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之间进程通信

时间:2023-03-09 03:35:23
linux之间进程通信

进程间通信方式:

                  linux之间进程通信

同主机进程间数据交换机制: pipe(无名管道) / fifo(有名管道)/ message queue(消息队列)和共享内存。

必备基础: fork() 创建一个与之前完全一样的进程,这两个进程执行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哪个进程先执行要看系统的进程调度策略。

一个进程调用fork()函数后,系统先给新的进程分配资源,例如存储数据和代码的空间。然后把原来的进程的所有值都

复制到新的新进程中,只有少数值与原来的进程的值不同。相当于克隆了一个自己。

  vfork : 与fork用法相同,但是他和父进程共享同样的数据存储,因此无需完全复制父进程的地址空间。

// fork() study example 1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
pid_t fpid; //fpid表示fork函数返回的值
int count=; // fork 会将这个变量存在两个不同的内存中,所以两次count的值都是 1 ,而不是 1,2 。
fpid=fork();
if (fpid < )
printf("error in fork!");
else if (fpid == ) {
printf("i am the child process, my process id is %d、n",getpid());
printf("我是爹的儿子\n");//对某些人来说中文看着更直白。
count++;
}
else {
printf("i am the parent process, my process id is %d\n",getpid());
printf("我是孩子他爹\n");
count++;
}
printf("统计结果是: %d\n",count);
return ;
}

运行结果:

linux之间进程通信

在for之前只有一个进程执行代码,但是在fork之后就会再创建一个进程去同时执行这段代码。

程序通过fork的返回值fpid判断是子进程还是父进程,还是创建进程失败。

fork调用的一个奇妙之处就是它仅仅被调用一次,却能够返回两次,它可能有三种不同的返回值:
    1)在父进程中,fork返回新创建子进程的进程ID;  //相当于父进程指向自己的子进程,而子进程没有孩子进程可以指向。
    2)在子进程中,fork返回0;
    3)如果出现错误,fork返回一个负值;

fork出错可能有两种原因:
    1)当前的进程数已经达到了系统规定的上限,这时errno的值被设置为EAGAIN。
    2)系统内存不足,这时errno的值被设置为ENOMEM。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int i=;
printf("i son/pa ppid pid fpid\n");
//ppid指当前进程的父进程pid
//pid指当前进程的pid,
//fpid指fork返回给当前进程的值
for(i=;i<;i++){
pid_t fpid=fork();
if(fpid==)
printf("%d child %4d %4d %4d\n",i,getppid(),getpid(),fpid);
else
printf("%d parent %4d %4d %4d\n",i,getppid(),getpid(),fpid);
}
return ;
}

linux之间进程通信

1. 在执行第一个循环时:

  pid=5944 的进程 ,创建了 一个子进程 5945

2. 第二次循环中:

  5944 的进程穿件了  pid=5946的子进程

  5945 的进程作为父进程创建了 pid=5947 的子进程

p5947的父进程 应该是 5945 ,但是 这时 5945进程肯能已经死亡。 (具体原因自己还没有弄明白,如需深入学习可以见参考资料)

                                                            进程间通信: 管道及无名管道

竞争条件:两个或者多个进程读写某些共享数据,而最后的结果取决于进程的运行的精确时序,称为竞争条件。(把条件理解成情况,竞争情况,貌似更加容易理解一些=。=)

互斥:互斥是一种手段,它使共享数据的进程无法同时对其共享的数据进行处理

临界区:即访问共享内存的程序片。也就是说,通过合理的安排,使得两个进程不可能同时处在临界区中,就能避免竞争条件。满足一下四个条件

  a/ 任何两个进程不能同时处于临界区

  b/ 不应对cpu速度和数量做任何假设

  c/ 临界区外运行的进程不得阻塞其他进程

  d/ 不得使进程无限期的等待进入临界区

忙等待互斥的几种实现方法

  a/ 屏蔽中断:屏蔽中断之后cpu不会被切换到其他进程,他就可以检查和修改共享内存,而不必担心其他进程的进入。

  缺点:多核的系统无效(其他进程任然可以占用其他的CPU继续访问公共内存)

用户程序来控制中断会很危险(使想一下,一个进程屏蔽中断后不再打开中断,那你的系统就GG了)

     结论:屏蔽中断对系统本身是一项很有用的技术,但对用户进程不是一种合适的通用互斥机制。

  b/ 锁变量:屏蔽中断的软件实现机制。

假定一个共享(锁)变量,初值为0,代表临界区内无进程,进程进入临界区后将其改变为1,代表临界区内有进程;倘若进程在进入临界区之前,

锁变量值为1,该进程将等待其值变为0。未能实现的原因:与假脱机目录的疏漏一样,如果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但是在它把锁变量置1之前被中断,另一

个进程进入临界区后将0置1,这样, 当前一个进程再次运行时它也将锁变量置1,这样临界区内依然存在两 个进程。    

  

  c/严格轮换原理:共享turn变量,用来记录轮到那个进程进入临界区。

    当turn=0时,只有进程0能进入临界区,进程0在离开临界区前将turn置1,从而标志,轮到进程1进入临界区。

缺点:严格地轮换,可能导致临界区外的进程阻塞需要进入临界区的进程(例如:当turn=0时,意味着只有进程0能进入临界区,这时如果进程

0还要100年才会退出临界区,而进程1需要马上进入,那进程1还要白白等100 年.)

总结:当一个进程比另一个进程慢了许多的情况下,不宜用这种方式。  

  d/ Peterson解法

这是Peterson本人发明的一种简单的互斥算法

#define FALSE 0
#define TRUE 0
#define N 2
int turn ; //当前轮转到那个进程
int intre[N]; //初始化置为false,即没有在临界区等待读写共享数据的
void enter_region(int process){ int other ; other = -process; intre[process] = TRUE; turn = process; while(turn==process&&intre[other]==TRUE)
      ; //一直循环,直到other进程退出临界区
} void leave_process(int process){ intre[process] = FALSE; }

我们分情况跑一遍程序:

a、进程0通过调用enter_region()进入临界区,此时1也想调用enter_region()  来进入临界区,但interested[0]为TRUE,因此被while循环挂起,当进程0出临

界区时调用leave_region(),将interested[0]设为FALSE,进程1即可及时进入临界 区。

b、当进程0在调用enter_region()过程的任意时刻被中断,进程1进入临界区 后进程0再次进行时,依然会被挂起。(实际上while循环体中的两条判断句就

保证了,当一个进程在临界区中时,另一个想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然会被挂起)。

信号量

  •信号量对应于某一种资源,取一个非负的整型值
  •信号量值指的是当前可用的该资源的数量,若它等于0则意味着目前没有可用的资源
在该信号量下等待资源的进程等待队列
对信号量进行的两个原子操作(PV操作)
  •P操作
  •V操作

编程步骤:

  创建信号量或获得在系统已存在的信号量
    •调用semget()函数
    •不同进程使用同一个信号量键值来获得同一个信号量
  初始化信号量
    •使用semctl()函数的SETVAL操作
    •当使用二维信号量时,通常将信号量初始化为1
  进行信号量的PV操作
    •调用semop()函数
    •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和互斥的核心部分
  如果不需要信号量,则从系统中删除它
    •使用semclt()函数的IPC_RMID操作
    •在程序中不应该出现对已被删除的信号量的操作
一、无名管道(pipe)
1.1管道的介绍
 
  A.管道是半双工的,数据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需要双方通信时,需要建立起两个管道
  B.只能用于父子进程或者兄弟进程之间(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或者共同祖先的进程);
  C.单独构成一种独立的文件系统:管道对于管道两端的进程而言,就是一个文件,但它不是普通的文件,它不属于某种文件系统,而是自立门户,单独构成一种文件系统,并且只存在与内存中。
  D.数据的读出和写入:一个进程向管道中写的内容被管道另一端的进程读出。写入的内容每次都添加在管道缓冲区的末尾,并且每次都是从缓冲区的头部读出数据。
1.2管道的创建 (包含在头文件:  unistd.h)
  管道是基于文件描述符的通信方式。当一个管道建立时,它会创建两个文件描述符fd[0]和fd[1]。其中fd[0]固定用于读管道,而fd[1]固定用于写管道,一般文件I/O的函数都可以用来操作管道(lseek除外)。单独创建一个无名管道,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a/创建一个单通道的管道
  (1)由pipe()创建管道
  (2)fork创建一个子进程
  (3)父进程关闭这个通道的读出端 f[0]
    (4) 子进程关闭同一管道的写入端 f[1]
这就在父子进程之间提供了一个单向数据流。 如下图所示

linux之间进程通信

b/ 创建一个双通道的管道通信

  (1)由pipe()创建管道
  (2)fork创建一个子进程
  (3)父进程关闭通道1的读出端 fd[0]
    (4) 父进程关闭通道2的写入端 fd[1]
  (5) 子进程关闭通道1的写入端fd[1]
    (6)  子进程关闭通道2的写入端fd[0]
这就在父子进程之间提供了一个双向数据流。 如下图所示
                                                              linux之间进程通信

插播一个知识点:

读函数read
ssize_t read(int fd,void *buf,size_t nbyte) 
read函数是负责从fd中读取内容.成功时,read返回实际所读的字节数,如果返回的值是0,表示已经读到文件的结束了。小于0表示出现了错误.如果错误为EINTR说明读是由中断引起的, 如果是ECONNREST表示网络连接出了问题。
写函数write 
ssize_t write(int fd,const void *buf,size_t nbytes) 
write函数
将buf中的n bytes字节内容写入文件描述符fd.成功时返回写的字节数.失败时返回-1. 并设置errno变量. 在网络程序中,当我们向套接字文件描述符写时有俩种可能.  
  1)write的返回值大于0,表示写了部分或者是全部的数据.  
  2)返回的值小于0,此时出现了错误.我们要根据错误类型来处理.  如果错误为EINTR表示在写的时候出现了中断错误.  如果为EPIPE表示网络连接出现了问题(对方已经关闭了连接).
例子:父进程读取文件的内容,写到无名管道,子进程从管道中读取内容写到另一个文件。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fcntl.h> #define MAX 100 int child_work(int pfd,char *fname)
{
int n,fd;
char buf[MAX]; if((fd = open(fname,O_WRONLY | O_CREAT | O_TRUNC,)) < )
{
fprintf(stderr,"Fail to open %s : %s.\n",fname,strerror(errno));
return -;
} while( n = read(pfd,buf,sizeof(buf)) )
{
write(fd,buf,n);
} close(pfd); return ;
} int father_work(int pfd,char *fname)
{
int fd,n;
char buf[MAX]; if((fd = open(fname,O_RDONLY)) < )
{
fprintf(stderr,"Fail to open %s : %s.\n",fname,strerror(errno));
return -;
} while(n = read(fd,buf,sizeof(buf)))
{
write(pfd,buf,n);
} close(pfd); return ;
}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pid;
int fd[]; if(argc < )
{
fprintf(stderr,"usage %s argv[1] argv[2].\n",argv[]);
exit(EXIT_FAILURE);
} if(pipe(fd) < )
{
perror("Fail to pipe");
exit(EXIT_FAILURE);
} if((pid = fork()) < )
{
perror("Fail to fork");
exit(EXIT_FAILURE); }else if(pid == ){ close(fd[]);
child_work(fd[],argv[]); }else{ close(fd[]);
father_work(fd[],argv[]);
wait(NULL);
} exit(EXIT_SUCCESS);
}

子进程: 读取 管道中的数据进入buf,然后将buf中的数据写入到 file2中去

父进程: 从file1中读取数据,然后写进管道中给子进程去读

 二、有名管道
  shell中创建有名管道:   mknod PIPETEST p 
  1.1简介: 无名管道,由于没有名字,只能用于亲缘关系的进程间通信。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提出了有名管道(FIFO)。 FIFO不同于无名管道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路径名与之关联,
以FIFO的文件形式存在于文件系统中,这样,即使与FIFO的创建进程不存在亲缘关系的进程,只要可以访问该路径,就能够彼此通过FIFO相互通信,因此,通过FIFO不相关
的进程也能交换数据。值的注意的是,FIFO严格遵循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对管道及FIFO的读总是从开始处返回数据,对它们的写则把数据添加到末尾。它们不支持
诸如lseek()等文件定位操作。
注意:有名管道的名字存在于文件系统中,内容存放在内存中
  1.2有名管道的创建 
int mkfifo(const char * path_name ,mode_t mode);

该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是一个普通的路劲名,也就是创建后FIFO的名字。第二个参数与打开普通文件的open()函数中的mode参数相同。如果mkfifo的一个参数是一个已经存在路劲名时,会返回EEXIST错误,

所以一般典型的调用代码首先会检查是否返回该错误,如果确实返回该错误,那么只要调用打开FIFO的函数就可以了。

  1.3有名管道的打开规则
  有名管道比无名管道多了一个打开操作:open
  FIFO的打开规则:
  如果当前打开操作时为读而打开FIFO时,若已经有相应进程为写而打开该FIFO,则当前打开操作将成功返回;否则,可能阻塞到有相应进程为写而打开该FIFO(当前打开操作设置了阻塞标志);或者,成功
返回(当前打开操作没有设置阻塞标志)。如果当前打开操作时为写而打开FIFO时,如果已经有相应进程为读而打开该FIFO,则当前打开操作将成功返回;否则,可能阻塞直到有相应进程为读而打开该
FIFO(当前打开操作设置了阻塞标志);或者,返回ENIO错误(当期打开操作没有设置阻塞标志)。

创建管道成功后,可使用open()、read()和write()等函数。

  为读而打开的管道可在open()中设置O_RDONLY
  为写而打开的管道可在open()中设置O_WRONLY
open for write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fcntl.h>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fd; if(argc < )
{
fprintf(stderr,"usage : %s argv[1].\n",argv[]);
exit(EXIT_FAILURE);
} if(mkfifo(argv[],) < && errno != EEXIST)
{
fprintf(stderr,"Fail to mkfifo %s : %s.\n",argv[],strerror(errno));
exit(EXIT_FAILURE);
} if((fd = open(argv[],O_WRONLY)) < )
{
fprintf(stderr,"Fail to open %s : %s.\n",argv[],strerror(errno));
exit(EXIT_FAILURE);
} printf("open for write success.\n"); return ;
}

open for read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fcntl.h>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fd; if(argc < )
{
fprintf(stderr,"usage : %s argv[1].\n",argv[]);
exit(EXIT_FAILURE);
} if(mkfifo(argv[],) < && errno != EEXIST)
{
fprintf(stderr,"Fail to mkfifo %s : %s.\n",argv[],strerror(errno));
exit(EXIT_FAILURE);
} if((fd = open(argv[],O_RDONLY)) < )
{
fprintf(stderr,"Fail to open %s : %s.\n",argv[],strerror(errno));
exit(EXIT_FAILURE);
} printf("open for read success.\n"); return ;
}
  1.4有名管道的读写规则
A.从FIFO中读取数据
  约定:如果一个进程为了从FIFO中读取数据而以阻塞的方式打开FIFO, 则称内核为该进程的读操作设置了阻塞标志
  <1>如果有进程为写而打开FIFO,且当前FIFO内没有数据,则对于设置了阻塞标志的读操作来说,将一直阻塞。对于没有设置阻塞标志读操作来说返回-1,当前errno值为EAGAIN,提醒以后再试。
  <2>对于设置阻塞标志的读操作说,造成阻塞的原因有两种:当前FIFO内有数据,但有其他进程正在读这些数据;另外就是FIFO内没有数据。解阻塞的原因则是FIFO中有新的数据写入,不论写入数据量的大小,也不论读操作请求多少数据量。
  <3>如果没有进程写打开FIFO,则设置了阻塞标志的读操作会阻塞
  <4>如果写端关闭,管道中有数据读取管道中的数据,如果管道中没有数据读端将不会继续阻塞,此时返回0。
  注意:如果FIFO中有数据,则设置了阻塞标志的读操作不会因为FIFO中的字节数小于请求读的字节数而阻塞,此时,读操作会返回FIFO中现有的数据量。
B.向FIFO中写入数据
  约定:如果一个进程为了向FIFO中写入数据而阻塞打开FIFO,那么称该进程内的写操作设置了阻塞标志。
  对于设置了阻塞标志的写操作:
  <1>当要写入的数据量不大于PIPE_BUF时,linux将保证写入的原子性。如果此时管道空闲缓冲区不足以容纳要写入的字节数,则进入睡眠,直到当缓冲区中能够容纳写入的字节数时,才开始进行一次性写操作。
  <2>当要写入的数据量大于PIPE_BUF时,Linux将不再保证写入的原子性。FIFO缓冲区一有空闲区域,写进程就会试图向管道写入数据,写操作在写完所有请求写的数据后返回。
对于没有设置阻塞标志的写操作:
  <1>当要写入的数据量大于PIPE_BUF时,linux将不再保证写入的原子性。在写满所有FIFO空闲缓冲区后,写操作返回。
  <2>当要写入的数据量不大于PIPE_BUF时,linux将保证写入的原子性。如果当前FIFO空闲缓冲区能够容纳请求写入的字节数,写完后成功返回;如果当前FIFO空闲缓冲区不能够容纳请求写入的字节数,则返回EAGAIN错误,提醒以后再写。
注意:只有读端存在,写端才有意义。如果读端不在,写端向FIFO写数据,内核将向对应的进程发送SIGPIPE信号(默认终止进程)
write to fifo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fcntl.h> #define MAX 655360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n,fd,i;
char buf[MAX]="i am the buf in write";
// string temp ;
if(argc < )
{
fprintf(stderr,"usage : %s argv[1].\n",argv[]);
exit(EXIT_FAILURE);
} if(mkfifo(argv[],) < && errno != EEXIST)
{
fprintf(stderr,"Fail to mkfifo %s : %s.\n",argv[],strerror(errno));
exit(EXIT_FAILURE);
} if((fd = open(argv[],O_WRONLY )) < )
{
fprintf(stderr,"Fail to open %s : %s.\n",argv[],strerror(errno));
exit(EXIT_FAILURE);
} printf("open for write success.\n"); while()
{
printf(">");
int i=;
while((buf[i]=getchar())!='\n')
i++;
// scanf("%s",&temp);
// for(i=0;i<sizeof(temp);i++)
// buf[i]=temp[i];
n = write(fd,buf,i);
printf("write %d bytes.\n",n);
} exit(EXIT_SUCCESS);
}

read from fifo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fcntl.h> #define MAX 20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fd,n,i;
char buf[MAX]; if(argc < )
{
fprintf(stderr,"usage : %s argv[1].\n",argv[]);
exit(EXIT_FAILURE);
} if(mkfifo(argv[],) < && errno != EEXIST)
{
fprintf(stderr,"Fail to mkfifo %s : %s.\n",argv[],strerror(errno));
exit(EXIT_FAILURE);
} if((fd = open(argv[],O_RDONLY )) < )
{
fprintf(stderr,"Fail to open %s : %s.\n",argv[],strerror(errno));
exit(EXIT_FAILURE);
} printf("open for read success.\n"); while()
{
printf(">");
scanf("%d",&n); n = read(fd,buf,n); printf("Read %d bytes.\n",n);
for(i=;i<;i++)
printf("%c",buf[i]);
printf("\n"); } exit(EXIT_SUCCESS);
}

将write to fifo 部分中,输入一个字符串进入到buf中,再将buf中这个字符串写入到 fifo中,另一个进程再从fifo中读出数据

可以将这两个程序运行,然后输入read和write   FIFO大小就可以看到效果。

参考资料:

http://blog.****.net/w616589292/article/details/50957456

http://www.cnblogs.com/bastard/archive/2012/08/31/2664896.html#3311781