一个同学取走全班人数减1块月饼和剩余月饼的1/9。由此可知最后一个同学得到的是剩余月饼的8/9。即,在最后一
个同学取月饼的时候,剩余月饼应是8的倍数。
假设最后一个同学取走的是8块月饼。那么,全班共有8个同学。第7个同学取走7块月饼再加上剩余9块月饼的1/9共8块月饼。第7、第8个同学一共取走16块月饼,这应该是第6
个同学取走6块月饼后剩余月饼的8/9。我们可以得到第6个同学取走6块月饼后剩余的月饼数为16/(8/9)=18。第6个同学取走的月饼数为6+18/9=8。
第5个同学取走5块月饼后剩余月饼的8/9为8+8+8=24块。则第5个同学取走5块月饼后剩余的月饼数为24/(8/9)=27块。第5个同学共取走5+27/9=8块月饼。
第4个同学取走4块月饼后剩余月饼的8/9为8+8+8+8 =32块。则第4个同学取走4块月饼后剩余的月饼数为32/(8/9)=36块。第4个同学共取走4+36/9=8块月饼。
第3个同学取走3块月饼后剩余月饼的8/9为8+8+8+8+ 8=40块。则第3个同学取走3块月饼后剩余的月饼数为40/(8/9)=45块。第3个同学共取走3+45/9=8块月饼。同样,第2、
第1个同学也分别取走8块月饼。
综上所述,每个同学都取走8块月饼。因此,共有8个同学,64块月饼。
分苹果
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小咪的爸爸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只有5个苹果。怎么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爸爸希望每个苹果最多
切成3块。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孩子平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
小咪的爸爸是怎样做的呢?
分析与解答
苹果是这样分的:把3个苹果各切成两半,把这6个半边苹果分给每人1块。另2个苹果每个切成3等份,这6个1/3苹果也分给每人1块。于是,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一个半边苹果和
一个1/3苹果,6个孩子都平均分配到了苹果。
半张唱片
张三和李四都热衷于解难题,他们的最大乐趣就是彼此用难题难住对方,或难倒他们的朋友。
有一次,张三和李四经过一家唱片店。
这时,张三问李四:“你是不是还有西部乡村音乐的唱片?”
李四说:“没有了,我把我唱片的一半和半张唱片给了小赵。”
李四接着说:“然后我把我剩下的另一半,加上半张给了小吴。”
李四:“这样我就只剩下一张唱片了,如果你能告诉我原先我有几张唱片,我就把这最后一张送给你。”
张三真的被难倒了,因为他实在想不出这半张唱片有什么用处!
你能帮他解决这个难题吗?
分析与解答
此题很容易使人掉入东西的一半再加上1/2,不可能等于一个整数的陷阱里。
如果走入这个迷宫,就难见天日了!
这题的关键在于:奇数唱片的一半,再加上半张唱片,正好是个整数。
由于李四最后一次送出唱片后剩一张。他在给小吴1张之前,至少有3张。3的一半是,加上1/2等于2,所以李四最后送出了2张。现在很容易倒算回去,他原先有7张唱片。

第2章 数学趣题解析3. 数字问题

猜数字-1
一个教逻辑学的教授,有三个学生,而且三个学生都非常聪明。
一天教授给他们出了一个题,教授在每个人脑门上贴了一张纸条并告诉他们,每个人的纸条上都写了一个正整数,且某两个数的和等于第三个。(每个人可以看见另两个数,
但看不见自己的。)
教授问第一个学生:你能猜出自己的数吗?回答:不能。
问第二个,不能。
第三个,不能。
再问第一个,不能。
第二个,不能。
第三个:我猜出来了,是144!
教授很满意的笑了。请问你能猜出另外两个人的数吗?请说出理由!
分析与解答
答案是:36和108
思路如下:
首先,说出此数的人应该是两数之和的人,因为另外两个加数的人所获得的信息应该是均等的,在同等条件下,若一个推不出,另一个也应该推不出。(当然,我这里只是说
这种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毕竟还有个回答的先后次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信息不平衡)
另外,只有在第三个人看到另外两个人的数是一样时,才可以立刻说出自己的数。
以上两点是根据题意可以推出的已知条件。
如果只问了一轮,第三个人就说出144,那么根据推理,可以很容易得出另外两个是48和96,怎样才能让老师问了两轮才得出答案了?这就需要进一步考虑:
A:36(36/252)B:108(108/180)C:144(144/72)
括弧内是该同学看到另外两个数后,猜测自己头上可能出现的数。现推理如下:
A,B先说不知道,理所当然,C在说不知道的情况下,可以假设如果自己是72的话,B在已知36和72条件下,会这样推理——“我的数应该是36或108,但如果是36的话,C应该
可以立刻说出自己的数,而C并没说,所以应该是108!”然而,在下一轮,B还是不知道,所以,C可以判断出自己的假设是假的,自己的数只能是144。
猜数字-2
老师从1~50之间(大于1小于50)选了两个自然数,将两数之积告诉同学P(Product),两数之和告诉同学S(Sum),问两位同学能否推出这两个自然数?
S说:我知道你不知道这两个数,但我也不知道。
P说:我还是不知道。
S说:我知道这两个数啦!
P说:我也知道啦!
其他同学:我们也知道啦!
……
问:老师选出的两个自然数是什么?
分析与解答
说话依次编号为S1,P1,S2,P2。
设这两个数为x,y,和为s,积为p。
由S1,P不知道这两个数,所以s不可能是两个质数相加得来的,而且s29,那么P拿到29´(s-29)必定可以猜出s了。所以和s为{11,17,23,27,29}之一,设这个集合为A。

由P1,乘积p必定含有因子2,而且含有两个质因子,而且最大的质因子不可能大于7,(假如含有因子11,就会有p至少是11´2´3,拆成11´6或者22´3不满足条件,假如含有因
子13,就会有p至少是13´2´3,拆成13´6或者26´3也不满足条件),这条规则有助于简化和s的拆分。
(1)假设s=11。
11=2+9=5+6,有18=2´9=3×6,只有2+9落在集合A中,P不会说出P1。而30=5´6=2´15,11和17都落在集合A中,所以只有这一种情况会令P说P1,所以S拿到11可以断言S2。但是
问题在于P会说出P2的话,必须要s=17时S说不出S2才行。
下面看看s=17的情况,17=2+15=3+14=5+12=7+10= 8+9,由于p=2´15=5´6或p=3´14=2´21都会令P说出P1,所以s=17时S说不出S2。
所以s=11,p=30,这两个数是5和6的时候满足条件
(2)假设s=23,
23=2+21=3+20=5+18=8+15=9+14,由于p=9´14=6´21或p=3´14=2´21都会令P说出P1,所以s=23时S说不出S2。
(3)假设s=27,
27=2+25=3+24=6+21=7+20=9+18=12+15,由于p=6´21= 9´14或p=12´15=9´20都会令P说出P1,所以s=27时S说不出S2。
(4)假设s=29,29=2+27=4+25=5+24=8+21=9+20=14 +15,由于p=9´20=12´15或p=5´24=15´8都会令P说出P1,所以s=27时S说不出S2。
综上所述:这两个数只可能是5和6。
数字找规律
11,21,33,45,55,61,?
分析与解答
正确答案:61
原则是:
1.求下一个数的时候,已知的最后一个数应为10进制的。
2.从11开始,按5进制、6进制、7进制……的顺序求下一个数,也就是11的5进制为21,21的6进制为33,33的7进制为45……,55的9进制为61。
符号问题
定义一种新运算*
已知:2*4=8
3*5=11
5*3=13
9*5=25
求3*7=?
分析与解答
3*5和5*3得数差2,所以有两条思路:
8-2=6
11-3=8
13-5=8
25-9=16
8+4=12
11+5=16
13+3=16
25+5=30
然后就从第一条思路凑出来的。a*b=2*(较大数-1)+a,所以3*7=2*(7-1)+3=15。

第2章 数学趣题解析4. 其他趣味数学(1)

河岸的距离
两艘轮船在同一时刻驶离河的两岸,一艘从A驶往B,另一艘从B开往A,其中一艘开得比另一艘快些,因此它们在距离较近的岸500公里处相遇。到达预定地点后,每艘船要停留
15分钟,以便让乘客上下船,然后它们又返航。这两艘渡轮在距另一岸100公里处重新相遇。试问河有多宽?
分析与解答
当两艘渡轮在x点相遇时,它们距A岸500公里,此时它们走过的距离总和等于河的宽度。当它们双方抵达对岸时,走过的总长度等于河宽的两倍。在返航中,它们在z点相遇,
这时两船走过的距离之和等于河宽的三倍,所以每一艘渡轮现在所走的距离应该等于它们第一次相遇时所走的距离的三倍。在两船第一次相遇时,有一艘渡轮走了500公里,所以当
它到达z点时,已经走了三倍的距离,即1500公里,这个距离比河的宽度多100公里。所以,河的宽度为1400公里。每艘渡轮的上、下客时间对答案毫无影响。
变量交换
不使用任何其他变量,交换a,b变量的值?
分析与解答
a = a+b
b = a-b
a= a-b
步行时间
某公司的办公大楼在市中心,而公司总裁温斯顿的家在郊区一个小镇的附近。他每次下班以后都是乘同一次市郊火车回小镇。小镇车站离家还有一段距离,他的私人司机总是
在同一时刻从家里开出轿车,去小镇车站接总裁回家。由于火车与轿车都十分准时,因此,火车与轿车每次都是在同一时刻到站。
有一次,司机比以往迟了半个小时出发。温斯顿到站后,找不到他的车子,又怕回去晚了遭老婆骂,便急匆匆沿着公路步行往家里走,途中遇到他的轿车正风驰电掣而来,立
即招手示意停车,跳上车子后也顾不上骂司机,命其马上掉头往回开。回到家中,果不出所料,他老婆大发雷霆:“又到哪儿鬼混去啦!你比以往足足晚回了22分钟……”。
温斯顿步行了多长时间?
分析与解答
假如温斯顿一直在车站等候,那么由于司机比以往晚了半小时出发,因此,也将晚半小时到达车站。也就是说,温斯顿将在车站空等半小时,等他的轿车到达后坐车回家,从
而他将比以往晚半小时到家。而现在温斯顿只比平常晚22分钟到家,这缩短下来的8分钟是如果总裁在火车站死等的话,司机本来要花在从现在遇到温斯顿总裁的地点到火车站再回
到这个地点上的时间。这意味着,如果司机开车从现在遇到总裁的地点赶到火车站,单程所花的时间将为4分钟。因此,如果温斯顿等在火车站,再过4分钟,他的轿车也到了。也
就是说,他如果等在火车站,那么他也已经等了30-4=26分钟了。但是惧内的温斯顿总裁毕竟没有等,他心急火燎地赶路,把这26分钟全都花在步行上了。
因此,温斯顿步行了26分钟。
付清欠款
有四个人借钱的数目分别是这样的:阿伊库向贝尔借了10美元;贝尔向查理借了20美元;查理向迪克借了30美元;迪克又向阿伊库借了40美元。碰巧四个人都在场,决定结个
账,请问最少只需要动用多少美金就可以将所有欠款一次付清?
分析与解答
贝尔、查理、迪克各自拿出10美元给阿伊库就可解决问题了。这样的话只动用了30美元。最笨的办法就是用100美元来一一付清。
贝尔必须拿出10美元的欠额,查理和迪克也一样;而阿伊库则要收回借出的30美元。再复杂的问题只要有条理地分析就会很简单。养成经常性地归纳整理、摸索实质的好习惯

一美元纸币
注:美国货币中的硬币有1美分、5美分、10美分、25美分、50美分和1美元这几种面值。
一家小店刚开始营业,店堂中只有三位男顾客和一位女店主。当这三位男士同时站起来付帐的时候,出现了以下的情况:
(1)这四个人每人都至少有一枚硬币,但都不是面值为1美分或1美元的硬币。
(2)这四人中没有一人能够兑开任何一枚硬币。
(3)一个叫卢的男士要付的账单款额最大,一位叫莫的男士要付的帐单款额其次,一个叫内德的男士要付的账单款额最小。
(4)每个男士无论怎样用手中所持的硬币付账,女店主都无法找清零钱。
(5)如果这三位男士相互之间等值调换一下手中的硬币,则每个人都可以付清自己的账单而无需找零。
(6)当这三位男士进行了两次等值调换以后,他们发现手中的硬币与各人自己原先所持的硬币没有一枚面值相同。
(7)随着事情的进一步发展,又出现如下的情况:
(8)在付清了账单而且有两位男士离开以后,留下的男士又买了一些糖果。这位男士本来可以用他手中剩下的硬币付款,可是女店主却无法用她现在所持的硬币找清零钱。于
是,这位男士用1美元的纸币付了糖果钱,但是现在女店主不得不把她的全部硬币都找给了他。
现在,请你不要管那天女店主怎么会在找零上屡屡遇到麻烦,这三位男士中谁用1美元的纸币付了糖果钱?

第2章 数学趣题解析4. 其他趣味数学(2)

分析与解答
对题意的以下两点这样理解:
(2)中不能换开任何一个硬币,指的是如果任何一个人不能有2个5分,否则他能换1个10分硬币。
(6)中指如果A,B换过,并且A,C换过,这就是两次交换。
那么,至少有一组解:是内德用纸币。
卢开始有10´3+25,账单为50
莫开始有50,账单为25
内德开始有5+25,账单为10
店主开始有10
此时满足1,2,3,4
第一次调换:卢拿10´3换内德的5+25
卢5+25´2内德10´3
第二次调换:卢拿25´2换莫的50
此时:
卢有50+5账单为50付完走人
莫有25´2账单为25付完走人
内德有10´3账单为10付完剩20,要买5分的糖
付账后,店主有50+25+10´2,无法找开10,但硬币和为95,能找开纸币1元。
生日会上的12个小孩
今天是我13岁的生日。在我的生日宴会上,包括我共有12个小孩相聚在一起。每四个小孩同属一个家庭,共来自A,B和C这三个不同的家庭,当然也包括我所在的家庭。有意思
的是,这12个小孩的年龄都不相同,最大的13岁,换句话说,在1至13这十三个数字中,除了某个数字外,其余的数字都表示某个孩子的年龄。我把每个家庭的孩子的年龄加起来,
得到以下的结果:
家庭A:年龄总数41,包括一个12岁的孩子。
家庭B:年龄总数m,包括一个5岁的孩子。
家庭C:年龄总数21,包括一个4岁的孩子。
只有家庭A中有两个孩子只相差1岁的孩子。
你能回答下面两个问题吗:我属于哪个家庭——A,B,还是C?每个家庭中的孩子各是多大?
分析与解答
因为只有家庭A中有两个孩子只相差1岁,所以我绝对不是C家庭的。(21-4-13=4,4=1+3,4与3相差1,与条件矛盾)
家庭A:年龄总数41,包括一个12岁的孩子,所以平均年龄大于10,又因为有两个孩子只相差1岁,所以家庭A中可能出现11,12或12,13。若包括11,12,则41-11-12=18=10+8
,10,11,12皆差1岁,与条件矛盾。若包括12,13,则41-12-13=16=10+6或7+9,符合条件。
若A家庭为6,10,12,13。则C家庭为1,4,7,9。根据排除法,B家庭为2/3,5,8,11。
若A家庭为7,9,12,13,则C家庭为1,4,6,10。根据排除法,B家庭为2/3,5,8,11。
最短时间过桥问题
在漆黑的夜里,四位旅行者来到了一座狭窄而且没有护栏的桥边。如果不借助手电筒的话,大家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过桥去的。不幸的是,四个人一共只带了一只手电筒,而桥
窄得只够让两个人同时通过。如果各自单独过桥的话,四人所需要的时间分别是1,2,5,8分钟;而如果两人同时过桥,所需要的时间就是走得比较慢的那个人单独行动时所需的
时间。问题是,你如何设计一个方案,让用的时间最少。
分析与解答
(1)1分钟的和2分钟的先过桥(此时耗时2分钟)。
(2)1分钟的回来(或是2分钟的回来,最终效果一样,不赘述,此时共耗时3分钟)。
(3) 5分钟的和8分钟的过桥(共耗时2+1+8=11分钟)。
(4)2分钟的回来(共耗时2+1+8+2=13分钟)。
(5)1分钟的和2分钟的过桥(共耗时2+1+8+2+2=15分钟)。
此时全部过桥,共耗时15分钟。



第2章 数学趣题解析5. 趣味图形

火柴游戏-1陈景润是我国当代著名数学家。于1966年发表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著名结果(1+2)摘要,著有《初等数论》、《1+1余外集》等。据传陈景润喜欢智力问题,特
别是某些游戏,比如火柴游戏,下面是出自他手的一个小游戏。24根火柴可以摆成两个正方形(如下图),请问如何操作可使:(1)移动其中4根后,使其变成3个正方形。(2)
移后再移动其中8根后,使其变成9个小正方形。(3)移后再去掉其中8根后,使其变成5个正方形。 分析与解答移法见下面各图:火柴游戏-2哥德弗雷•哈罗德•哈代是英国著名的
数学家,他一生将全部心血都献给了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还对生物群体遗传研究有所贡献。 哈代有个嗜好:玩火柴游戏。我们来看两个用火柴摆成的算式,他们显然是不成立的
,你能在每个算式中只移动一根火柴,而使之成立吗? 分析与解答移法见下面各图:火柴游戏-3动4根火柴,把小船变成三个梯形。 分析与解答火柴游戏-4下图是由15根火柴,排
出的两个等边三角形,试一试,移动其中的3根火柴,把它变成4个等边三角形。这个题目并不难吧? 分析与解答

第2章 数学趣题解析6. 其他图形题

只经过一次牧师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动身去教区。他指着自己教区某部分的地图,那里流过一条不大的河,再往南经几百里入海。“我亲爱的同伴们”牧师说,“一个奇妙的难
题,请认真听。河的分岔处形成一个岛,岛上有我本人简陋的小屋。在图的一边可以看到教区的教堂。再看全图,在我的教区的河上分布着八座桥梁,我想沿着往教堂的路*问
一些自己的教民,在完成这次访问时只经过每座桥一次。你们当中有人能找到我从家里前往教堂的这条路线而不越出教区的边界吗?不,不,我的朋友们,我不坐船过河,不游泳
也不涉水而过,我不像田鼠在地下挖隧道,也不能像鸟飞过河。”存在某种办法,使得牧师可以完成自己奇妙的巡游,读者能够找出来吗?骤然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在题目的
条件下留有一个破绽,从那里可以找到解法的关键。 分析与解答这八座桥只是本教区的部分区域,并没有说河源就不在本教区内。因而,我们只能接受这样惟一的说法——河是从
本教区发源的。解法如下图所示。值得指出,确切的条件不许我们绕过河口,因此应该说河流还要向南奔流数百里才入海,而世界上任何一个教区不会绵延数百里!拼出正方形将
下图割成四块,然后拼出一个正方形来。 分析与解答拿罐头赢奖金超市里举行有奖销售活动,现将货柜上摆着的9个铁罐每个上面都标一个数字。三个、三个地垒在一起,如下图
所示。活动规定:每位顾客只能买3个罐头。顾客一次只能从货柜上拿走一个罐头,分3次拿走3个罐头,如果某次拿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罐头,活动即告失败。活动中顾客第一次
拿走一个罐头后,这个被拿走的罐头上的数字就是他所得的分数;拿走第二个罐头后,他得到的分数是被拿走的第二只罐头上的数字的2倍;拿走第3个罐头后,他所得分数是这个
罐上的数字的3倍。这样,在顾客先后拿走3个罐头后,如若他所得的分值恰好是50分,那么他将获得1000元奖金。请问顾客应该怎样拿走3个罐头才能获得那份奖金?8     
10     7             10     7     9 7     9     8 分析与解答顾客若想获得奖金,惟一的办法是先拿走右边一摞的7号罐头,然
后拿走左边一摞的8号罐头,最后拿走右边一摞己经露在上面的9号罐头。 这样,顾客第一次得7分;第二次得8′2=16分;第三次得9′3=27分。总共得分正好50分,赢得奖金。取
出黑球一段透明的两端开口的软塑料管内有11只大小相同的圆球,其中有6只是白色的,有5只是黑色的(如下图所示)。整段塑料管的内径是均匀的,只能让一个球勉强通过。如
果不先取出白球,又不切断塑料管,那么,你用什么办法才能把黑球取出来?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前提下。 分析与解答大家可能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塑料软管是可以弯曲的
。基于这个特点,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取出黑球。如下图所示,把塑料管弯过来,使两端的管口互相对接起来,让四个白球滚过对接处,滚进另一端的管口,然后使塑料管两头分离
,恢复原形,就可以把黑球取出来。

第3章 逻辑推理1. 什么是逻辑推理过程

逻辑推理过程,就是一个由A到B的过程,即由已知(A)推出未知(B)的过程。
A与B有哪些关系?也就是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准确地知道A能不能推出B。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关系:充分条件:就是A肯定得到B,记做A→B;必要条件:为了得到B,必
须满足A这个条件,记作B→A;充分必要条件:A肯定得到B,而且为了得到B,必须满足A这个条件,记做AB。
这几个关系,是所有逻辑推理的基础。推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读清楚题目的论证结构,区分出论点和论据

第3章 逻辑推理2. 接触一个逻辑推理问题

逻辑推理俱乐部大厅门口贴着一张布告:“欢迎你参加推理俱乐部!只要你愿意,并且通过推理取得一张申请表,就可以获得会员资格了!”
走进大厅,看见桌子上摆着两个匣子:一个圆匣子,一个方匣子。圆匣子上写着一句话:“申请表不在此匣中”,方匣子上写着一句话:“这两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
如果你想获得会员的资格,那么你是从圆匣子中,还是从方匣子中去取申请表呢?
答案是从圆匣子中取申请表。这道题似乎简单,其实推理过程却要经历下列五个步骤:
第一步:设方匣子上写的话(“这两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是真的,推出圆匣子上的话(“申请表不在此匣中”)是假的。
第二步:从“申请表不在此匣中”是假的,推出申请表就在圆匣子中。
第三步:设方匣子上的话(“这两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是假的,推出圆匣子上的话也是假的。
第四步:同第二步。
第五步:如果方匣子上的话是真的,那么申请表在圆匣子中;如果方匣子上的话是假的,那么申请表也在圆匣子中。或者方匣子上的话是真的,或者方匣子上的话是假的。总
之,申请表在圆匣子中。
或许有些读者粗略一思考就能得出正确答案,然而,上述的五个步骤是缺一不可的。这五个步骤涉及到逻辑科学中的假言推理、选言推理、二难推理等诸多推理形式。而这些
推理都具有各自的特殊的推理规则。
举这个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逻辑推理具有程序性与严密性。它通常是一步一步往下推的,少了一步,思维的链条就衔接不起来;它所走的每一步都必须符合逻辑规律。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逻辑推理能力是自发产生的。随着年岁的增长,知识面的拓宽,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同步的发展。心理学家的意思是:即使你没有学过专门的逻辑科学,
你照样能推理,照样可以从给定的前提出发得到正确的结论。这就如同你没有学过生理学,你吃鱼吃肉也可以消化一样。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分为聚敛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推理属于聚敛性思维。开发智力最好是以聚敛性思维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要使自己具备高水平的推理能力,就
要通过不懈的努力,进行严格的推理训练。
在本章中,我们将带给读者一些经典的推理题目,这些题目取材生动,条件隐蔽,设计精巧,程序严密,极富启迪性。

第3章 逻辑推理3. 经典推理题目(1)

海盗分金问题
有10个强盗A~J,得到100个金币,决定分掉,分法怪异:首先A提出分法,B~J表决,如果不过半数同意,就砍掉A的头。然后由B来分,C~J表决,如果不过半数同意,就砍掉B
的头。依次类推,如果假设强盗都足够聪明,在不被砍掉头的同时获得最多的金币。问:最后结果如何(精确结果)。
分析与解答
所有的海盗都乐于看到他们的一位同伙被扔进海里,不过,如果让他们选择的话,他们还是宁可得到一笔现金。他们当然也不愿意自己被扔到海里。所有的海盗都是有理性的
,而且知道其他的海盗也是有理性的。此外,没有两名海盗是同等厉害的——这些海盗按照完全由上到下的等级排好了座次,并且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和其他所有人的等级。这些金
块不能再分,也不允许几名海盗共有金块,因为任何海盗都不相信他的同伙会遵守关于共享金块的安排。这是一伙每个人都只为自己打算的海盗。最凶的一名海盗应当提出什么样
的分配方案才能使他获得最多的金子呢?
为方便起见,我们按照这些海盗的怯懦程度来给他们编号。最怯懦的海盗为1号海盗,次怯懦的海盗为2号海盗,依次类推。这样最厉害的海盗就应当得到最大的编号,而方案
的提出就将倒过来从上至下地进行。
分析所有这类策略游戏的奥妙就在于应当从结尾出发倒推回去。游戏结束时,你容易知道何种决策有利而何种决策不利。确定了这一点后,你就可以把它用到倒数第2次决策上
,依次类推。如果从游戏的开头出发进行分析,那是走不了多远的。其原因在于,所有的战略决策都是要确定:“如果我这样做,那么下一个人会怎样做?”
因此,在你以下海盗所做的决定对你来说是重要的,而在你之前的海盗所做的决定并不重要,因为你反正对这些决定也无能为力了。
记住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我们的出发点应当是游戏进行到只剩两名海盗,即1号和2号的时候。这时最厉害的海盗是2号,而他的最佳分配方案是一目了然的:100块金子全归
他一人所有,1号海盗什么也得不到。由于他自己肯定为这个方案投赞成票,这样就占了总数的50%,因此方案获得通过。
现在加上3号海盗。1号海盗知道,如果3号的方案被否决,那么最后将只剩2个海盗,而1号将肯定一无所获。此外,3号也明白1号了解这一形势。因此,只要3号的分配方案给1
号一点甜头使他不至于空手而归,那么不论3号提出什么样的分配方案,1号都将投赞成票。因此,3号需要分出尽可能少的一点金子来贿赂1号海盗,这样就有了下面的分配方案:3
号海盗分得99块金子,2号海盗一无所获,1号海盗得1块金子。
4号海盗的策略也差不多。他需要有50%的支持票,因此同3号一样也需再找一人做同党。他可以给同党的最低贿赂是1块金子,而他可以用这块金子来收买2号海盗。因为如果4
号被否决而3号得以通过,则2号将一块也得不到。因此,4号的分配方案应是:99块金子归自己,3号一块也得不到,2号得1块金子,1号也是一块也得不到。
5号海盗的策略稍有不同。他需要收买另两名海盗,因此至少得用2块金子来贿赂,才能使自己的方案得到采纳。他的分配方案应该是:98块金子归自己,1块金子给3号,1块金
子给1号。
这一分析过程可以照着上述思路继续进行下去。每个分配方案都是惟一确定的,它可以使提出该方案的海盗获得尽可能多的金子,同时又保证该方案肯定能通过。照这一模式
进行下去,10号海盗提出的方案将是96块金子归他所有,其他编号为偶数的海盗各得1块金子,而编号为奇数的海盗则什么也得不到。这就解决了10名海盗的分配难题。
试想一下500名海盗分金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第3章 逻辑推理3. 经典推理题目(2)

会搞清楚的
卡洛泰岛上的习俗非常奇特。那儿的男人总是讲实话,而女人从不能连续讲两句实话或谎话。假如她第一句是真话,那她下一句准是在说谎,反之亦然。男孩、女孩也与大人
相同。我遇见卡洛泰岛上的一对夫妇和他们的一个孩子。我问孩子:“你是男孩吗?”孩子用卡洛泰语回答我。我不懂当地土语,幸好孩子的父母都会讲英语。父母中的一个说:
“凯比说,我是男孩。”另一个说:“凯比是一个女孩,凯比说了谎。”
如何判定凯比是男孩还是女孩?
分析与解答
假如凯比是一个男孩。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个讲话的人一定不是父亲就是母亲。即她的第一句话必然是谎话,第二句话才是真话。这就证明凯比不是男孩。
假如凯比是个女孩,且第一个讲话的人是父亲,那第二个讲话的人就是母亲。她第一句话是真话,第二句话是在说谎。在这种情况下,凯比讲的是实话,她会说:“我是一个
女孩。”但这暗示说,第一个讲话者,即父亲说了谎,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第一个讲话的是母亲,第二个讲话的是父亲。凯比说了谎话,必定说:“我是男孩”。第一个讲
话者母亲说了一句真话,即重复了凯比的谎话。
因此,凯比是一个女孩,第一个讲话者是母亲,第二个讲话者是父亲。
岔路问路
一位旅游者徒步去纽约旅行,走到一个岔路口,发现通往纽约的路标倒了,这时走来两个人,旅游者见两人与众不同的衣着打扮,就知道他们是当地人。这儿的居民,一部分
总是讲实话,另一部分人总是讲谎话,一部分人总是穿白色衣服,而另一部分人总是穿黑色衣服。旅游者对上述情况早有耳闻,但并不知道穿什么颜色衣服的人讲实话。既然两个
人所穿衣服的颜色不同,旅游者当然知道,即使问其中某一个人哪一条路是通往纽约的,也无法知道回答的是实话还是谎话。经过一翻思考,旅游者向其中一个人提了一个非常简
单的问题。当这个人回答出所提问题之后,旅游者立刻就知道,哪一条是通往纽约的路了。
分析与解答
为了简便起见,把两个人简称为甲、乙。旅游者向甲提出如下的问题:“假如我问乙,左边的路是不是去纽约的路回答是肯定的吗?”
如果左边的路确实是通往纽约的话,而甲是个说谎者,旅游者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但是,如果甲是讲实话的人,该问题的答案也将会是“否定”的。因为乙是个说谎者
,乙肯定会说“不是”。所以,“否定”回答将表明旅游者所指的路就是通往纽约的路。
若在问甲时,旅游者所指左边的路不是通往纽约的路,那么,答案将是“肯定”的。如果甲是一个讲实话的人,甲一定会说,乙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乙是个说谎者。如
果旅游者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说明旅游者说的不是通往纽约的路,那么,另一条路就是通往纽约的路。

第3章 逻辑推理3. 经典推理题目(3)

她们在做什么住在某个旅馆的同一房间的四个人A,B,C,D正在听流行音乐,她们当中有一个人在修指甲,一个人在写信,一个人躺在床上,另一个人在看书。1.A不在修指
甲,也不在看书。2.B不躺在床上,也不在修指甲。3.如果A不躺在床上,那么D不在修指甲。4.C既不在看书,也不在修指甲。5.D不在看书,也不躺在床上。她们各自在做什么
呢? 分析与解答解法一:可用排除法求解由1,2,4,5知,既不是A,B在修指甲,也不是C在修指甲,因此修指甲的应该是D;但这与3的结论相矛盾,所以3的前提肯定不成立,即
A应该是躺在床上;在4中C既不看书又不修指甲,由前面分析,C又不可能躺在床上,所以C是在写信;而B则是在看书。解法二:我们可以画出4×4的矩阵,然后消元 A

第3章 逻辑推理3. 经典推理题目(4)

不同部落间的通婚
一个普卡部落人(总讲真话的)同一个沃汰沃巴部落人(从不讲真话的)结婚。婚后,他们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长大后当然具有西利撤拉部落的性格(真话、假话或假话
、真话交替着讲)。
这个婚姻是那么美满,以致夫妻双方在许多年中都受到了对方性格的影响。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普卡部落的人已习惯于每讲三句真话就讲一句假话,而沃汰沃巴部落的人,则
已习惯于每讲三句假话就要讲一句真话。
这一对家长同他们的儿子每人都有个部落号,号码各不相同。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塞西尔、伊夫琳、西德尼(这些名字在这个岛上男女通用)。
三个人各说了四句话,但这是不记名的谈话,还有待我们来推断各组话是由谁讲的(我们想,前普卡当然是讲一句假话、三句真话,而前沃汰沃巴则是讲一句真话、三句假话
)。
他们讲的话如下:
A(1)塞西尔的号码是三人中最大的。(2)我过去是个普卡。(3)B是我的妻子。(4)我的号码比B的大22。
B(1)A是我的儿子。(2)我的名字是塞西尔。(3)C的号码是54或78或81。(4)C过去是个沃汰沃巴。
C(1)伊夫琳的号码比西德尼的大10。(2)A是我的父亲。(3)A的号码是66或68或103。(4)B过去是个普卡。
找出A,B,C三个人中谁是父亲、谁是母亲、谁是儿子,他们各自的名字以及他们的部落号。
分析与解答
A:妻子,普卡部落人,塞西尔,号码66
B:丈夫,沃沃汰沃巴部落人,西德尼,号码44
C:儿子,伊夫琳,号码54
推理过程:
从第一句话入手,组合方案有夫普、夫沃、妻普、妻沃或子。
如为夫普,C的2,4话不合条件
如为夫沃,B的1,3话不合条件
如为妻沃,B的1,3话不合条件
如为子,A的2,3话不合条件
只有妻普有可能,从而得出结论。

第3章 逻辑推理3. 经典推理题目(5)

错误的假设
六位朋友猜谜语自娱。看你能猜出多少个?
红衣男士先问:上周我关了卧房的灯,可是我能在卧房黑暗之前就上到床上。如果床离电灯的开关有10尺之远,我是怎么办到的?
蓝衣男士说:每次我阿姨来我的公寓看我时,她总是提早下了五层楼,然后一路走上来,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绿衣男士说:有什么字以“IS”起头,“ND”结尾,有“LA”在中间?
红衣女士说:有天晚上我叔叔正在读一本有趣的书,突然他太太把灯关掉了。虽然房间全黑了,他还是继续在读书。他是如何做到的?
绿衣女士说:今天早上我一只耳环掉到我的咖啡杯里头,虽然杯子都装满了咖啡,但是耳环却没湿,为什么?
蓝衣女士问最后一个问题:昨天,我父亲碰到下雨,他没带伞也没带帽子,他的头上没有用任何东西遮雨,他的衣服全湿了,但是他头上没有一根头发是湿的,为什么?
分析与解答
1.在解这个问题时,大部分的人都会有个不必要的假设:认为关灯的时间是在晚上,但是在题目中并没有这么说。关灯后房间并没有黑掉,因为是白天。
2.错误的假设是:阿姨的身高和常人一样。事实上,她是侏儒,够不到电梯上她侄子那层楼的按钮。
3.错误的假设是:在三对字母之间还有其他字母。那个字就是“ISLAND”。
4.错误的假设是:认为人只能用眼睛才能看书。那位男士是盲人,他以点字来读书。
5.错误的假设是:认为“咖啡”一定指的是液体的咖啡。耳环掉入干的咖啡罐中,自然不会弄湿。
6.错误的假设是:父亲头上有头发。父亲是秃头,因此没有头发可被淋湿。

第3章 逻辑推理3. 经典推理题目(6)

读书次序甲、乙、丙、丁、戊5人各借了一本小说,约定读完后相互交换。这5本书的厚度和他们的阅读速度都差不多,因此5人总是同时换书。经数次交换后,5人每人都读完
了这5本书。现已知:(1)甲最后读的书是乙读的第二本书。(2)丙最后读的书是乙读的第四本书。(3)丙读的第二本书甲在一开始就读了。(4)丁最后读的书是丙读的第三本
书。(5)乙读的第四本书是戊读的第三本书。(6)丁第三次读的书是丙一开始读的那一本。根据以上情况,你能说出丁第二次读的书是谁最先读的吗?
分析与解答由于题目条件关于乙最多,设乙读的书依次为1,2,3,4,5。分析推理得:丁读的第二本是5,戊最先读。其余次序如表所示:甲

第3章 逻辑推理3. 经典推理题目(7)

猜珠子
红、蓝、黄、白、紫五种颜色的珠子各一颗,都用纸包着摆在桌上。有甲、乙、丙、丁、戊五个人,猜纸包里的珠子的颜色,每人限猜两包。
甲猜:第二包是紫的,第三包是黄的。
乙猜:第二包是蓝的,第四包是红的。
丙猜:第一包是红的,第五包是白的。
丁猜:第三包是盘的,第四包是白的。
戊猜:第二包是黄的,第五包是紫的。
猜完后打开纸包一看,每人都猜对了一种,并且每包都有一个人猜对。请你也猜一猜,他们各猜中哪一种颜色的珠子?
分析与解答
第一包只有丙一人猜是红的,所以肯定是对的。
丙猜第一包是红的对了,那他猜第五包是白的就错了。
此外,只有戊猜第五包是紫的,所以这也是对的。
因此,戊猜中了第五包的,他猜的第二包一定是错的,而第二包又不可能也是紫的,只能是乙猜对了,是蓝的。这样,我们很容易地推理出第一包是甲猜对了,是黄的。第四包是丁猜对了,是白的。

传说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来到一个“说谎国”,按照这个“国”的规定,男人在每星期一、二、三说谎,女人在每星期四、五、六说谎,其他日子则都说真话。
一天,师徒四个来到“说谎国”。一路上只顾昼夜兼程,谁都忘记了今天是星期几,这样与这个“国家”的人打交道显然麻烦了,因为无法判断他(她)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为此,唐僧命八戒先去打听一下。
八戒领命而去,不一会,遇到一个男人,便连忙上前施礼打问,那男人望了八戒一眼,并不直接回答,只说:“昨天是我说谎的日子。”说完,头也不回径自走了。八戒无奈
,只得再往前走,忽见前面一女人飘然而来,连忙上前施礼:“女菩萨开恩,能告知我今天是星期几吗?”她“噗哧”一笑:“昨天是我说谎的日子。”说完,扬长而去。
这下,可难坏了八戒!悟空听罢,双眉紧皱,抓耳搔腮,不一会儿只听他高兴地嚷道:“八戒,我已经判断了出来了,原来今天是星期……”
你知道悟空是怎样判断的吗?
分析与解答
应该是星期四。悟空是这样判断的:假设这位男人说的是谎话,那么,他昨天应是说真话的日子,从而推断出今天是星期一。而星期一女人应该说真话,然而星期日却不是说谎的日子,显然假设不能成立。 只有当男人说的是真话,女人说的是谎话时,才不自相矛盾。从而推理出“今天是星期四”。

破解密码
M国谍报员截获1份N国情报。
1.N国将兵分东西两路进攻M国。从东路进攻的部队人数为:“ETWQ”;从西路进攻的部队人数为:“FEFQ”。 2.N国东、西两路总兵力为:“AWQQQ”。
另外得知东路兵力比西路多。
请将以上的密码破解。
分析与解答 E=7,W=4,F=6,T=2,Q=0 7240+6760=14 000 只能是Q+Q=Q,而不可能是Q+Q=1Q,故Q=0 同样只能是W+F=10 T+E+1=10 E+F+1=10+W 所以有三个式子: (1)W+F=10 (2)T+E=9 (3)E+F=9+W 可以推出2W=E+1,所以E是奇数。 另外E+F>9,E>=F,所以5推算出E=9是错误的,E=7是正确的。

偷答案的学生
一天,在迪姆威特教授讲授的一节物理课上,他的物理测验的答案被人偷走了。有机会窃取这份答案的,只有阿莫斯、伯特和科布这三名学生。
(1)那天,这个教室里总共上了五节物理课。
(2)阿莫斯只上了其中的两节课。
(3)伯特只上了其中的三节课。
(4)科布只上了其中的四节课。
(5)迪姆威特教授只讲授了其中的三节课。
(6)这三名学生都只上了两节迪姆威特教授讲授的课。
(7)这三名被怀疑的学生出现在这五节课的每节课上的组合各不相同。
(8)在迪姆威特教授讲授的一节课上,这三名学生中有两名来上了,另一名没有来上。事实证明来上这节课的那两名学生没有偷取答案。
这三名学生中谁偷了答案?
分析与解答
以A,B,C代替三名学生,D代替教授。 不是D上课的两节课中,组合是C,BC。所以D上课的三节课中,出现的组合只可能是A,AB,AC,ABC,B,NULL。其中必有两个包含C的组合,即AC,ABC,所以另外一个组合只可能是B。
很显然,伯特是偷试卷的。
有一个土耳其商人,想找一个助手协助他经商。但是,他要的这个助手必须十分聪明才行。消息传出的三天后,有A,B两个人前来联系。 这个商人为了试一试A,B两个人中哪一个更聪明一些,就把他们带进一间伸手不见五指的房子里。商人打开电灯说:“这张桌子上有五顶帽子,两顶是红色的,三顶是黑色的。现在,我把灯关掉,并把帽子摆的位置搞乱,然后,我们三人每人摸一顶帽子戴在头上。当我把灯开亮时,请你们尽快地说出自己头上戴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的。”说完之后,商人就把电灯关掉了,然后,三个人都摸了一顶帽子戴在头上;同时,商人把余下的两顶帽子藏了起来。待这一切做完之后,商人把电灯重新开亮。这时候,那两个人看到商人头上戴的是一顶红色的帽子。过了一会儿,A喊道:“我戴的是黑帽子。”A是如何推理的?
分析与解答
A是这样推理的:如果我戴的也是红帽子,那么B就马上可以猜到自己是戴黑帽子(因为红帽子只有两顶);而现在B并没有立刻猜到,可见,我戴的不是红帽子。可见,B的反应太慢了。 结果,A被土耳其商人雇用了。

十个人站成一列纵队,从十顶黄帽子和九顶蓝帽子中,取出十顶分别给每个人戴上。站在最后的第十个人说:“我虽然看见了你们每个人头上的帽子,但仍然不知道自己头上的帽子的颜色。你们呢?”第九个人说:“我也不知道。”第八个人说:“我也不知道。”第七个、第六个……直到第二个人,依次都说不知道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出乎意料的是,第一个人却说:“我知道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了。”他为什么知道呢?
分析与解答
第十个人开始说:“不知道自己头上的帽子的颜色。”这说明前面的九个人中有人戴黄帽子,否则,他马上可以知道自己头上是黄帽子了。第九个人知道了九个人中有人戴黄帽子,但不能断定自己帽子的颜色,这说明他看到前面的八个人中有人戴黄帽子。依次类推,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帽子的颜色,说明每个人前面都有人戴黄帽子。所以,第一个人断定自己戴的是黄帽子。

螺丝的规格
菲德尔工长有两个聪明机灵的朋友:S先生和P先生。一天,菲德尔想考考他们,于是他便从货架上取出11种规格的螺丝各一只,并按下面的次序摆在桌子上:
M8X10 M8X20 M10X25 M10X30 M10X35 M12X30 M14X40 M16X30 M16X4O M16X45 M18X40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M后的数字表示直径,X号后的数字表示长度。
摆好后,他把S先生、P先生叫到跟前,告诉他们说:“我将把我所需要的螺丝的直径与长度分别告诉你们,看你们谁能说出这只螺丝的规格。” 接着,他悄悄把这只螺丝的直径告诉S先生,把长度告诉P先生。S先生和P先生在桌子前,沉默了一阵。 S先生说:“我不知道这只螺丝的规格。” P先生也说:“我也不知道这只螺丝的规格。” 随即S先生说:“现在我知道这只螺丝的规格了。” P先生也说:“我也知道了。” 然后,他们都在手上写了一个规格给菲德尔工长看。菲德尔工长看后,高兴地笑了,原来他们两人写的规格完全一样,这正是自己所需要的那一只。 问:这只螺丝是什么规格?
分析与解答
对于聪明的S先生来说,在什么条件下,才会说“我不知道这只螺丝的规格?”显然,这只螺丝不可能是M12X30,M14X40,M18X40。因为这三种直径的螺丝都只有一只,如果这只螺丝是M12X30,或M14X40,或M18X40,那么聪明而且知道螺丝直径的S先生就会立刻说自己知道了。 同样的道理,对于聪明的P先生来说,在什么条件下,才会说“我也不知道这只螺丝的规格”?显然,这只螺丝不可能是M8X1O,M8X20,M10X25,M10X35,M16X45。因为这五种长度规格的螺丝各只有一只。 这样,我们可以从11只螺丝中排除了8只,留下的是三种可能性:M10X30,M16X30,M16X40。
下面,可以根据S先生所说的“现在我知道这只螺丝的规格了”这句话来推理。用推理形式来表示:如果这只螺丝是M16X30或Ml6X40,那么仅仅知道螺丝直径的S先生是不能断定这只螺丝的规格的,然而S先生知道这只螺丝的规格了,所以这只螺丝一定是M10X30。

Q先生和S先生、P先生在一起做游戏。Q先生用两张小纸片,各写一个数。这两个数都是正整数,差数是1。他把一张纸片贴在S先生额头上,另一张贴在P先生额头上。于是,两个人只能看见对方额头上的数。 Q先生不断地问:你们谁能猜到自己头上的数吗?S先生说:“我猜不到。”P先生说:“我也猜不到。”S先生又说:“我还是猜不到。”P先生又说:“我也猜不到。”S先生仍然猜不到;P先生也猜不到。S先生和P先生都己经三次猜不到了。可是,到了第四次,S先生喊起来:“我知道了!”P先生也喊道:“我也知道了!”
问:S先生和P先生头上各是什么数?
分析与解答
“我猜不到。”这句话里包含了一条重要的信息。
如果P先生头上是1,5先生当然知道自己头上就是2。S先生第一次说“猜不到”,就等于告诉P先生,你头上的数不是1。这时,如果S先生头上是2,P先生当然知道自己头上应当是3,可是,P先生说“猜不到”,就等于说:S先生,你头上不是2。第二次S先生又说猜不到,就等于说:P先生头上不是3,如果是这样,我头上一定是4,我就能猜到了。P先生又说猜不到,说明S先生头上不是4。S先生又说猜不到,说明P先生头上不是5。P先生又说猜不到,说明S先生头上不是6。 S先生为什么这时猜到了呢?原来P先生头上是7。S先生想:我头上既然不是6,他头上是7,我头上当然是8啦!P先生于是也明白了:他能从自己头上不是6就能猜到是8,当然是因为我头上是7!实际上,即使两人头上写的是100和101,只要让两人对面反复交流信息,反复说“猜不到”,最后也总能猜到的。
这类问题,还有一个使人迷惑的地方:一开始,当P先生看到对方头上是8时,就肯定知道自己头上不会是1,2,3,4,5,6;而S先生也会知道自己头上不会是1,2,3,4,5
。这么说,两人的前几句“猜不到”,互通信息,肯定是没用的了。可是说它没用又不对,因为少了一句,最后便要猜错。
真话假话
有一天,某国首都的一家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一块价值5000美元的钻石。经过几个月的侦破,查明作案的肯定是A,B,C,D这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于是,这四个人被作为重大嫌疑对象而拘捕入狱,接受审讯。四个人的供词中有一些互相矛盾的内容: A:不是我作案的。 B:D就是罪犯。
C:B是盗窃这块钻石的罪犯。 D:B有意诬陷我。 因为几个人供述的内容互相矛盾,谁是真正的罪犯还无法确认。现在,我们假定四个人当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请问:罪犯是谁?
分析与解答
罪犯是A,因为B和D的话是互相矛盾的,B和D的话不能同真,不能同假,因而必有一真,必有一假。从这里可得知,A和C都是说假话。从A说“不是我作案的”这句话假,可推出罪犯是A。

谁是盗窃犯
有个法院开庭审理一起盗窃案件,某地的A,B,C三人被押上法庭。负责审理这个案件的法官是这样想的:肯提供真实情况的不可能是盗窃犯;与此相反,真正的盗窃犯为了掩盖罪行,是一定会编造口供的。因此,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说真话的肯定不是盗窃犯,说假话的肯定就是盗窃犯。审判的结果也证明了法官的这个想法是正确的。 法官先问A:“你是怎样进行盗窃的?从实招来!”A回答了法官的问题:“叽哩咕噜,叽哩咕噜……”A讲的是某地的方言,法官根本听不懂他讲的是什么意思。法官又问B和C:“刚才A是怎样回答我的提问的?叽哩咕噜,叽哩咕噜,是什么意思?”B说:“禀告法官,A的意思是说,他不是盗窃犯。”C说:“禀告法官,A刚才已经招供了,他承认自己就是盗窃犯。”B和C说的话法官是能听懂的。听了B和C的话之后,这位法官马上断定:B无罪,C是盗窃犯。 请问:这位聪明的法官为什么能根据B和C的回答,作出这样的判断?A是不是盗窃犯?
分析与解答
不管A是盗窃犯或不是盗窃犯,他都会说自己“不是盗窃犯”。
如果A是盗窃犯,那么A是说假话的,这样他必然说自己“不是盗窃犯”;
如果A不是盗窃犯,那么A是说真话的,这样他也必然说自己“不是盗窃犯”。
在这种情况下,B如实地转述了A的话,所以B是说真话的,因而他不是盗窃犯。C有意地错述了A的话,所以C是说假话的,因而C是盗窃犯。至于A是不是盗窃犯是不能确定的。

在大西洋的“说谎岛”上,住着X,Y两个部落。X部落总是说真话,Y部落总是说假话。
有一天,一个旅游者来到这里迷路了。这时,恰巧遇见一个土著人A。
旅游者问:“你是哪个部落的人?”
A回答说:“我是X部落的人。”
旅游者相信了A的回答,就请他做向导。
他们在路途中,看到远处的另一位土著人B,旅游者请A去问B是属于哪一个部落的?A回来说:“他说他是X部落的人。”旅游者糊涂了。他问同行的逻辑博士:A是X部落的人, 还是Y部落的人呢?逻辑博士说:A是X部落的人。 为什么?
分析与解答
设:A是X部落的人。
(1)如果A遇见的B是X部落的人,那么,B就说自己是X部落的人(因X族人是说真话的),这时,A向旅游者如实地传达了这个回答。
(2)如果A遇见的B是Y部落的人,那么,B也会说自己是X部落的人(因Y族人是说假话的),这时,A也向旅游者如实地传达了这个回答。
设:A是Y部落的人。
(1)如果A遇见的B是X部落的人,那么,B就说自己是X部落的人,由于A是Y部落的人,他是说假话的,所以,他会把B的回答向旅游者传达为“B说他是Y部落的人”。
(2)如果A遇见的B是Y部落的人,那么,B就说自己是X部落的人,而A也会把B的回答传达为”他说他是Y部落的人”。
从题目的给定条件可知,A对旅游者传达的话是:“他(指B)说他是X部落的人。”可见,假定A是Y部落的人时得出的(1),(2)两个结论,都是与题目给定条件相矛盾的; 只有前一个假定(即假定A是X部落的人),才符合题目给定条件。所以,做向导的A是X部落的人。

君子、小人和凡夫三条大汉站在逻辑博士的面前,其中有一个是永远讲真话的君子,有一个是永远撤谎的小人,有一个是时而撒谎、时而讲真话的凡夫。这三个人分别说了如下的三句话:A:我是凡夫。B:A说的是实话。C:我不是凡夫。听了这三句话之后,逻辑博士立即断定A,B,C各为何种人。为什么?
分析与解答 首先,因为君子是不会自称凡夫的,所以,A不可能是君子。这样A或者是小人,或者是凡夫。假定A是凡夫。如果A是凡夫,B就不可能是凡夫了,凡夫只有一个。这
样,B就是君子。这样一来,A,B,C三人分别是凡夫、君子、小人。小人是说假话的。C说:“我不是凡夫”,此话为假,那么,C就是凡夫了。这样,凡夫就有两个了,与设定的条件矛盾。因此,设A是凡夫是不能成立的。因此,A是小人。这样,B的话成了假话。他必定是凡夫(既然A是小人,B不会也是)。由此可见,A是小人,B是凡夫,C是君子。说谎
岛上的运动会当逻辑博士访问说谎岛时,该岛正在举行第50届夏季运动会。大会主席给100米赛跑的第一、二、三名发奖时,逻辑博士正好在现场。博士向两个看热闹的岛民问道:“你们两位是什么族的?”听了博士的问话后,这两个人互相指着对方说:“他是两面族的。”这时,博士又继续问道:“100米比赛跑第一名的人是哪个族的?”“诚实族的。”高个子岛民回答说。“不,是说谎族的。”这是矮个子岛民的回答。逻辑博士再问:“跑第二名的是哪个族的人呢?”高个子的岛民回答说:“两面族的。”矮个子岛民说:“诚实族的。”“那么,跑第三名的人呢?”逻辑博士又问道。“说谎族的。”这是高个子的回答。“两面族的。”这是矮个子的回答。根据这两个岛民的回答,你能说出这两位观众 是什么族的吗?获得100米赛跑的第一、二、三名,又各是什么族吗? 分析与解答先把这个岛民的回答整理成了表。

有三张扑克牌,排成一行。现在,我们已经知道: 1.K右边的两张牌中至少有一张是A。 2.A左边的两张牌中也有一张是A。 3.方块左边的两张牌中至少有一张是红桃。
4.红桃右边的两张牌中也有一张是红桃。 问:这三张是什么牌?
分析与解答
这三张牌,从左到右依次为:红桃K、红桃A和方块A。
先来确定左边的第一张牌。从前提1得知这张牌是K;从前提4得知这张牌是红桃;所以,这张牌是红桃K。再来确定右边的第一张牌。从前提2得知这张牌是A;从前提3得知这张牌是方块;所以,这张牌为方块A。最后,来确定当中的一张牌。从前提2得知,或者这张牌是A,或者左边第一张是A;又从前提1得知左边第一张是K,所以,当中这张牌是A。同理,从前提4得知,或者当中这张牌是红桃,或者右边第一张牌是红桃;但由前提3可知右边第一张是方块,这样,即可确定,当中这张牌是红桃。

在一盘纸牌游戏中,某个人的手中有这样的一副牌:
(1)正好有十三张牌。 (2)每种花色至少有一张。 (3)每种花色的张数不同。
(4)红心和方块总共五张。 (5)红心和黑桃总共六张。 (6)属于“王牌”花色的有两张。红心、黑桃、方块和梅花这四种花色,哪一种是“王牌”花色?
分析与解答
解答:据(1),(2),(3),此人手中四种花色的分布是以下三种可能情况之一:
(a)1237 (b)1246 (c)1345
根据(6),情况(c)被排除,因为其中所有花色都不是两张牌。根据(5),情况(a)被排除,因为其中任何两种花色的张数之和都不是六。因此,(b)是实际的花色分布
情况。根据(5),其中要么有两张红心和四张黑桃,要么有四张红心和两张黑桃。根据(4),其中要么有一张红心和四张方块,要么有四张红心和一张方块。综合(4)和(5)
,其中一定有四张红心;从而一定有两张黑桃。因此,黑桃是王牌花色。
概括起来,此人手中有四张红心、两张黑桃、一张方块和六张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