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PS定位 GPS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了,它是由美国研究的一种定位方式。其系统由在轨道上运行的31颗卫星(数字记不清了)和地面终端构成。 在轨卫星呢,是很多在太空中飞来飞去的卫星,它们的轨道是有规律的:无论你在全球什么地方,至少同时有4颗卫星在你头顶,其实跟我们关系不大


2、基站定位 这是出现较晚的一种技术,其原理也比较简单。楼主最初听说是在2006年,中国移动推出过这么一款利用基站定位的手机地图,还是塞班系统的,体验简直弱爆了




3、WiFi辅助定位 其实全名不叫这个,叫wifi辅助下的什么定位来着,不过作为一个医学生我觉得还是叫wifi依赖定位更好理解:wifi依赖,顾名思义,周围必须有wifi才可以!这个技术貌似最初是谷歌提出来的,目的是解决室内精确定位,原理类似基站定位。 谷歌的工程师们是这样想的:一个wifi热点的覆盖范围仅有几十米,全世界绝大多数的wifi热点都是固定位置的,他们又拥有独一无二的MAC地址(一种编码,作用类似热点的身份证号码),如果应用基站定位的原理,那么就可以获得相当精确的位置信息了。可是,世界上那么多wifi热点,你总不能跑到各个国家,敲开市民的门去测量吧?谷歌想到了他的神器——谷歌地图。 假如你的家里有个自己设立的无线路由器,经常开机,你的邻居正在阳台上用手机玩谷歌地图,恰好他手机的wifi是开着的,不过没有连接你家的热点。当你的邻居用GPS准确在地图上定位后,谷歌服务器会记录周边的wifi热点信息。正好,你的路由器开着,然后被记录到数据库了:某国家某省某市某小区某楼东侧(其实是用经纬度)有一个MAC地址为12-2e-3f-4a-09-3d的wifi热点。几天后你打算晚上吃川菜,于是连上你的路由器打开谷歌地图打算搜索,这时你惊奇的发现没开GPS,但是你的位置却精确的定位在某国家某省某市某小区某楼东侧。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wifi依赖定位:你打开谷歌地图后,会上传周围的wifi热点信息,然后2-2e-3f-4a-09-3d上传到服务器上,服务器根据这个地址反馈你邻居用GPS定位出来的经纬度给你,从而实现精确匹配位置。当世界上N多N多人重复上述定位的时候,谷歌就可以建立起来一个丰富而且强大的wifi热点位置数据库。 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可怕?大可放心啦

4、AGPS定位 AGPS是Assiste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辅助全球定位系统的缩写,是手机开始内置GPS芯片以后发展起来的技术。关于这个名词,国内有些“小伙伴”容易把它与基站定位混淆。AGPS定位时,必须有GPS模块存在,如果没有GPS模块,这种定位是不起什么作用的。 由于GPS冷启动时,搜星速度很慢,大约2分钟才能搜到。什么是冷启动呢?就是GPS内的卫星位置信息清空了(比如 ①GPS初次使用 ②GPS电池耗尽 ③关机状态下移动1000公里以上的距离或持续关机超过4小时),此时GPS需要一点一点的搜索卫星信号,三十多颗卫星呢,谁知道头顶上的是哪一颗,挨个搜呗,搜搜南边再搜搜北面










5、Glonass定位 Glonass是俄罗斯开发的一套定位系统,原理跟GPS一样,也是用很多很多天上飞的卫星来定位。不同的是①Glonass芯片比GPS贵;②它抗干扰性能强,阴天下雨高楼深壑的地方GPS可能就抓瞎了,Glonass却仍然能正常工作;③北半球定位精度比GPS强一些;④搜星速度快。 目前Glonass主要见于高端机型,比如苹果系列,HTC ONE等,都是GPS+Glonass双系统导航,精度相当之高,导航可以精确到车道。
6、北斗定位 简单点说就是国产的GPS,芯片据说比Glonass还贵,定位精度吹得比GPS,Glonass都要好,但是鉴于国内媒体的尿性还有待观察




7、定位举例 写这部分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更好的让大家理解各种定位方式的工作条件,以HTC ONE为例: ①最给力的定位莫过于插上SIM卡,打开wifi,联网,启动GPS和Glonass了。集以上所有定位方式于一身,除了那个国产货。 ②关掉GPS选项。GPS,Glonass和AGPS都不行了,基站、wifi定位尚可。 ③关掉wifi,移动数据打开,仅基站定位。 ④启动飞行模式,所有定位都停掉。 ⑤打开wifi,联网,仅wifi定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