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大战需求分析》阅读随笔(一)

时间:2023-03-09 22:41:49
《UML大战需求分析》阅读随笔(一)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

作为我专业学科里的一门语言,其目的就是交流,同客户交流,同自己交流。

图像文字,详细地讲解将要做的工程的 需求功能细节

 

经过一长段历史的发展,UML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交流平台了,有了规范的规则限制,统一了语言,也就统一的交流方法。所以,我的第一个认识就是UML非常重要。

大学上的课程中,初识UML是存留几个类型的图的印象。

UML图分为两类图:结构型的图行为型的图

(1)结构型的图(Structure Diagram)

l  类图(Class Diagram)

l  对象图(Object Diagram)

l  构件图(Component Diagram)

l  部署图(Deployment Diagram)

l  包图(Package Diagram)

(2)行为型的图(Behavior Diagram)

l  活动图(Activity Diagram)

l  状态机图(State Machine Diagram)

l  顺序图(Sequence Diagram)

l  通信图(Communication Diagram)

l  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

l  时序图(Timing Diagram)

以自己所做的类图为例(自己的图)

以矩形为类,用线条连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类图为使用率最高的UML图,其内容也较为复杂。

其中类与类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以StarUML作的图)

《UML大战需求分析》阅读随笔(一)

依赖关系(Dependence):

依赖关系(Dependence):假设A类的变化引起了B类的变化,则说明B类依赖于A类。

这是一种使用关系,特定事物的改变有可能会影响到使用该事物的其他事物,在需要表示一个事物使用另一个事物时使用依赖关系。大多数情况下,依赖关系体现在某个类的方法使用另一个类的对象作为参数

在UML中,依赖关系用带箭头的虚线表示,由依赖的一方指向被依赖的一方。

《UML大战需求分析》阅读随笔(一)

泛化关系(Generalization

泛化关系(Generalization):A是B和C的父类,B,C具有公共类(父类)A,说明A是B,C的一般化(概括,也称泛化)

这是一种继承关系,用于描述父类与子类之间的关系,父类又称作基类或超类,子类又称作派生类。

在UML中,泛化关系用带空心三角形的直线来表示。

《UML大战需求分析》阅读随笔(一)

关联关系(Association

关联关系(Association):类之间的联系,如客户和订单,每个订单对应特定的客户,每个客户对应一些特定的订单,再如篮球队员与球队之间的关联

其中,线两边的数字表示两者的关系的限制,是关联两者之间的多重性。

《UML大战需求分析》阅读随笔(一)

《UML大战需求分析》阅读随笔(一)

聚合关系(Aggregation

聚合关系(Aggregation):表示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可以分开

这个关系表示一个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成员类是整体类的一部分,即成员对象是整体对象的一部分,但成员对象可以脱离整体对象独立存在。

在UML中,聚合关系用带空心菱形的直线表示。

《UML大战需求分析》阅读随笔(一)

组合关系(Composition

组合关系(Composition):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但是整体与部分不可以分开。

这个关系是类之间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旦整体对象不存在,部分对象也将不存在,部分对象与整体对象之间具有同生共死的关系。

在UML中,组合关系用带实心菱形的直线表示。

 《UML大战需求分析》阅读随笔(一)

实现关系(Implementation

实现关系(Implementation):是用来规定接口和实线接口的类或者构建结构的关系,接口是操作的集合,而这些操作就用于规定类或者构建的一种服务。

在UML中,类与接口之间的实现关系用带空心三角形的虚线来表示。

 《UML大战需求分析》阅读随笔(一)

书中画了UML图实际应用情况,有助于自己对这些图的倾向。

《UML大战需求分析》阅读随笔(一)

作者也总结了UML的几大误区,我自己也看到了自己对UML的错误理解。

之前我认为UML用途不大,只是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

其实,UML有助于自己的分析:

第一:它就像一个蓝图一样,自己的设想分析都在里面,像是在画一个地图一样,信息都在里面。有工程的需求,有运行的流程,更有细节中,类中的属性和方法。某一方面来说,也相当于是在预写编程了。

第二:它就像说明书一样,能够将自己的设想面面俱到地给对方解释,给自己解释。能够将重点交流出来,知道其中的脉络,那么有了改动,也就有地方,有目标地分析下手了。

此篇阅读随笔是自己的感悟和总结。以后学到更多的东西,就来填充这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