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设计备忘录

时间:2022-05-22 11:10:53

在PCB设计过程中,常常有很多细节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会到其重要性,本人记性不好,索性把相关的注意点记录下来,也顺便希望能够给读者朋友们一些帮助。

  • 接插件以及连接器比较常用的针脚之间间距有2.54mm/2.0mm/1.5mm等等,在画封装的时候记得封装的丝印层要留足空间,有一些接插件是有局部凸起等特点(如下图所示),这些丝印层在安装的时候还是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PCB设计备忘录
  • 贴片(SMD)封装的芯片的焊盘要稍微拉长一些,这样方便焊接。
PCB设计备忘录
  • 带过孔的焊盘的尺寸一般是:焊盘直径>=过孔直径+18mil,比如过孔的直径如果是0.8mm(约32mil)的话,那么焊盘可以设置成50mil。
PCB设计备忘录
  • 对于引脚比较多的贴片IC(如MCU,FPGA等) ,可以再丝印层上标注一些引脚号(如5,10,15,20...),在焊接与调试PCB时能方便不少。

PCB设计备忘录

  • 铜导线线宽与其能流过最大电流大小的关系可以参考AWG规范(American wire gauge)。
  • 对于PCB加工时铜箔的厚度一般是按照oz(盎司)单位来度量,一般国内比较常见的有1/2/3oz,对应的铜箔厚度是35/70/105um,一般信号板都是用1oz,电源板用2oz比较多。对于1oz的铜箔厚度,PCB线宽与能流过的电流关系大约是(0.15mm, 0.2A) (0.3mm, 0.8A) (0.4mm 1.10A) (0.5mm, 1.35A) (0.6mm, 1.60A) (0.8mm, 2.00A) (1.00mm, 2.30A)。
  • 在电源走线布线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线宽,也要考虑过孔与其能流过的电流关系,网上应该有不少资料
  • 在布线完成以后,如果是在Altium Designer 中可以通过【View】|【Switch To 3D】来预览板子的3D效果图,从而也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到板子,有时候也能发现不少细节问题。
  • 在设计原理图时最好多留出一些Test Point用作Debug,同时对于一些电源信号,可以添加一些LED用作指示灯,这在实际中还是非常有助于调试的。
  • 对于一些引出的排等接口,在丝印层(Top Overlay和Bottom Overlay都要)额外标注每一个焊盘对应的信号,方便安装与调试。
PCB设计备忘录
  • Altium Design默认的原理图检查规则中,对于未连接的引脚,有一部分是不会警告的;另外,对于只有一根连线的引脚(Nets with only one pin),默认也是不会警告的。个人觉得还是把这些检查规则都加上比较好。
PCB设计备忘录

PCB设计备忘录 

  • 在布线之前最好先按照实际需求设定好检查规则,否则中途再改的话会很麻烦。一般双层低速板布线时,信号走线之间的间距至少10mil,而在铺铜时电源信号与铜皮之间的距离至少是0.4-0.5mm或者20mil,对于低速的数字信号,线宽可以在10mil左右,而电源信号的线宽必须参考AWG规范或者是华为PCB规范。
  • 丝印层的字符应该朝着一个方向放置,这样看上去比较美观整齐。
  • 在机械孔附近应该尽可能的避免走线,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加工出来的pcb上的阻焊层容易被固定的螺丝磨掉从而暴露出铜线,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应该在螺帽与pcb板之间加垫片。
  • 电阻与电容的外形轮廓最好在丝印层标注出来,比如电阻可以是方形,而电容可以是椭圆形等,从而在焊接调试时可以加以区分。如下图:
PCB设计备忘录 
同时注意过孔的大小,以及流过过孔的电流多大,关于过孔孔径与电流的关系,网上众说纷纭,也有相关的计算软件,目前我参考的是10mil的孔可以流过0.7A的电流,而过孔的焊盘大小请参考《华为PCB设计规范》,目前的工艺来说, 0.2mm的过孔绝对没有问题,可以放心地打。
  • 接插件尽量放在边上,同时相同类型的接插件最好保持一样的方向。
  • 如果空间放得下,Testpoint可以用黄线框起来,比较醒目
  • 对于背部有焊盘的芯片,可以在pcb板的另一层开较大的孔,从而让焊锡灌进去。
  • 对地过孔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孔本身会有寄生电容与寄生电感等参数,会影响高速信号,对于低速信号,个人的经验是打过孔来增加上下两层地平面的导通性,依据这个原则去打孔。
  • 画板子前一定要画准确机械尺寸,否则等到后来发现机械尺寸有偏差再调节的时候就为时已晚了,同时注意板子的方向,注意与磨具对照,不要正好全部都搞反了方向,并且注意板子上下两侧的高度要求,不要超过磨具所能容纳的范围。
  • 布线的时候尽量以能够割线作为标准来布线,比如下面两组布线风格中,左边的就比较合适:
PCB设计备忘录PCB设计备忘录
  • pad和via的区别在于pad周围会有一层焊接层,而via周围是没有焊接层,因此对于大的机械孔,通常都是用pad来打的,这样整个电路板的0电平就和固定的螺帽等金属保持等电位。
  • 模拟电路以及电源部分铺地的时候注意铺地间距大一些,最好保持在0.5mm以上。
  • 丝印层的字符大小一般保持在高1mm,宽0.2mm,并且注意不要大于封装的尺寸,否则不好看
  • 一些较大的元件,如功率电感丝印层要预留足够的空间放置,尤其不要太靠近接插件之类的地方,有可能会两者太拥挤甚至二者只能容纳一者!
  • 间距为2.54的接插件,过孔直径至少要36mil,而外面焊盘的直径至少要60mil。间距为2.0的接插件,过孔直径最好接近2.54的接插件。间距为1.5的接插件,过孔直径至少24mil,外面焊盘直径至少40mil。
  • 元器件摆放的时候尽量按照一个方向排版,这样也方便丝印层的标注以及焊接与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