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UserAction为例,当UserAction实现了ModelDriven接口之后,与该接口相关的默认配置的拦截器会在拦截请求之后判断该请求是将要被UserAction处理而且UserAction实现了ModelDriven接口,因此就会在执行UserAction的相应方法之前,调用getModel方法,将UserAction中的Model类(比如Use)r的对象(假设为u)压入ValueStack中,作为root对象。这时候如果提交的表单或者url中传值过来,比如username,password等,会直接赋值给u中的属性(达到了将属性存储在对象中,避免了在Controller中书写大量属性和getset方法,同时也避免了在传值的时候书写大量的u.XXXX,u.XXX造成理解困难和不直观)。
在S:debug显示的页面中,可以看到,此时一个User类在栈顶,属性为username和password(其值可以通过表单提交和url传递),栈顶下面是UserAction类,属性为u和model两个对User对象的引用,此时指向的是栈顶root中的User对象-----①。
然而,如果UserAction中对应--该请求的方法在getModel之后再将u指向另外一个User对象(UserAction中的model属性和u同时指向新对象,可以理解为如果之后再执行getModel方法,那么这个model指向的对象那个将被压入),那么这个对象不会被压入ValueStack,不会作为root对象,因此其属性不会被当做root对象属性,被不加#的直接取到viewer页面中。
此时,在view页面中,取u.username,却可以取到新对象的值,能取到值不难理解,但是为什么u现在不在root中,前面不用 # 就可以取到呢?原因是u.username在栈顶里面找不到,会在接下来里面找,找到之后就返回。
假设UserAction在被调用getModel方法之后,执行的方法中不是将u赋与一个新对象,而是用u.setUsername方法呢?那么因为①的原因,此时u指向的还是root对象,所以可以改变root中username的值的。达到更新的目的。
ModelDrivenInterceptor的源代码中可以看到有个refreshModelBeforeResult属性为false,如果设为true,则会在UserAction的方法调用之后,再调用一次getModel,如果此时u的指向有所改变,那么会把u新指向的对象压入栈中,达到更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